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期女性面临的问题
我国每年有超过1.2亿的女性面临绝经的困惑,主要问题包括女性40岁进入围绝经期就可出现绝经相关症状,如潮热盗汗、性情改变、脾气大、易怒或忧郁等;到中期会出现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如性欲减退;绝经十年后,约60岁左右会出现骨质疏松,甚至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女性健康。
绝经管理方案
吴教授强调要关注绝经的远期危害。绝经远期危害主要有三点:第一是骨质疏松症以及由此导致的骨折;第二是要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该病导致的死亡率占绝经期女性死亡率之首;第三是认知功能减退,绝经期女性发生老年痴呆的风险远高于男性。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进行绝经期管理?吴教授指出绝经期管理不是单纯的激素补充治疗,应该进行骨质疏松防治的相关指导,对心血管功能、性功能、泌尿生殖道功能进行评估,此外心理干预也非常重要,所以绝经期管理是一个多学科的干预和管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提供合理的健康处方,这才是绝经管理的真正含义。
激素补充治疗对绝经期女性心血管和认知能力的影响
心血管疾病和老年性痴呆是绝经远期的两大危害。用药原则是在符合适应证的情况下,早用有益。研究发现,绝经后女性在60岁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骤然增加,此时用药,已经过了窗口期。另外还要结合年龄和绝经状态来判断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当女性在绝经10年内,年龄又在60岁以下时,使用雌激素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是如果已经绝经15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就会增加,绝经20年,增加的更多。因此对心血管疾病提出早用有益的观点。
在认知能力减退方面,绝经期后女性患老年痴呆的机率是男性的1.5到3倍,研究发现只有大于10年的激素补充治疗,女性的痴呆的风险才与男性持平。研究表明,HRT对于认知功能下降的预防也需要在绝经5年之内开始使用,使用10年以上才起到效果。
妇科癌症患者进行激素补充治疗的最新研究
有研究表明雌孕激素联合使用较雌激素单独使用乳腺癌的发生率增高,说明乳腺癌风险与孕激素更相关。国际绝经协会(IMS)关于绝经后最新激素治疗推荐中提出:目前乳腺癌与激素治疗的关系仍存在争议,可以肯定的是激素治疗对乳腺癌的可能风险很小,但目前乳腺癌病人仍不作为激素治疗的对象。
对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妇科肿瘤术后的病人是否可以使用HRT治疗的问题,吴教授分析道:目前多项研究表明单纯使用雌激素时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当雌孕激素联合使用时则不存在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对子宫内膜癌术后的患者使用HRT治疗,没有证据表明会增加复发的风险。因此子宫内膜癌前期患者如果有严重的绝经期症状,可以在严密监控下考虑使用HRT治疗。
卵巢癌病人如果是上皮性癌,使用HRT治疗后没有影响患者的生存期,但对于颗粒细胞瘤及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原则上不建议使用HRT治疗。
宫颈癌术后是否能使用HRT治疗,需要根据肿瘤的不同病理类型区别对待,宫颈鳞状细胞癌术后HRT治疗没有降低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危险,同时可降低放疗后直肠、阴道、膀胱的副反应,改善绝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宫颈腺癌术后HRT治疗缺乏相关研究,目前认为可以参考子宫内膜癌处理。
另外,应用HRT不会导致体重增加,但会增加大约1/3血栓的风险,因此血栓高风险的人群可以选用经皮雌激素或非激素治疗。
Tips:非激素治疗
非激素治疗最早是在2011年罗马绝经大会上提出,包括标准治疗和替代治疗。标准治疗有可乐定、5-羟色氨再摄取抑制剂、阴道润滑剂等;替代治疗包括一些植物类药物、中药、植物雌激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