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纱布门”事件
10月30号,山东电视台《xx帮》节目组播出了一条新闻:潍坊妇幼保健院在给产妇徐某行剖宫产术后,竟然忘记取出纱布,将纱布留在子宫,引起患者疼痛难忍。待患者发现后,医院甚至隐瞒推脱,不告诉家属检查结果…自此,震惊医疗界的“纱布门”爆发。稍有些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纱布填塞是手术中常用的止血措施,事后可经手术切口或宫腔自动排出。11月6日,北京专家到潍坊,几经说服,家属勉强签了手术同意书,从宫腔镜进入宫腔至纱布取出共用时1分钟。
(2)“缝肛门”事件
2010年7月23日深圳一名孕妇在凤凰医院顺产下男婴后,被丈夫发现肛门处被缝线了。助产士称是免费为其做了痔疮手术,但其丈夫陈先生怀疑助产士因索要红包不成伺机报复。凤凰医院院长则表示,肛门肯定没有被缝上,并非医疗事故。由于助产士和产妇属各执一词,这一事件也被媒体称为“缝肛”事件。而就在前两天,曾因报道“缝肛门”事件成为2010年年度风云记者的柴会群在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中败诉,经法院调查,证实了争议7年的缝肛门事件所谓助产士出于报复将产妇的肛门缝住不是事实。
点评:近两三年来,各类“门”层出不穷,2016年仅仅和产科相关的就有羊水栓塞,产妇主动脉夹层破裂,婴儿消失的右脚,纱布门等,这些事件造成医患关系紧张,而谣媒触目皆是,我们不得不在此倡议两点,1.患者应信任医生;2.媒体应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
纱布门伤了医者的心,而法院对缝肛门事件的盖棺定论也并不能完全拯救如今尖锐的医患关系。白岩松曾在一档新闻调查节目中呼吁,“如果我们对医生的苛刻超过了医学作为科学能承载的范畴时,医生就不敢再冒任何风险去抢救任何让病人了,一切都以安全第一,那将是我们生命历程中最大的不安全,信任医生才有值得信任的我们未来的医生。”
医者以患者至上,患者理应报以信任,多数时候患者的不信任是因为不了解,大部分公众只是依靠媒体来形成对医院和医生的认识,而当今各类谣媒猖獗,他们报道的不实信息在公众心里根深蒂固的种下了对医疗行业的误解。而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医务工作者和身为媒体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医生自当恪守医德,尊重患者,掌握主动话语权,而媒体监督也应客观、公正,不带偏见的如实反映事实,为真相负责。以此才能建立本应和谐的医患关系,因为医生和患者只有一个共同的敌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