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全国生殖医学医学临床实践和研究论坛的会议上,来自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的谷翊群教授详细介绍了中国LOH的现状与诊疗进展。


    谷教授首先讲解了LOH临床表现与定义,中老年男性面临类似女性更年期的生理方面的困扰,称之为迟发性睾丸功能减退症(LOH),主要表现:体能、性功能、血管舒缩症状、精神心理症状,是一种与男性年龄增长相关的临床和生物化学综合征。其特征为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血清生物活性睾酮水平的低下,此种状态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给多器官、系统的功能带来不良影响。
  对于雄激素的生理作用,谷教授总结了几点,包括保持正常性分化、促进青春发育期、促进和维持正常的性功能和精子发生、对合成代谢作用的影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等。而雄激素使用的益处包括改善勃起功能、增加骨密度和瘦体量、血糖平衡、胰岛素抵抗和身体结构,改善II型糖尿病症状,改善认知功能、情绪、抑郁症和精神状态。
  来自国外的LOH相关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男性血清总睾酮(TT)下降通常始于40岁前后;美国马萨诸塞1709例男子老龄化临床横断面的研究表明:男性TT与游离睾酮(FT)分别以每年0.4%和1.2%的速度下降;美国巴尔的摩890例中老年男性白种人纵向研究结果表明:男性TT与游离睾酮指数(FTI)每年分别下降0.124nmol/L与0.005nmol/nmol;若以TT<11.3 nmol/L为切点值,50岁、60岁,70岁和80岁组LOH的患病率分别为12,19%,28% 和49%。;若以游离睾酮指数(FTI)<0.153为切点值,各年龄组的LOH患病率分别为9%,34%,68%和91%。
  一项基于1475例多种族,年龄为30-79岁人群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TT与FT缺乏率分别为24%与11%;基于症状诊断的70岁以下雄激素缺乏的粗患病率为5.6%, 70岁以上可达18.4%。另一项在欧盟8个国家基于社区人群的3200例中老年(40-79岁)男性横断面研究结果表明:与增龄相关的FT每年下降3.12pmol/L。
  基于以上数据,谷教授指出,目前缺乏多中心、大样本以社区人口为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探讨诊断LOH血清雄激素的切点值与LOH的一般人群患病率。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LOH的认知度;重视LOH指南制订及对医生的知识更新;引导患者到正规医疗机构的专科门诊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