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人乳头瘤病毒)是人一类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病毒,具有和宿主特异性,可致人类皮肤粘膜异常增生,引起宿主组织病变及乳头状瘤的DNA病毒,其病毒颗粒由核酸的衣壳蛋白组成。病毒是一闭环双链DNA[1]。感染途径:首先通过生殖道粘膜破损处(包括肉眼看不见的微创)进入上皮的基底细胞,脱去衣壳蛋白后,病毒进入细胞核内[2]。此后在细胞核内以两种形式存在,即游离态和整合态,游离态是指病毒游离于细胞染色体外;整合状态则是与细胞染色体整合。两种形态决定感染后病变的性质。研究证实,游离态多为良性病变如:“尖锐湿疣和癌前病变”,而在癌细胞中多见整合状态,在浸润癌中则两种形态并存。大连市妇产医院妇科王忠民
国内研究表明:HPV在正常宫颈的检出率为11%~37%[3]。在人体受HPV感染的部位是外生殖器官,也是在性交过程中皮肤粘膜易受损伤处,在性交过程中,外生殖器官粘膜只要有很轻微的损伤,HPV就有机会进入机体。这里有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HPV不感染表面的成熟细胞,因此正常人可以携带HPV而不发病,只有经过破损处进入基底细胞才能有机会感染,从而引发相关疾病到最终癌变。以上这些提示我们,HPV可致宫颈癌发生,但感染的唯一途径是表面粘膜的破损。那么,反过来说,只要宫颈表面粘膜无破损,HPV是否就不可能就有机会感染宫颈粘膜导致癌发生?
宫颈糜烂是临床妇科常见病,也是棘手的难冶之症,其发病原因至今未能明确。宫颈糜烂发生后,宫颈表面的鳞状上皮细胞细不断被破坏脱落而被柱状上皮所取代,由早期单纯型渐渐推进发展为颗粒型和乳突型,并不断向间质纵深发展,糜烂的进行性发展,这期间粘膜的鳞状上皮破损显而易见的,只不过不易被肉眼所见。子宫颈糜烂进一步变化常引起鳞状上皮化生,未完全成熟的鳞状上皮化生,其储备细胞只达到深棘层细胞的成熟度,常可发展成CIN,甚至癌变的可能(唐素恩)[4]对该病的认识,临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多数学者认为糜烂面是由柱状上皮覆盖,其后由柱状上皮下的储备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向鳞状上皮化生,最终分化成鳞状上皮,使宫颈表面恢复正常形态,因而宫颈糜烂定性为假性糜烂而非真性糜烂。对宫颈糜烂的治疗,目前临床普遍以物理方法去除局部糜烂面的粘膜如:电灼、激光、波姆光、微波其原理大同小异,都是破坏掉柱状上皮细胞,暴露表皮下的组织,使之重新生长鳞状上皮修复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破坏的面积、深度,因而4~8周的修复等待使大多数妇女不愿接受这种方法,其间的副作用更使患者苦不堪言,而2~3个月的禁止性生活也使夫妻性生活受到影响。
无须赘述,就目前临床物理方法的治疗 (也包括药物腐蚀性治疗),无不大面积的破坏表面粘膜细胞,这是否给HPV的感染人为的创造了更加有力的条件,从而更加暴露基底细胞而至HPV感染?那么摆在临床医生面前的难题是无论治疗与不治疗,HPV、宫颈糜烂、宫颈癌这三者间的关系不言而喻是非常密切的。面对现实,临床医生的选择是无可奈何的。即不治疗感染,治疗更加重感染。
是否能找到一种方法即不破坏粘膜,又能治愈宫颈糜烂,成为临床研究的难题。在对子宫颈生理机能的认识中,陈乐真教授的研究为临床提供了关键的提示:宫颈糜烂属于生理性改变,有人称鳞状上皮缺损区被柱状上皮所覆盖为一期愈合,以后为鳞状上皮代替为二期愈合[5]这句话可以理解为鳞状上皮化生为二期愈合,也是最终最好的愈合。她指出:宫颈糜烂所发生的鳞状上皮化生是一生理过程,因此存在于90% 的月经开始后妇女的子宫颈移行带,从柱状上皮化生为复层鳞状上皮约需几天到几周,化生一旦发生就不可能再逆转,引起化生的机制与柱状上皮所处的环境有关[6]。(详细资料请参阅陈乐真《妇产科临床病理学》)
关于子宫颈化生这一理论在有关的妇科学专著中都有过论述,但实际上临床用什么方法才能实现化生,换句话说,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启动化生机制,使化生得以实现?至今未能有专家或学者给出满意的回答。
近期另一位专家的理论给我们新的启示。庞小峰教授专门从事红外线与生命科学的研究,他说:“从生物能量传递机制和特点及一系列的研究结果看出,红外线的吸收可以引起蛋白质分子中的Amide—I键的量子振动,从而可以使生物能量能顺利地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从而使生命体处于正常状态,保持生命体的生长发育及健康”[7]。他所描述的红外线波长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水解时所释放的能量,而三磷酸腺的作用恰恰是为细胞做功时提供细胞所需的必须能量,三磷酸腺苷简称ATP。庞小峰说:“当细胞内的ATP或ATP酶或水或蛋白质的结构和构象改变或畸变时,便可使提供的能量不足或生物能量不能正常传递,则生物组织在得不到足够能量时便不能正常生长,会诱发出各种疾病[8]。这一理论提示我们:细胞的分化不仅仅是一个生态环境与PH的问题,还应考滤到为细胞提供必须的能量!为此,我们将两种理论同时结合于临床治疗宫颈糜烂,结果非常意外的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我们以红外的某段波长(该波长的能量相当于ATP水解时所释放的能量)激活细胞内的蛋白质为细胞提供或增加必须的能量,辅助常用药物消除病变区的炎症因素,同时调整阴道生态环境及PH,启动化生机制,不断加速化生过程,3~7天内在肉眼直观下,可看到柱状上皮区完整地化生为鳞状上皮区,我们将该方法命名为——“ATP等效波长治疗技术”。
ATP等效波长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临床棘手问题,即以往物理方法对宫颈糜烂的表面粘膜破坏性治疗而引发的相关疾病,由于快速化生使宫颈生理性恢复正常形态,从本质上杜绝了HPV的感染,同时保护了基底细胞。我院门诊已经引进该技术,可以彻底改变宫颈糜烂的传统治疗方法,达到无创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