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器官脱垂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发病率为18%~30%,其可引起腰酸、下坠、行走不便、排尿异常及性生活质量下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关于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处理,多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历史悠久,方法很多,不同时代,盆底重建手术各有特点。迄今为止,尽管近年来推出了许多新的盆底重建手术方式,但仍无“金标准”术式。因此,面对如此多的盆底重建手术方式,应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价。


    19世纪后50年,盆底重建手术有了较大突破,1877年,Leon  Clment Le Fort(1829-1893)描述了“部分阴道闭合术”,手术方法简便易行,疗效可靠,但该术式使患者丧失了性生活功能。20世纪初,David  Gillman描述了子宫圆韧带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该术式简便易行,但因长期效果欠佳而应用受限 。“曼彻斯特手术”,子宫骶韧带高位悬吊术,这些术式应用至今。1912年,环绕子宫直肠窝丝线缝合方法治疗直肠脱垂。1934年,报道了经阴道子宫切除手术。1957年,后路子宫直肠凹成形术预防和治疗阴式子宫切除术后出现的直肠脱垂。1961年,发明了尿道旁组织悬吊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纵观数百年盆底手术发展历史,一些手术方式经过历史的检验不再用于临床,而一些手术方式如阴道部分闭合术、曼氏手术和骶韧带高位悬吊术等,一直沿用至今。这充分表明,一种好的盆底重建手术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通常将单纯应用分离和缝合技术完成并经过数十年临床应用的盆底重建手术称为传统手术,如曼氏手术、阴道闭合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式子宫切除术、经阴道的子宫骶韧带高位悬吊术及子宫直肠陷凹封闭术等。传统手术的特点是针对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解剖学缺陷进行分离、修剪、缝合和加固,其具有操作简便、经济、易学、近期临床效果良好等优点。但是,经过长期临床随访观察,这些手术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远期疗效欠佳,复发率较高:术后3~5年的解剖学复发率高达50%,有症状复发率约20%~30%。其原因为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利用缝合自身的筋膜组织来加固缺陷的组织,支撑力量有限,随着时间的延长,自身组织支撑力量逐渐减弱,手术效果就逐渐降低。②术后功能恢复重视不足:盆腔器官脱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不仅是恢复解剖,更重要的是恢复盆腔器官的生理功能。传统手术方法存在修剪阴道组织过多,术后阴道变短、变窄,影响性生活质量等问题。③缺乏盆底整理观念:根据澳大利亚Peter教授的盆底整体理论,盆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各种器官、解剖结构如韧带、筋膜、肌肉及神经等互为一个功能体,保持盆腔器官的正常解剖位置,维护盆腔器官的生理功能。传统手术方法忽视了盆腔各个器官功能的相关性,如在手术处理阴道前壁脱垂后数年,继发阴道后壁脱垂。在切除脱垂的子宫后,继发阴道穹隆脱垂等。本期中专家论坛罗来敏教授和医生视角宋岩峰教授等栏目文章均强调了盆底重建的整体观念。表明妇产科临床医师,应该树立盆底的整体观念。尽管传统的盆底重建手术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经过长期的临床验证,其仍有一定的优点,值得认真学习,并不断完善。
    针对传统手术存在的问题,一些新的盆底重建手术不断用于临床,降低了复发率,恢复了盆腔器官  的功能,展现了一定的优势,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应用化学合成非吸收补片引起的排异、感染、挛缩及疼痛等问题。应用生物材料存在的支撑时间短、支撑力量较弱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临床应用时间尚短,缺乏长期的随访观察数据。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全盆底重建术,即应用补片的盆底重建系统(如Prolift TM),临床观察认为该术式疗效好,复发率低,并发症不高。本期刊载了两个研究。吴志芬等研究发现Prolift系统盆底重建手术,主客观治愈率达98%以上,补片相关并发症为12.07%,显示了良好的手术效果。孙秀丽等发现Prolift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术后新发尿失禁症状较为突出,应予以关注。由此可见,评价一个手术方式,应注重解剖学重建、功能恢复及是否引起新的问题等。近年来,国外学者Maher等连续发表3篇文献综述。2008年其复习了22个RCT研究,共2368例患者,发现对于中盆腔缺陷,经腹骶前固定术要优于经阴道骶棘韧带悬吊术。对于前盆腔缺陷,应用补片(网片或生物移植物)的阴道前壁修补术与传统的术式相比,具有较低的膀胱脱垂复发率。而后盆腔缺陷患者,经阴道的阴道后壁修补术与经肛门途径相比,直肠脱垂和小肠脱垂的复发率较低。对于术后新发尿失禁问题,在行骶前固定术同时行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或Bruch术可以降低发生尿失禁的风险。2010年,Maher等再次复习了40个RCT研究,共3773例患者,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如经腹骶前固定术和经阴道骶棘韧带悬吊术的复发后再次手术率无显著区别,后者具有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的特点。阴道前壁修补术使用补片与否,二者的主观治愈率、生活质量指数,新发性交痛和尿失禁及再次手术率等均无差异,而经闭孔的阴道前壁补片修补术有较多的出血量及10%补片侵蚀率。阴道后壁修补术应用补片,尚未观察到有优势。2011年,Maher等再次分析相关研究结果,总结出一些新的结论,如自身组织修复的阴道前壁修补术较应用补片具有更高的手术失败率,而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二者无显著区别。关于是否同时行抗尿失禁手术,有待进一步评估。从这连续3篇报道的观点可以得出,对盆底重建手术的评价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和病例数的增加,结论也在不断地修订和调整。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我们应该学习前辈的经验,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盆底重建工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