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机能不全也称宫颈内口松弛症,是导致妊娠中期以后习惯性流产和早产的常见原因,其特点是妊娠中晚期,无宫缩而宫口逐渐开大,羊膜囊膨出或破裂,导致流产和早产。长治市妇幼保健院采用McDonald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22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自2000年3月至2007年8月长治市医学科学研究所和妇幼保健院收治22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年龄23~35岁,孕次3~7次,均有反复中期妊娠流产史,流产次数2~6次,发生于9~26+3周。其中6例有早孕人工流产史,2例有宫颈缝合失败史,1例有宫颈裂伤史。依据病史孕妇于妊娠13~22周入院前检查可见宫口开大1.5~4.0 cm,其中6例有羊膜膨出,B超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宫颈缩短和颈管扩张。孕妇无妊娠合并症及内分泌失调可能造成的流产因素存在。超声检查排除胎儿畸形和死胎。

  2.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断标准:宫颈机能不全时,峡部括约肌功能降低而使宫颈内口呈病理性扩张。妊娠中期后,胎囊可自宫颈管内口向外突出而流产。曾有2次中期妊娠自然流产史、早产史;有宫颈手术史如宫颈扩张、多次刮宫、宫颈切除术、或有急产、难产史而造成宫颈组织损伤;宫颈内口大、于非妊娠时可容1指或子宫输卵管照影证实子宫峡部漏斗区呈管状扩大;超声测量妊娠期子宫颈内口宽度>15 mm可确诊[1]。

  3.手术方法:于妊娠14~23周,了解患者宫颈管长度及胎囊楔形嵌入情况;入院前检查阴道清洁度,如有滴虫、假丝酵母菌感染及细菌性阴道炎者给予对症治疗。术前患者适当休息,羊膜囊膨出者,可取头低足高位。手术前2 d口服硫酸沙丁胺醇4片,8 mg,每日3次,维生素E100 mg,每日2次,碘伏擦洗外阴。McDonald宫颈环扎术法缝合宫颈机能不全手术方法[2],采用硬膜外麻醉或静脉麻醉。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抬高臀部,常规外阴阴道消毒后铺无菌巾,阴道消毒动作要轻柔,以防胎膜破裂。仔细检查子宫颈长度和内口松紧度以决定环绕缝合的部位和高度,用阴道拉钩充分暴露阴道及宫颈,宫颈钳夹持宫颈向左下轻轻牵引,用大园针穿10号双丝线,尽量靠近相当于宫颈内口水平处,自宫颈前壁11~10点,穿入宫颈深达肌层、但不能穿透黏膜,出针后2针之间穿入一节细硅胶管,以免线陷入组织,继续于宫颈8~7点、5~4点、2~1点4个象限处作环形缝合,即绕宫颈一周穿过4针,于宫颈1点处出针,拉紧缝线两端以缩紧子宫颈,使宫颈可容成人小指尖为度(0.5~0.7 cm),打结于宫颈前方,线尾保留2~3 cm。手术需10~20min。

  4.术后处理:术后卧床休息,安定情绪,保持外阴清洁,禁性生活及腹压增加。口服阿莫西林500 mg,每日3次或青霉素400万IU加0.9 %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每日2次,静滴,预防感染3 d;口服硫酸沙丁胺醇片4片,8 mg,每日3次,抑制子宫收缩,预防手术刺激引起流产;补充维生素E100 mg,每日2次;必要时可给予哌替啶50 mg,肌注,1~2次,起镇静止痛作用。术后1周即可出院。定期产前检查,预产期前1~2周住院待产,拆除缝线以便分娩。如有流产、早产先兆,应及时拆除缝线,以免造成宫颈裂伤。

  结果

  22例孕妇中,有19例成功获得健康新生儿,成活率为86.4 %(19/22);妊娠至37~41+5周足月分娩17例(89.5 %),33~35+3周早产2例(10.5 %);经阴道分娩13例(2例急产),剖宫产6例;均无宫颈裂伤及产后大出血发生,拆线时见宫颈柔软,组织弹性好,无疤痕及纤维组织增生,无1例丝线断裂,新生儿体重2 950~4 100 g。治疗失败3例,分别于孕23~29+5周时出现下腹部坠胀,破水,流产征象,经左侧卧位休息、抑制宫缩药物、促胎肺成熟及镇静保胎治疗无效,拆线后自然流产。其中1例失败者,孕23周,于术后第4天因强行要求乘顺车出院回家,路途感觉下腹不适、坠胀,又返回医院,经休息、静脉点滴硫酸镁、镇静保胎治疗症状未缓解,拆线后自然流产。1例失败者,孕29+5周,在夫妻性生活时引起胎膜早破,入院后拆线流产;1例失败者,孕20周因术时宫口较大,羊膜囊明显突出,于术后6日无明显原因在排小便时破膜,腹坠,拆线后流产。

  讨论

  对宫颈机能不全诊断首先要依靠病史,对多次中期妊娠以后,无明显原因,无宫缩及腹痛而先破膜迅速流产或早产者,较易于受孕也较易于流产、早产,每次妊娠比前次妊娠提前分娩,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3]。宫颈检查:孕期见宫颈内口松弛能容一指以上或宫口已开大,有羊膜囊膨出者可明确诊断。本组22例病人中有反复中期妊娠流产史,术前检查,宫颈松弛能容一指以上,宫口开大1.5~4 cm,其中6例有羊膜膨出,结合辅助检查故确诊为本病。如非孕期检查,宫颈峡部短且比较松弛,用8号Hegar扩张器可以无阻力地通过宫颈内口。子宫造影见宫颈管呈病理性扩张,内口宽大、松弛或成漏斗型,峡部的平均直径明显增加,子宫下段子宫颈管的夹角消失。B超检查,孕期子宫颈内口宽度>15 mm,胎膜呈鸟嘴状或漏斗状进入宫颈内口,宫颈长度<2 cm提示宫颈明显缩短。是妊娠期诊断宫颈机能不全最常用且简单的方法。

  子宫颈环扎术的目的主要是修复及建立子宫颈内口的形态和功能,借助缝合技术提高宫颈张力或减少子宫下段与胎盘分离的机会,来延长妊娠时间,防治早产。手术方法很多,本文采用该方法缝合宫颈内口在于操作简单,缝合穿透宫颈浆肌层打结后牢靠,穿以硅胶管优点在于防止丝线切割宫颈组织、增加颈管的张力,阻止子宫下段的延伸及宫颈内口的扩张,协助宫颈内口承受妊娠后期胎儿及胎儿附属物的重力,同时术后行保胎治疗可降低子宫肌纤维张力及子宫下段负荷,使妊娠延长、增加新生儿成活率。

  该方法适应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宫颈内口不全,也适应于其他方法失败后的再次缝合以及前置胎盘的治疗。手术前应排除胎儿畸形及内分泌失调可能造成的流产因素存在。手术时机,多数认为14~18周最好[4],不应迟于22~23周进行。因为手术过早不能排除胚胎发育异常之流产,且胎盘功能尚不完善,手术刺激会招致流产,但手术过迟可能会失去手术机会,或者流产即将发生手术达不到治疗目的,失败率高。当伴有胎膜膨出且宫颈扩张≥4 cm时,急诊行宫颈环扎术虽然能增加胎儿存活率,但不能使孕龄延长足够的时间,这正是本组第3例失败的原因所在。手术最好预防性进行,如急诊情况下手术失败率很高[5]。据报道[6],非孕期环扎时,因缝线易引起慢性炎症导致阴道环境改变,不利于精子的生存和正常活动。故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适时缝合宫颈内口可使妊娠维持足月或近足月,较大提高胎儿存活率。

  子宫颈环扎术应注意,病人提前1~2周住院观察,排除难免流产并给予保胎治疗。手术时动作要轻柔,不要过分牵拉宫颈,尽可能减少手术对子宫和胎儿的刺激,术者尽可能上推穹隆部,以免误伤膀胱,缝合宫颈组织深度要适当,不能太深,穿透黏膜,也不能穿的过浅,以免缝线滑脱,如宫口较大,羊膜膨出明显,在打结时术者可用手指放进宫颈管内将胎膜轻轻上推,使胎膜还纳宫腔,助手束结,边束边向外退出手指,最后容一指尖即可,以防结扎后颈管过松或过紧,影响分泌物排除。3例失败中体会,术后患者一周内应当尽可能的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活动,保持大便通畅,孕期禁同房,避免增加腹压,尤其对宫口扩大,羊膜囊突出的孕妇更应多加防护。

  该方法由于操作简单,对母婴干扰少,术中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成功率高,且费用低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