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就界定了医疗的内涵:挽救生命、治愈疾病、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从而使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医学服务或措施。逐字理解,该定义不仅蕴含“救死扶伤”,还强调医疗应该满足病人的其他需求,如寿命延长、社会功能最大化等。但这个定义仍稍显抽象,将之进一步具体化,便形成了人本位医疗的概念: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张中南教授推行的人本位医疗理念,特别强调诊断、治疗、护理、康复、服务等环节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病人的病情观察。他认为人本位医疗,就是避免过度治疗、注重康复、实行整体护理。通过贯彻人本位医疗,可以大幅度提高医疗安全,降低医疗风险,促进患者早恢复,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一旦科室实施人本位医疗模式,就会获得患者更高的满意度,而且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传播效应就会很快释放,越来越多的患者就会到医院就诊,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天数就会节节攀升,经济收入随之递增,另外,病人的并发症减少,恢复加快,住院费用减少,医院成本下降,从而收入增加。所以开展人本位医疗势在必行。


  如何让人本位医疗在科室落地?


  要高度关注病人的诊断与治疗:


  一是加强医护理论、操作学习,每周一次业务学习,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


  二是全力快速减轻病人痛苦,病人有不适主诉要及时关注和处理。


  三是要求医生、护士在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时不准离开病人。


  四是医生根据病情决定巡视病人的次数,重症病人随时查房巡视。


  五是密切监护急重症、手术病人。


  六是注意病人的表情,关注病人的心理变化。


  七是不该用的药不开,不该做的治疗或检查不做,严格控制药占比。


  护士如何践行人本位医疗?


  护理人员实行走动式服务,杜绝叫液现象,为病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并要贯穿到任何接触病人的场合,为病人提供生活和心理护理,病人感觉舒适、方便,缓解了对疾病引发的焦虑、紧张、恐惧心情。


  医生如何践行人本位医疗?


  医生要让门诊患者“五知道”,住院患者“七知道”,即:患的什么病、应该做什么检查、治疗方案、药物名称及服法、注意事项及复诊时间、住院的权利、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医生在接诊新病人5分钟内到床前诊治,主管医生至少每天上、下午各查房一次,科主任至少每周查房二次,主管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决定增加查房次数,重症患者随时查房。定期进行对出院病人的电话随访。


  积极培养康复师:康复训练前后认真做好评估,制定详细的个性化康复计划,尽可能的恢复病人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并把康复指导延伸至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