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在线:杨教授您好!这次围产医学峰会举办得特别成功,请您介绍一下此次会议的亮点。目前围产高峰论坛已经举办了四届,请您谈一下论坛的历程,以及给围产医学领域带来的深远意义。
杨慧霞教授:谢谢,谢谢大家对围产医学峰会的关注。中华围产医学峰会的创建第一届是2009年,当时是第三届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的编委会刚刚组建,我们想怎么样以杂志为特色办一些领域内的学术会议,每年开一次围产医学峰会和大家及时分享围产医学进展,通过会议交流,给广大读者、作者、围产专家带来帮助。从2009年创刊以来杂志秉承将围产医学的最新进展、国内最新研究结果通过峰会交流,目的是促进杂志的发展。因为杂志作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每年需要高质量的文章刊登,通过年度大会学术交流,收集优秀论文,在作者同意的前提下,我们及时在杂志上刊出、发表围产医学的最新进展,对杂志长期发展提供了一个保障。
刚才提到今年的参会人数更多,我们邀请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讲师、澳洲西澳大学的妇产科主任给我们带来围产医学最新的国际进展。在会议之前我们有会前培训,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培训以及科研的合作,项目有国际糖尿病基金的支持,在2011年已经启动,我们在国内办了很多场,以培训和提升会员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规范化管理为目标,有200多人参加。
今年的亮点是保持了去年的“锵锵六人行”,在当初考虑围产医学属于跨学科,包括产科、儿科共同组建,有些认识在产科儿科有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观念,“锵锵六人行”有3个产科医生和 3个儿科医生,讨论一个相同的话题,大家从不同的层面沟通,借助研究的最新成果达成一定的共识。两个不同的学科,但是关注共同的人群,去年第一次亮相就吸引广大与会者,会后有很多好的反馈,所以就保留这个环节。
另一个是出版围产医学杂志,传播围产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同时对提升年轻人代表的科研能力、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在大会之前,提前筛选优秀的围产医学论文,在大会交流,而且邀请资深编委进行会前的论文审读、会中的点评,指导他们文章的修改,进一步提升他们科研论文的撰写水平,结合杂志特色,达到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和峰会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
妇产科在线:从这次的会议上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医师,杨教授对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杨慧霞教授:现在不管是产科、新生儿大夫,很多人关注围产医学领域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围产医学的最新进展。其实在年轻医师的成长中,应该把他在临床的一些基本培训和基于循证的一些证据结合起来,我们要根据高质量的最新证据和长期临床实践,不断融入和改进。作为年轻医生的优势是英语水平比较好,他们可以应用网络传播载体,及时了解国内国外最新的进展和最新的成果,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通过阅读和学习,在临床中适当去实践,都有好处。但是也提醒,对于不同杂志的研究论文质量和研究的结果,要谨慎使用,应该基于高质量研究、荟萃的分析、好的行业的指南。提醒广大年轻围产医生应该提升临床技能和理论基础水平,注意人文问题,如医患沟通等,在临床工作中能让母儿平安。许多围产工作者特别是大学附属医院的学者,在繁忙工作中兼教学,希望他们不断进步,提升能力,希望我国围产医学也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国际的医学接轨。
妇产科在线:杨教授的建议非常好,近年来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的提升,“优生优育”越来越受重视,提高胎儿质量成为大家关注的新话题,请杨教授谈谈宫内不良因素暴露对婴儿的不良影响。
杨慧霞教授:其实这个问题涉及面比较广,宫内的不良环境包括大家熟悉关注的营养。胎儿在生命早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会影响宫内生命早期的健康发育。很多研究也提示,这对于他将来成年后,尤其是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都有明显影响。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量临床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研究,提出健康和疾病的胎儿血缘学说,这个学说的最精华部分指出,胎儿在宫内九个月以及出生后早期,如果处在不良的营养环境,都会使胎儿的早期发育偏离正常轨迹。所以在2010年的国际相关会议,提出关于“生命早期一千天”,这个概念下,胎儿在宫内能不能很好的发育,不光受到营养因素影响,在早期药物、环境因素的暴露也会影响胎儿发育,导致比如流产、畸形等一些问题。所以提醒广大孕妇或准备怀孕的女性,最好做一个计划怀孕,有慢性疾病的在孕前先治疗,若在孕期用药,药物应该选择相对安全的用药,尽量避免不良因素的暴露对婴儿的影响,同时我国为了提高出生人口的出生质量,开展了很多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项目,对异常胎儿的及时诊断,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妇产科在线:非常感谢杨教授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