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站记者就国内产科的高剖宫产率、针对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提及的七项孕期不推荐常规检查项目,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要点和重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分娩期的处理以及作为产科医生,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操守,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围产期的死亡率,真正做到优生优育的这几点相关问题,采访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的王山米教授。

  王山米教授,从事妇产科教学、医疗及科研工作41年,自1987年以来从事产科专业工作。在妊娠期系统保健、健康教育,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地抢救和治疗了许多严重妊娠合并症的病例,并撰写了数拾篇论文和著作。1993年以来,参与创建“爱婴医院”的工作,在母乳喂养的理论及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经验,成为国家级“爱婴医院”评估员。曾聘为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2006-2010年周期母子系统保健项目国家级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专家组成员。在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的培训,为我国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提高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在降低孕产妇死亡及围产儿死亡方面付出了心血。{NextPage}

  记者: 王教授您好。1993年开始,您一直致力于“母婴健康”的方面的工作,并且提出了“崇尚自然分娩,保障母子安康”的健康理念。面对我国46.2%的高剖宫产率,从临床来讲,您认为应该怎样应对这种现状?

  王教授:大家好!近年来中国的剖宫产率大幅增加已经引起卫生部的高度重视,我国部分地区的剖宫产率达到60%以上,甚至90%,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的一件事情。很多孕妇认为剖宫产是对孩子最好的一种分娩方式,很多医院也认为剖宫产是确保安全、快速分娩的最佳方式,可以减少产程的风险性。事实上,人类繁衍后代就应该正常的分娩,这种所谓的“刀下生”的形式其实是违反自然规律的,而且剖宫产数量增多之后,临床也随之出现了很多新的病种,例如瘢痕的早孕,剖宫产术中、术后盆腔的粘连,脏器的损伤等一系列疾病,增加了妇科肿瘤的危险性等,我们应该从保护妇女健康和劳动力的高度来探究和改善这个问题。首先,据我多年来接触到的很多孕产妇情况总结,造成我国剖宫产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实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因素,现在普遍是一个家庭就一个孩子,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健康,最聪明,所以长辈们就在孩子出生之前 “算日子”,想以此为孩子的出生选一个黄道吉日等等,因为重视孩子而制造出很多特殊的情况和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减少这种没有任何临床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数量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其次,降低剖宫产数量的一个关键点就是需要我们医务工作人员提高阴道分娩的知识和助产技能,分娩过程中及时的划难产为顺产。在围产期对准父母进行健康教育,正确的引导、减少孕妇的恐惧心理,合理的改善孕妇的饮食和营养,有效的控制孕妇和初生儿的体重,我建议,婴儿出生体重在6斤半左右或者七斤是最好的。在分娩过程中采取人性化的服务,家属陪产,导乐的形式等,以成功的顺产及婴儿安全出生为最终目的。但是对于很多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分娩问题,我们还是建议采取剖宫产形式,可以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和高危出生儿的死亡率和重度窒息率,做到安全分娩。

  记者: 对于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新近出台的“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中提及了七项孕期不推荐常规检查项目,即:常规骨盆测量、BV筛查、TORCH筛查、宫颈阴道分泌物检测fFN及超声检查评估宫颈、每次产前检查时检查尿蛋白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筛查、结核病筛查。您是怎么看待的?

  王教授:我认为,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分会产科学组也是根据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提示及多年临床实践才总结出的这七项孕期不推荐常规检查项目,是比较询证且科学的。这个指南也为妇产科的临床医生做出了一个正确的指导和帮助,我个人还是比较推崇的。其实对于这些检查项目,我们要正确的认识,不是说,不推荐,那么在孕期就根本不用去做了。事实上,在孕期的检查中,根据个体情况,如果发现有某种异常情况,就要采取其中的某项或某些项检查项目,还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我认为,某些检查项目,在孕期的早、中、晚三期,根据孕妇的个体情况,适时的做一下检查,对于孕期的健康监测还是很重要的。

  记者: 新生儿窒息复苏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伤残率有很重要的作用,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新生儿窒息复苏中要点及重点是什么?

  王教授:近年来,对于新生儿窒息复苏,我们国家已经列入最基础的培训项目,并大力的投入先进的复苏设备,以加强复苏技术为目的,普及到各个基层的人员培训,效果还是很显著的。对于新生儿窒息复苏中要点及重点,我认为,第一,对于复苏时间要及时有效的把握,从准确的早期预{NextPage}测到分娩过程中及时的掌控和处理,以及分娩之后一分钟内的APGAR评分过程并有效改善婴儿缺氧状态。第二,复苏中操作技术的熟练、规范、灵活的应对和掌握,这两点是关键,可以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记者: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期发生的非常严重的合并症,请问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在分娩期应该怎样处理?

  王教授: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在妊娠期间可能会导致产妇心功能的异常,出现心衰的危险。对于这类患者,大致可分为三类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孕妇怀孕之前就患有心脏病;第二种是妊娠期间发生的妊娠高血压等疾病导致的心衰和围产期心肌病等;第三种是因为妊娠而加重其原有的其他疾病的病情,从而加重了心脏负担,比如孕妇孕前患有甲亢或严重的营养不良性贫血,在孕期控制不好而导致其心衰等。对于这些情况,我们要有效的进行孕妇的心功能监测,并在孕期检查期间,严密的观察孕妇的身体变化,比如水肿程度、体重的变化、是否有心慌、憋气、不能平卧等,关注并识别其是否有早期心衰的先兆。在分娩期,无论顺产还是剖宫产,从麻醉,到分娩后的胎儿血液动力学变化、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等过程,都要严密监测产妇心功能变化,防止因分娩过程中过劳、过度紧张等情况而出现心衰的危险。另外,我要强调一点,在妊娠晚期,对于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其分娩应该到条件较好的综合性医院更为合适和安全,并根据其心功能分级情况决定是否采取剖宫产。

  记者: 您作为北京市优生优育协会理事、监事会监事长,多年来您在针对降低孕产妇死亡及围产儿死亡方面的研究中付出了很多心血,您认为产科医生应该如何职业操守,才能降低围产期死亡率,真正做到优生优育?

  王教授:应该这样讲,现在我们的医学模式由单一转化为综合,将预防保健和医疗相结合,孕妇的孕期保健和临床正确的监测和检查,正是这种综合性医疗体制的有效体现。所以要求我们产科医生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保健意识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我们的医疗资源,加强各个学科的交流和协作,提高我们分娩的成功率。循序渐进的对孕妇进行孕期的保健宣教和指导,有效的管理孕妇的各项体征,并进行积极的随访观察,可以有效的降低和避免孕期各种合并症等情况的发生。将孕期保健和临床医疗有效的结合,把这种理念贯彻在医疗中间施行,做到相辅相成,这个是我们产科医生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本站版权所有,转载请说明出处!  

                                                       妇产科在线编辑部

                                                           2011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