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精彩学术会议环节:



华克勤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华教授演讲的题目是:达芬奇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和我们的工作。华教授首先列举了3例接受行机器人辅助保留宫体和神经的广泛手术在保留宫体的广泛宫颈切除术中应用,结果表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组的出血量仅有23毫升,达到了微创效果。此外,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行广泛宫旁组织切除术、保留神经的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均切实可行。华教授介绍,团队在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分别从手术时间、失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并发症、疼痛指数对2D和3D腹腔镜手术做了差异比较、又分别从术者学习时间、手术出血量、分区亚组分析学习曲线、发热及抗生素使用比例、并发症改良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说明达芬奇机器人参与手术切实可行。


狄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狄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争议问题。狄教授介绍,目前宫颈癌化疗的应用:术前的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术后或放疗后化疗、晚期复发宫颈癌的姑息性化疗。新辅助化疗NACT,FIGO指南:根治性手术前短期内给予三个疗程NACT,术后报道病理情况辅助放(化)疗;对宫颈癌IB2和IIA2的患者NACT是一种治疗选择;欧洲进行III期临床随机试验,目前还没有正式实验结果发表。目前存在的争议:没有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NCCN指南没有对任何期别的宫颈癌推荐使用NACT,在没有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之前,不提倡放疗前NACT。


Joyce F. Liu主任 (Dana-Farber 癌症研究中心&哈佛医学院)

Joyce F. Liu演讲的题目是:卵巢癌靶向治疗:从BRCA到HRD。他介绍了“BRCA”与卵巢癌的关系,并从基因分子层面深入阐述了BRCA的作用位点和诱癌机制。BRCA可以作为卵巢癌靶向治疗的位点,BRCA突变肿瘤是同源重组缺陷的,PARPi 单药治疗BRCAmt卵巢癌有效。PARPi维持治疗可以延长铂类化疗后的PFS,对部分BRCAmt 卵巢癌患者,PARPi单药治疗也是有效的-关键在于寻找有效的标记物。针对BRCAmt或HRD卵巢癌的其他方案或联合治疗仍在研究。


黄耀斌教授(澳门镜湖医院)

黄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卵巢癌精准治疗—(Olaparib)应用经验分享。黄教授介绍卵巢癌概况和面对的难题:约70%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三年内复发,死亡率高,总五年生存率小于40%,对铂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因此,对危险因子及精准筛查方案的研究越来越多。精准医学带来希望:推广个体化基因组学研究,包括遗传学信息与诊断、治疗,为癌症及其他疾病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杨佳欣教授(北京协和医院)

杨教授演讲的题目是:2016 SGO/ASCO 有关BRCA 热点报道。杨教授指出,根据TCGA:近50%浆液性卵巢癌出现胚系或体系细胞HR缺陷。BRCA突变状态对卵巢癌患者生存率有明显的影响。杨教授和沈教授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BRCA研究,其各项研究成果都处于国际前沿,尤其在以BRCA为靶点的卵巢癌治疗中,更是做出了很大的成就。尽管目前尚有许多问题和争议诸如基因突变或靶向治疗会让哪类人最终获益需要考虑,但是卵巢癌的精准治疗已不再遥远。


周晓燕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病理科)

周教授演讲的题目是:BRCA检测的临床意义。周教授介绍,BRCA1/2基因是抑癌基因和DNA损伤修复基因(通过同源重组损伤修复HR途径),HR可对细胞周期S、G2期DNA断裂进行修复,抑制细胞异常分裂。BRCA1/2基因常见的异常形式:点突变、插入和缺失、大片段重排、剪接保守位点突变以及启动子甲基化。BRCA1/2基因异常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因此BRCA1/2检测的临床意义重大:评估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HBOC)发病风险、筛选PRAPi获益人群、预测铂类药物米感性、提示肿瘤预后。


孔北华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孔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卵巢癌精准医学的几个方面。孔教授介绍了精准医学是基于个体差异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新模式,即在大样本研究获得疾病分子机制的基础上,以生命组学数据为依据,根据患者个体基因型、表型、环境和生活方式等特异性,应用分子医学、生物信息学和临床医学等手段,制定个性化精准预防、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方案,从而优化诊疗效果,减少无效和过度医疗,避免医疗损害,降低医疗成本。实现精准医学的基础是对疾病进行精确诊断、分子分型和重新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个体化分层防治方案。Kuman等人提出的卵巢癌“二元理论”,对卵巢癌的分层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程文俊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程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卵巢恶性肿瘤的影像学和组织学诊断。程教授介绍,妇瘤流行病学: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位于盆腔深部,早期病变不易发现,已成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顽疾之一。B超优势:快速、经济、无创、可重复、首选;劣势:不易测出直径小于1cm的实性肿瘤,且对较大的肿瘤来源判断较困难。PET显像能够反映肿瘤细胞代谢变化,在早期准确发现卵巢癌的复发和转移,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组织病理学是确诊的金标准。各种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手段各有利弊,应综合利用,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张国楠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

张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晚期卵巢癌耐药新机制及规避策略—TP53K351N突变和篡夺MyD88信号通路。张教授介绍,卵巢癌两种标准治疗模式: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DS-CT和新辅助化疗NACT-IDS。两种标准治疗模式的预后评价:二者生存期相近,但NACT-IDS的手术切净率明显高于PDS,且手术并发症及相关死亡率明显低于PDS。但总体来看,患者5年生存率仍滞留在30%左右,复发的卵巢癌或许与细胞化疗抵抗相关基因的突变或表达异常有关。


刘开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刘教授演讲的题目是:腹腔镜技术对于晚期卵巢癌满意手术的价值。刘教授介绍,采用手术病理分期,建立肿瘤细胞减灭术的理念,应用紫杉醇+铂类有效化疗方案。卵巢癌确诊时,70%是III期-IV期的晚期。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DS)后残瘤灶大小与生存率呈明显负相关,在随后的大量研究中均证实此观点的真确性。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手术治疗目标:小于1 cm,最好“无肉眼残留”。肿瘤强调“微创化”,手术范围“缩小化”的趋势,但是卵巢癌不一样。与新辅助化疗+中间减灭术相比,不满意的初次减瘤手术并不能带来生存获益,反而会增加手术并发症。总之,腹腔镜在晚期卵巢癌中具有诊断、评估的作用,对卵巢癌治疗的决策非常有帮助。


谢幸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谢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与处理(FIGO Cancer report 2015解读)。谢教授介绍,所有恶性形式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均被归类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NT。葡萄胎妊娠在排空后可能发展为hCG水平持续升高:完全性葡萄胎15%-20%,部分性葡萄胎0.1%-5%,并有机会发展成绒癌,需要治疗。印迹基因p57Kip2 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证实存在母系基因,可排除完全性葡萄胎,但要注意葡萄胎的误诊。


梁志清教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梁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卵巢癌的精准治疗。梁教授介绍,卵巢癌治疗的困惑:诊断晚、复发率高、手术切除成功率高、对铂类药物化疗反应率高、疾病进一步恶化普遍存在,铂类耐药是最终的共同结局。治疗方案优化:针对微小残留灶的治疗,新药物新机制,个体化治疗,靶向及基因治疗,免疫细胞治疗等。卵巢癌分化的信号通路分子阻断通路典型的是MEK/PI3k通路突变抑制I期上皮性卵巢癌,临床获益率高RR。联合化疗能促进卵巢癌靶向PD-1通路的治疗效果。


王刚教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王教授演讲的题目是: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王教授展示了腹膜后动脉系统解剖:注意腰深动脉、卵巢动脉。上界区域:注意腹膜后局部血管。骨盆入口水平:注意漏斗血管、髂总静脉。腹股沟区域:注意旋髂深血管、腹壁下血管。髂内外血管交汇区:注意髂内静脉损伤和闭孔动静脉损伤。操作规范:揭:揭起浅层组织,暴露大血管前面(腹侧);找:找到标志性解剖,界定手术范围;切:切除大血管前、侧、间各组淋巴结。出现失血性休克时,有效控制出血后,应等待血源,纠正休克后再继续止血。


曹冬焱教授(北京协和医院)

曹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抗苗勒管激素(AMH)在妇科肿瘤领域的临床应用。曹教授介绍了肿瘤保留生理和生育功能两大目标:治疗、治愈肿瘤、延长生命;保留生理、生育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两个依据:肿瘤程度、类型、分期、预后;患者年龄和生育要求,保留器官功能后的生育能力。恶性肿瘤化疗中:可用于判断化疗方案/化疗药物的性腺毒性。可作为肿瘤标记物,用于GCT的诊断和随访。Oncofertility:治疗前评估、治疗中保护、治疗后随访和助孕。


陈春林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陈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宫颈癌手术的数字化三维精准导航。陈教授介绍,手术导航IGS是指医生在术前利用医学影像设备和计算机图形学的方法,对患者多模式的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和可视化处理,获得三维模型,制定合理、定量的手术计划开展术前模拟。以及,术中遇到的危险病例,提示临床医生们在做手术时不能掉以轻心。注意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间水平位置关系、下腔静脉解剖变异(如异常左肾)等血管神经的关系。


王丹波教授(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王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宫颈癌手术中对输尿管隧道的再认识。王教授介绍,宫颈癌手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RH),“根治性”体现在主韧带(输尿管)、骶韧带(直肠)、阴道(膀胱)。输尿管隧道是宫颈癌手术必经之路。“隧道”是输尿管入膀胱前穿行之路,输尿管走行于骶韧带外侧、主韧带上方,打开“隧道”的目的:充分切除主骶韧带?打开膀胱支柱?目前尚存在争议。王教授通过一段手术视频给了大家展示了输尿管剥离的手术技巧。



吴大保教授(安徽省立医院)

吴教授演讲的题目是:腹腔镜下宫颈残端癌根治+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吴教授介绍,残端癌:分为隐性(2年内发生)和真性(2年后发生),其病理和转移过程与一般宫颈癌类似,但隐性宫颈癌淋巴转移更多并较为广泛,可能原因为子宫颈周围组织被扰乱及破坏,术后建立起广泛的淋巴网侧支循环,增加了淋巴转移的可能。治疗原则与一般宫颈癌相同,但由于宫体已切除,正常解剖结构的改变及前次手术造成的粘连,组织纤维化等,增加了宫颈残端癌治疗的难度,因此应强调个体化。


胡卫平教授(安徽省立医院)

胡教授现场进行了病例讨论:年轻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商榷。现场众多专家、学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昨日精彩手术视频展播环节:
尚慧玲(广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腹腔镜子宫瘢痕妊娠切除术;

彭存旭(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腹腔镜线层解剖法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

丁景新(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内镜下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陈纲(安徽省立医院):腹腔镜下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潘孝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

张莹(皖南医学院戈矶山医院):腹腔镜下广泛宫颈切除术;

李大可(江苏省中医院):妇科腔镜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预防;

李敏(安徽省立医院):腹腔镜下残端宫颈癌根治术;

何成群(安徽省肿瘤医院):从组胚、解剖学角度无血游离输尿管;

张丽丽(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灶切除术;

蒋燕(安徽省肿瘤医院):腹腔镜下闭孔神经解剖与损伤处理;

张丽丽(解放军105医院):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

王伟(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


闭幕式:


本次大会执行主席赵卫东教授致闭幕辞,并对本次会议的成果召开进行总结:1)传承与创新:我们将继往开来,以妇科肿瘤为目标,以精准医疗为抓手,紧跟前沿,再创辉煌;2)团结与奉献:本次大会是老、中、青三代的盛会,在孙敏文教授、吴大保教授的指引下必将把会议越办越好,同时,省内专家50余人、省外专家30余人参会,为安徽省妇产科做出了巨大贡献;3)收获与践行:手术技术的收获、BRCA 1等精准医疗新知识的收获、精准理念的收获,除此之外,还有友谊和成长的收获,希望通过年初成立的卵巢癌精准诊疗多中心协作组,带动各个参与医院,把工作开展起来,走到国内前沿,让安徽妇科肿瘤更具影响力;4)感恩与期待:会议成功的举办感谢沈铿教授的指导、学会委员的奉献、参会同道的支持,希望明年继续举办第二届“江淮论坛”、第三届,坚持不懈、越办越好!


赵卫东 教授(安徽省立医院)


本次大会已经圆满落幕,值此时刻,借用陆安伟教授赠送大会的一首诗,以表小编尚未平静的心情,期待明年再聚:


《临江仙》

淝水东流思谢相,

青天明镜高堂。

羽扇纶巾绕回廊,

逍遥追文远,

淮河忆中堂。

澎雨潇潇依碧窗,

菡萏弄晴初放。

江淮精准话微创,

庐州无限美,

卫东纵轩昂。



主持人风采


会场掠影


精彩花絮


声明:本文为妇产科在线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