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医研究进展
治疗内异症的根本目的是“缩减和祛除病灶,减轻和控制疼痛,治疗和促进生育,预防和减少复发”。西医治疗内异症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1期待治疗:适用于症状轻或无症状的轻微病变选用期待治疗。希望生育者应尽早行不孕的各项检查如子宫输卵管造影或输卵管通畅试验,特别是行腹腔镜检查下输卵管通液检查,或镜下对轻微病灶进行处理,解除输卵管粘连扭曲,促使其尽早受孕。
1.2药物治疗:适用于临床症状明显、有生育要求及无卵巢囊肿形成患者。具体的药物治疗有:①口服避孕药;②孕激素;③孕激素受体水平拮抗剂;④孕三烯酮;⑤达那唑;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但对较大的卵巢内膜异位囊肿,特别是卵巢包块性质未明者,不宜用药物治疗。
1.3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局部病变加剧、较大的卵巢内膜异位囊肿且希望生育者。目前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是腹腔镜,腹腔镜能提高术后妊娠率,但是妊娠率多少取决于病变程度。有妊娠需求的患者在腹腔镜术后应行促排卵治疗,争取尽早妊娠。
2中医研究进展
内异症在中医学古文献中无此病名记载,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可归属在“癜瘕”、 “痛经”、 “不孕”、 “月经不调”等病之中。中医认为内异症的基本病机是“瘀血阻滞胞宫、冲任”,在治疗上主要采取“活血化瘀”之法,通过活血化瘀,使瘀血得化,气血通畅,冲任调和,达到治疗目的。目前中医药治疗内异症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2.1口服中药
中医药治疗内异症的主要思路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根据主证的部位、性质、程度及伴随证、舌脉象并结合病史寻求血瘀的成因,辨证施治。郑剑薇 将内异症分为4型:气滞血瘀用少腹逐瘀汤加减,瘀热互结用清热调血汤加减;血虚夹瘀用四物汤加味;肾虚夹瘀用二仙汤加昧。蒋俊涛嘲将内异症分为4型:肝郁气滞血瘀型方选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肝肾阴虚血瘀型方选左归丸合二至丸加桃仁、红花、川芎、丹参等;湿热郁阻血瘀型方选清热调血汤加减,痰瘀阻滞血瘀型方选苍附导痰丸合失笑散加减,或苍附导痰丸合大黄蛰虫丸。
2.2中药保留灌肠
盆腔是内异症的主要病灶所在,中药保留灌肠能使药液经直肠粘膜渗透吸收,从而使药力直达病灶,使局部瘀血包块较快吸收,达到缓解临床症状,消除盆腔肿块的目的,并能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胡淑琴等认为内异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瘀血”,因此治疗内异症的基本法则是“活血化瘀”,予中药祛症灵灌肠治疗,总有效率96%。陆涛等认为内异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痰、瘀、热互结下焦所致,故治疗内异症关键在于灌肠局部治疗,治疗以七厘失笑棱莪汤保留灌肠,总有效率达82.46%。杨渐 自拟妇块消灌肠治疗本病50例,总有效率达96%。
2.3周期治疗
临床观察显示内异症可依据肾中阴阳和冲任气血在月经周期中的消长变化里周期性发展,通过在月经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治疗方法,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张晓 认为治疗内异症应根据血海的盈亏而采用相应的治法。经前以行气活血为主,经期以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为主,经后以补肾调冲,活血化瘀为主。叶素萍报道其师何嘉林治疗内异症,平时应补肾清热、破血消瘀,经前1周用补肾温通气血法,经行时以温经化瘀为主,临床疗效满意。束芹在经期以活血通络止痛为主,用内异I号方,经后以活血化瘀、消瘢散结为主,用内异Ⅱ号方,一般3个周期起效,轻者半年可愈。何华 通过月经期予口服异位痛经散,非经期口服化瘀消瘕汤并保留灌肠,治疗内异症31例,效果显著。赵安平根据月经周期分段辨证用药治疗内异症,治疗128例.总有效率93.7%。邢玉霞将月经周期分为经后期、排卵期、经前期、月经期,通过观察肾之阴阳转化的规律,对因EMT引起的不孕42例进行临床观察,有效率为85.7%,妊娠率为47.6%。
2.4中药敷贴
姚玉荣等自拟克异种子丹,治疗肾虚血瘀型内异症113例,总有效率94.7%。汪慧敏等用七厘散1g,用少量黄酒调和,敷贴于神阙穴,并用麝香止痛膏外贴,治疗内异症31例,总有效率83.9%。岳建平 用芒硝20g、食醋20mL炒后敷患处治疗内异症,效果较好。
中医治疗本病除了上述5种主要治法外,还有针灸治疗、阴道上药、专方治疗及综合治疗等方法。但无论是采用何种方法治疗内异症,都应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加强个体化治疗,更能提高临床疗效。
3小结
目前治疗内异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中,西医治疗内异症常采用激素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它具有显效快的优势,然而激素治疗不仅药价昂贵,且副作用大,易复发,手术治疗具有创伤性,年轻未生育患者难以接受,且有可能造成医源性内膜异位种植。中医治疗内异症,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且副作用小,无明显不良反应,但是显效慢。
因此,为该病寻找一种更安全、更有效、更经济的治疗途径仍是众多医家努力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1.
[2]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2版.北京:中医药出版社,2007,8(2):137—143.
[3] 刘志杰.内异症的中医证候研究[M].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351.
[4] 张旭宾,邓高丕.内异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证治特色探讨[J].新中医,2003,35(8):5-6.
[5 ] 郑剑薇.浅谈内异症及其治疗[J]冲医药学报,2010,38(1):78—79.
[6]蒋俊涛.中医对内异症的探讨[R].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9(10):28—29.
[7] 胡淑琴,于萍.祛症灵灌肠治疗内异症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8):458-459.
[8]陆涛,倪建俐.“七厘失笑棱莪汤”保留治疗内异症57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lO(1O):38—39.
[9] 9 杨渐冲药灌肠治疗内异症5O例[J].陕西中医,2005.26(10):1007.
[10]张晓l内异症的辨治初探[J].陕西中医,2006,27(6):693-695.
[11]叶索萍.何嘉林治疗内异症经验[J]_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11(5):333.
[12]束芹.内异症治法心得[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5,14(2):47.
[13]何华.中医药治疗内异症31N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4.19(3):22—23.
[14]赵安平.月经周期辨证用药治疗痛经128例[J].陕西中医,2006,27(6):676-677.
[15]赵虹,张娅珍.中药周期性续惯治疗对内异症盆腔镇痛作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4):472—473.
[16]邢玉霞.中药治疗内异症痛经5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3):154.
[17]熊运碧,祝育德.低频治疗仪治疗内异症所致痛经的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13(3):23-24.
[18]姚玉荣,路印香.克异种子丹敷脐治疗盆腔内异症113例[J].国医论坛,2001,16(2):5.
[19]汪慧敏,王幸儿.七厘散穴位敷贴治疗内异症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4):24—25.
[20]岳建平.大黄棱汤治疗内异症2O例[J].新中医,1998,3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