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已经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并且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盆底的功能障碍性疾病由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造成。盆底支持结构有三个支持系统,分别是主动支持系统,被动支持系统,混合支持系统。
盆底肌肉的结构
根据盆底肌肉的功能,盆底康复技术也是通过加强肌肉的收缩力再抑制膀胱神经的兴奋性,来改善、治疗尿失禁。盆底肌肉由外向内分为三层,最外面的一层肌肉也叫浅层肌肉。浅层肌肉有四块,分别是前庭球、坐骨海绵体肌、阴浅横体肌和肛门外扩约肌。深部肌肉有五块,分别是耻骨阴道肌、耻骨直肠肌、耻骨尾骨肌、肠骨尾骨肌和坐骨尾骨肌。
盆底支配神经的分布
盆底支配的神经是阴部神经,属于躯体神经,也是一个混合神经。里边有传入(感觉神经),传出(运动神经)。最粗的一个神经是坐骨神经,在它的内侧是阴部神经。阴部神经穿过肌层以后,又分了三支,分别是阴蒂背神经、会阴神经和肛神经,这几支神经都是混合神经,里边既有感觉神经,又有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也叫皮支,它分布在皮肤表面上。阴蒂背神经的感觉神经分布在阴蒂,阴蒂的运动神经是支配海绵体的,所以这个神经跟性功能有关系。
腹壁神经有两条
腹壁的神经,一个是髂骨下神经,一个是髂腹股沟神经。这二者的走向相似,起始于腰1,支配大阴唇下三分之一的皮肤,它的肌支也是支配这里。
膀胱壁分四层
膀胱壁为分四层,有浆膜层,肌层,黏膜下层和黏膜层。其肌层分三层,内外都是重型的,中间是环型的,属于平滑肌。收缩时会把尿逼出去,又叫逼尿肌。第二层就是膀胱三角区肌。黏膜层也叫移行上皮,它和输尿管的黏膜相连贯,无尿时有皱褶,一旦充盈皱褶会消失。
女性尿道结构及排尿反射
女性的尿道比较短,才5厘米,直径8毫米。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面的叫尿道内膜括约肌,属于平滑肌。中部有一层环形的随意的肌肉,也就是骨骼肌,还有一层肛壁肌。下面是尿道开口的最下部,它附着在盆底中层形成的三角韧带边缘。
排尿分成12个反射,四个期。第一个期是膀胱储尿期,第二个是排尿预备期,第三个是排尿阶段,第四个是排尿完成阶段。储尿期包括四个反射,即A1、A2、A3、A4;预备期是B1和B2两个反射;排尿阶段是C1、C2、C3、C4、C5,五个阶段反射;D是排尿完成阶段的反射。A4、B2、C5、D1,一共12个反射。
正常的排尿是由膀胱、尿道和骨骼肌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结构和功能的完整体现,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出现排尿障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已经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并且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