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初期的 6周后 ,有一个正常的生理反应 ,即妊娠反应。怀孕妇女于此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妊娠呕吐现象 ,大多呕吐不剧 ,持续时间亦短 ,但个别妇女呕吐反应特别强烈 ,出现频繁恶心和呕吐 ,称为妊娠剧吐。

  妊娠剧吐时 ,患者不能进食 ,引起饥饿状态 ,容易使肝脏内糖元逐渐降低而致耗竭。这样一方面缺乏食物碳水化合物补充 ,另一方面自身贮存于肝的葡萄糖耗竭 ,机体所需的能源就要另辟“途径” ,即由体内储存的脂肪取代之。但脂肪分解代谢增强时往往伴随氧化不全 ,容易产生过多中间产物 ,如丙酮、乙酰乙酸 B -羟丁酸等 ,统称为酮体。正常情况下 ,血中酮体极微 ,若因妊娠剧吐致长期饥饿 ,血中酮体过高 ,并出现尿中酮体时 ,便会发生饥饿性酮症。

  饥饿性酮症轻者仅血中酮体增高 ,尿中出现酮体 ,临床上可无明显症状。中重度患者则由于血中酮体过多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早期出现四肢无力、疲乏、口渴、尿多、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加重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 ,患者出现头痛,深大呼吸、呼气有烂苹果味 ,逐渐陷入嗜睡、意识模糊及昏迷中 ,对孕妇身心健康危害极大。此外 ,妊娠剧吐并发酮症酸中毒 ,可使胎儿畸形率增加 ,对胎儿亦构成很大威胁。

  因此 ,妊娠早期必须积极防治妊娠剧吐、进行适当的处理 ,如稳定情绪、镇静止吐、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等 ,防止向饥饿性酮症及酮症酸中毒转化。若一旦出现酮症酸中毒的上述早期表现 ,应当及时住院治疗 ,通过补液、胰岛素应用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大多可继续妊娠。病情若持续时间长者 ,须考虑有胎儿畸形的发生 ,必要时可终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