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有年轻化趋势,由于缺乏非创伤性诊断手段和特效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常见的难治病之一,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中华妇产科杂志》创刊60周年庆典暨妇产科学高峰论坛上,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周应芳教授就子宫腺肌病的相关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探讨。


    关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一直是广大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子宫没有黏膜下层,当内膜受到创伤,基底层内膜可直接侵入到肌层内生长是发病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血管因子在细胞的增生、迁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许多证据表明,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血管生成活性增强,但血管生成与子宫腺肌病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另外,子宫内膜向肌层生长是子宫腺肌病发病的基础,有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在位内膜侵袭性明显增强,因此“在位内膜决定论”似乎也适用于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也是性激素依赖性疾病,子宫腺肌病的在位内膜间质内PR-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可能与所谓“孕激素抵抗”有关。近年的研究还表明了宫腺肌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失调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在诊断方面,病理诊断仍是“金标准”。MRI是国内外公认诊断子宫腺肌病最可靠的非创伤性方法,阴道超声是协助诊断子宫腺肌病最常用的方法,但不能确诊。超声引导不穿刺活检诊断子宫腺肌病特异性高但敏感性还有待提高。血清CA125水平测定已经成为子宫腺肌病的非创伤性诊断方法之一。
    子宫切除术仍是子宫腺肌病主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者。保守性手术主要有子宫腺肌病病灶术、子宫内膜去除术、介入治疗和消融术。
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适用于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术前GnRH-a治疗3个月缩小病灶以利于手术。对年轻有生育要求者,手术时应特别注意少使用电凝剥离或止血,提高子宫缝合技术,保证创面良好愈合,对病灶较大者,仍建议行开腹手术。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风险。
    TCRE适用于无生育要求患者。子宫栓塞术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明显,不过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复发率升高。HIFU近几年报道增多,副作用轻微,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的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仍需观察。
    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只是暂时性,治疗期间痛经一般消失,但停药通常很快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