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应坚守技术与人文并举、智慧与美德双馨的传统,坚定信奉人道主义的职业理想,恪守救死扶伤的职业价值,遵循病人利益至上、社会效益优先的精神……善待病人,克服技术主义、功利主义的傲慢与短见,维护真诚、高尚、纯粹的职业荣誉。”即将出台的“中国版”希波克拉底誓言——《中国医师宣言》,为医师职业操守定下了基调。记者日前从中国医师协会获悉,经过两年酝酿,三易其稿,《宣言》目前进入最后修订阶段,将于今年6月推出。

  《宣言》全文共1000余字,包含了8条医师使命。

  《宣言》执笔人、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张大庆说,由于医学界面临着科技爆炸、市场产业化介入医疗体系等原因,导致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少数医生人文情怀淡薄,因此《宣言》首先重申医师将病人的利益始终放在首位,在8条医师使命中就有5条涉及该方面内容。其中,医师使命的第一条提出,医师应以仁爱之心尊重和关爱病人,坚守“医乃仁术”的宗旨和医学道德的核心价值,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第二条指出,医师应尊重病人的权利, 严格遵循临床诊疗过程中的知情同意,临床诊疗应与患者共享决策。第四条强调,医师的诚信是赢得患者信任和信心的基础,医师应保守患者的私密,不能通过泄露患者的信息来获取利益。

  《宣言》也对医生的个人修养提出期望。例如医师使命第三条提出,医师有终生学习的责任,以保证医疗质量的提高并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第七条写道,医师职业责任关乎病人的生死,因此更需要廉洁清正,不取不义之财,勿用非礼之心。

  《宣言》还强调了医师的社会责任。医师使命第三条写道,医师应坚信科学、促进研究,创新知识并保证医学知识的完整性和医学技术的合理应用,向社会传播正确的健康知识。第八条提出,医师应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高效低耗的医疗保健指南,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与公正,并努力消除医疗卫生服务中的歧视。

  据中国医师协会道德建设委员会总干事石丽英介绍,《宣言》是基于美国内科学委员会、美国医师学院和欧洲内科医学联盟共同制订的“新世纪的医师专业精神——医师宣言”的文本,旨在结合中国“大医精诚”传统理念,挖掘提炼中国医师的职业精神,推出符合中国医师语言特点的医师宣言。

  中国医师协会承担了起草工作,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研究院执笔。今年1月,卫生部部长陈竺对《宣言》第三稿作出批示,给予了充分肯定。

  “规范医生的职业精神,对深化医改,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将起到积极作用。”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医师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德炳教授表示,《宣言》是对医生自律、自省的要求。没有医生的职业精神,便不会有和谐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