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短的开幕式上,大会主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漆洪波教授介绍到,此次大会有幸邀请到了全国32位专家齐聚山城,会议内容精彩丰富,希望大家满载而归。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教授致辞,对第五届两江母胎医学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希望此次论坛的内容对临床医生起到很好的帮助。重庆市卫计委简丽副主任致辞,首先代表重庆市卫计委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本次会议对提升重庆市及整个西部地区的妇幼健康的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起到积极的做用。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开幕式结束后,进入今日大会主题讲座环节。


  首先由程京院士与大家分享了《健康生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主题讲座。

程京院士

  程院士提到目前基因芯片技术重点关注在一头一尾人群疾病的筛查及预防,一头是指对新生儿疾病的筛查,一尾是对老年慢性疾病的预防。目前我们工作的重点是对新生儿疾病的筛查,健康生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此显得极其关键。中国生物芯片产业的发展在筛查各种单基因疾病、多基因疾病、孕前筛查、儿童疾病等中有重要的作用。尽管发展中的生物芯片产业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我们坚信生物芯片技术的明天是美好的,健康的生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吾将上下而求索。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段涛教授此次会议与我们交流的题目是《WHO剖宫产声明(2015年)》。

 

 段涛院长

  世界卫生组织的两项关于人群水平剖宫产率的研究得出结论:剖宫产在有医学指征的情况下,才是安全的。目前WHO声明更多的关注点是孕产妇的死亡率,段教授认为这还应该包括孕产妇的并发症、围产儿的并发症和儿科结局。WHO建议将Robson分类系统作为全球的标准,用于评估、检测和比较卫生保健机构内不同时期以及各不同机构间的剖宫产率,在此基础上,WHO将制定相关指南,以指导系统的推行、应用和解释。最后,段教授强调了剖宫产只应在医学必须情况下实施。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刘兴会教授带来了《美国国家产后出血安全指南(2015年)》的授课。

刘兴会教授

  产科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常见原因,基于此提出孕妇安全共识。共识认为产后出血即:产后24小时以内,累计出血量≧1000ml或出血同时伴有低血容量的症状和体征,应注意的是“当临床表明累计出血量在500-999ml时应当启动增加监护和干预措施”。此指南分为4个领域(13个要素)。其目标是减少严重出血的发生和改善孕产妇结局,旨在协助建立有关于孕产妇安全的文化氛围。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刘彩霞教授本次授课的题目是《北美胎儿外科共识(2015年)》。

刘彩霞教授

  本共识认为双胎妊娠需重视绒毛膜性的鉴定,其最佳时间应是在孕11-13+6周,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是单绒双胎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需要与选择性的胎儿生长受限相鉴别。目前多采用胎儿镜下的激光治疗,但还需对TTTS进行分期,进一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刘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他们团队的双胎妊娠产时、宫内的手术治疗相关案例。并对双胎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产时处理的方案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经验。最后,刘教授与我们一起展望了双胎妊娠的未来。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雁玲教授给我们带来的讲课题目是“浅谈子痫前期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王雁玲教授

  王教授以胎盘发育入手,阐述了胎盘发育与妊娠疾病相关,如子痫前期。王教授指出把规范的、多中心的、大型资源数据库和大数据思路相结合,实现客观、准确的子痫前期临床分型方案,以探索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尽管目前预测子痫前期发病标志物预测能力有限,但新的标志物在持续被发现,有必要建立基于中国人群的、规范化的、大型妊娠疾病资源库,系统分析妊娠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高危因素。子痫前期病因学的研究仍旧面临着问题和挑战。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孙路明教授的讲课题目是《胎儿非免疫性水肿指南解读及实践》。

孙路明教授

  孙教授从两个指南出发,给我们介绍了胎儿水肿分为免疫性水肿和非免疫性水肿,并从定义、病因、临床评估和临床处理进行了讲述。胎儿非免疫性水肿的病因复杂,包括心血管性、染色体性、血液系统性、宫内感染等,孙教授对此一一做了阐述。进行胎儿水肿的临床评估是寻找病因的过程。镜像综合症是胎儿非免疫性水肿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即当胎儿水肿时,母体也会出现明显的水肿,当胎儿分娩或水肿得到治疗时,母体的水肿好转或消失,其预后取决于病因。此外,孙教授还介绍了关于胎儿水肿宫内干预、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的相关内容。推荐对胎儿水肿进行评估,包括抗体的筛查、超声的筛查及基因的筛查等。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李力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中国孕产妇及婴幼儿补充DHA专家共识”。

 

李力教授

  李力教授指出妊娠期和哺乳期DHA的营养状况与母婴健康密切相关,中国对DHA的研究相对滞后。为了促进中国医务人员重视母婴DHA营养、规范营养指导、提高母婴健康水平,中国孕产妇婴幼儿补充DHA专家组,在参考国际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了专家共识。该共识认为:DHA与妊娠结局、婴儿早期神经和视觉功能发育、产后抑郁、婴幼儿免疫功能及睡眠模式相关。现有研究证据表明,补充适量的DHA是安全的。中国DHA摄入水平和母乳DHA含量明显具有地域差异性。专家共识认为应该在孕期应该补充DHA,中国的DHA摄入水平、营养状况和相关干预性研究的证据较少,亟待开展相关研究。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元珍教授给我带来了“黄体支持和孕激素补充专家共识”。

张元珍教授

  本共识肯定了正常黄体功能对着床和受孕的必要性。黄体功能不全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临床上常常以排卵后第5、7、9d统一测定孕酮水平,其平均值小于15ng/ml用来判断。黄体支持与孕激素补充治疗对ART助孕、复发性流产、先兆流产及先兆早产的治疗均有益。张元珍教授指出:现今黄体酮的补充方式有三种,口服给药、阴道给药及肌肉注射,阴道给药循证医学证据高,临床接受程度不一,口服黄体酮依从性好,必要时可配合使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陈倩教授共享了“2010-2015 VBAC相关指南解读”。

陈倩教授

  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TOLAC)包括成功的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VBAC)和不成功的VBAC。ACOG2010A级科学证据表示:大部分一次剖宫产史的患者,可向其介绍VBAC,并提供成功的TOLAC,强调了米索前列醇制剂不可在晚孕期用于促宫颈成熟,B级科学证据认为:有2次剖宫产史、双胎妊娠剖宫产的患者及存在阴道分娩禁忌的患者,可考虑性TOLAC;C级专家意见推荐TOLAC应在允许行急诊剖宫产的环境中进行,最终进行TOLAC需要剖宫产的患者和医生共同决定。CNGOF2013认为子宫瘢痕厚度与子宫破裂风险的关系,具有争议性。RANZCOG2015指出了VABC成功和失败的因素,以及其优缺点。在最后陈教授还给出了关于VABC的4个推荐观点。


  漆洪波教授讲授的题目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国内外诊疗指南的对比和更新”。

漆洪波教授

  漆教授给我们分享了最新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诊疗指南(2015),与第一版相比,新版ICP诊断指南要点包括了:1.其他原因无法解释的皮肤瘙痒,2.血清TBA≧10umol/l,3.即使TBA水平正常,但其他原因无法解释的肝功能异常,也需要考虑诊断ICP,4.瘙痒和肝功异常在产后恢复正常。2015新诊断指南对ICP进行分度,轻度:血清TBA10-40umol/l,临床症状以瘙痒为主;重度:TBA≧40umol/l,瘙痒严重,伴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复发性ICP、曾因ICP致围产儿死亡。漆教授还介绍了目前ICP治疗的主要用药及其疗效评价。ICP患者应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临床工作者应该严密把握ICP的诊断、分度、治疗及分娩的终止时机,防止医源性早产和胎儿死亡的发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红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妊娠期甲状腺疾病—ACOG指南2015”。

张晓红教授

  张教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变化机制。其次张教授讲述了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胎儿发育的关系。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导致胎儿早产、低体重儿及胎儿丢失的风险,新生儿还可出现迟发型的Graves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导致自然流产、早产、胎盘早剥、胎死宫内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然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尚不可知。张教授推荐了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减退治疗药物的选择及调整。此外,还分享了甲状腺相关的疾病(如妊娠剧吐、甲亢心衰、甲亢危象、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等)的处理方式。最后张教授给我们详细阐述了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A、B、C级证据。


  在会议的最后,杨慧霞教授给我们带来了最新的“FIGO-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断和处理”报告。

 

 杨慧霞教授

  杨教授提到:孕期高血糖对母儿两代近远期都有不良结局,目前GDM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呈现出年轻化趋势,FIGO接纳了2014WHO的诊断标准,强调各个国家可依据本国国家医疗资源等采取诊治和制定管理方案,GDM可被认为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可上升至国家层面进行重视。杨教授分别对GDM的分类诊断、孕期高血糖的管理策略、妊娠期母儿的监测及评估和分娩时机、方式及产后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述,杨教授还强调了高血糖母儿产后随访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关于妊娠合并糖尿病高质量证据还需各位同仁共同努力。


  此外为我们带来精彩讲课专家和教授还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扬玉教授:“SMFM胎儿贫血的诊断和处理指南”。

赵扬玉教授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辑部魏正强主任:妇产科临床研究及医学论文撰写的有关问题。

魏正强主任


  由于篇幅和时间有限,更多内容正在整理当中。敬请关注妇产科在线后续报道。



声明:本文为妇产科在线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