HPV检测目前是宫颈癌筛查的一种常用方法,但关于HPV检测还是存在争议的,目前国外也有指南将HPV检测作为宫颈癌筛查的手段。临床上常常不乏谈HPV色变者,那么在临床上如何正确看待HPV检测与宫颈癌筛查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最近大热的HPV疫苗在国内上市这一事件。狄文教授对上述问题发表了他的见解。


HPV检测是宫颈癌筛查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国外也有指南将HPV检测纳入宫颈癌初筛,但仍然存在争议。HPV筛查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HPV感染属于机会性感染,大约有70-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的某一阶段可能感染HPV,其中大约有90%的女性在感染后病毒会在一年内自行清除。有些患者在临床上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筛查时HPV阳性,过了几个月就变为阴性了?实际上由于机体抵抗力作用,病毒就清除了。所以不用谈HPV感染色变,一说到HPV就跟癌联系起来是不对的。HPV感染是一个常见事件,HPV所致的宫颈癌是一个偶然事件,二者之间不是绝对的关系。


另外,HPV病毒有许多型别,高危型别跟宫颈癌的发病是有关系的,低危型别是与良性病变有关。即使是高危型感染,还有一种说法是同一型别的持续感染,可能这一次感染16阳性,下一次是56阳性,这种情况下的致癌率也是比较低的,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加强随访。对于HPV筛查我们要关注两点,第一关注同一高危型别,第二是持续感染。想要做到判定是否是同一高危型别的持续性感染,必须能对前后两次检测的型别结果进行精确的比对,将高危型别精确分型的意义也就体现在这里。


HPV疫苗在国内上市以来如火如荼,关于“究竟该不该打HPV疫苗”这一讨论似乎更火,各大网络媒体平台与之相关的信息推送层出不穷,也成为妇产科学术会议讨论的新宠。有认为应该接种HPV疫苗的,也有反对的。对此,狄文教授表示,可以考虑接种HPV疫苗。


因为首先宫颈癌是目前唯一可以明确病因,唯一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也是唯一可以彻底根治的癌症。中国人群也是HPV易感人群。在这样的前提下,基于WHO给出的疫苗总体安全性是可以被接受的,那么就应该考虑注射疫苗。虽然目前中国批准上市的只有抗16/18的二价疫苗,但是这两个型别是最高危的HPV型别,70%的宫颈癌是由于感染HPV16/18。因此,接种二价疫苗也是很有意义的。


当然,目前对于疫苗接种也存在不同的声音,比如目前对于中国绝大多数的妇女接种疫苗的经济代价过高,而且通过成本更低的HPV筛查也可以比较好地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另外对于疫苗的注射时间在全世界范围内一直没有个统一的认识,欧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意见趋近于9-26岁之间,但是也有国家建议12岁之前接种。还有人对疫苗安全性有所担心,毕竟哪怕是开展疫苗接种最早的国家也只有10年的临床数据。


有人问,接种完HPV疫苗后是否还需要进行常规的宫颈癌筛查?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即便是接种完HPV疫苗也只是完成了宫颈癌三级预防中的第一步,它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超高危型别的HPV感染,但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完全规避掉宫颈癌的风险。


首先,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是高危HPV持续感染,请注意这里面提到的高危HPV除了包含16、18两个超高危型别之外,还有31、33、52、58等次高危型别,这些型别目前也有导致宫颈癌的报道。而且31、33两个型别,由于种群偏好性,目前在我国有些医院也将其作为直接转诊阴道镜的依据。假设接种的预防16、18的二价疫苗完全起作用,也只能说宫颈癌的预防概率降低了70%,还有30%的高风险,如想彻底规避宫颈癌的发生风险,还是需要按照现有指南,定期进行HPV检测宫颈癌筛查。


另外,鉴于目前国内对于疫苗接种时间、个体要求等还没有明确的指南,很难说接种了疫苗就一定会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也还是需要做宫颈癌筛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