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囊肿的性质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六年来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囊肿患者17例的诊断及治疗。结果: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囊肿发现的时间平均为5.3 a,有76.5 %在手术后3 a内发现。17例中除2例在B超监视下行穿刺抽液治疗外,另外1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证实包裹性积液占15例中的10例(66.7 %),其次为卵巢巧克力囊肿复发占4例(26.7 %),1例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结论: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囊肿的性质以包裹性积液为主。治疗方式可根据技术条件选择腹腔镜、剖腹探查或B超监视下穿刺抽液等。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盆腔囊肿 包裹性积液 外科手术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经常实施的一种手术方式,用于治疗妇科良性肿瘤。子宫切除术后出现的盆腔囊肿有各种不同的病理情况如包裹性积液、卵巢肿瘤、卵巢巧克力囊肿等。妇科医生如何正确处理子宫切除术后的盆腔囊肿,是临床上经常遇见的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近六年来收治的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囊肿17例的诊治经过,以探讨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囊肿的性质及处理方式。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因妇科良性肿瘤行子宫切除术后又发现盆腔囊肿再次住院的病人17例(子宫切除术均为开腹手术)。年龄33岁~56岁,平均年龄47.5岁。前次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子宫肌瘤11例,子宫腺肌症6例,其中2例子宫腺肌症合并单侧巧克力囊肿。前次手术方式:单纯子宫切术14例,子宫全切术加单侧卵巢囊肿剥除术2例,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1例。
1.2临床表现及观察治疗时间
发现盆腔囊肿距前次手术时间为5个月~15 a,平均49个月,80 %在5 a内发现。盆腔囊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腹胀痛、坠痛,可伴腰痛、腹胀(占76.5 %),也有病人没有明显症状(占23.5 %),在体检时发现。妇科检查可扪及盆腔内囊性肿物,肿物活动度差,边界不规则,多有粘连感,可伴有或不伴有压痛。B超多为无回声暗区,可有分隔,无内生乳头,囊肿壁薄,或光滑或毛糙。B超下囊肿直径6.0 cm~13.0 cm不等。11例病人查血清CA 125,除术后证实为卵巢巧克力囊肿的3例增高外(最高107 U/ml),其余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所有病例在发现盆腔囊肿后,均至少观察保守治疗3个月,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抗生素、中医中药、理疗等。
1.3盆腔囊肿的手术情况
有2例行腹腔镜手术,其余15例行开腹手术。术中发现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粘连,其中有9例(52.9 %)粘连严重,难辨解剖结构。术中证实包裹性积液13例,占76.5 %;卵巢巧克力囊肿3例,占17.6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例,占5.9 %。术中行粘连分离,包裹性假囊切除或囊肿剥除或附件切除术。
2 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包裹性假囊结构13例,卵巢巧克力囊肿3例,浆液性囊腺瘤1例。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 a。B超检查盆腔囊肿有1例于术后8个月复发,其余均未发现复发。有1例术后下腹胀痛症状未缓解,经中医治疗、理疗后治愈。
3 讨论
3.1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囊肿的性质
本文所研究的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囊肿是指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后发现盆腔内直径大于5 cm的非生理性的囊肿,经观察、药物治疗3个月仍持续存在。根据最近文献报道,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囊肿的发病率为2 %~4 %。性质以包裹性假囊、卵巢巧克力囊肿、卵巢良性肿瘤为主,而恶性肿瘤少见。本文结果与之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行子宫切除的病人,术后发生盆腔囊肿的性质,除要考虑常见的包裹性假囊外,还应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发。
3.2 盆腔囊肿发生原因
生理性盆腔积液是由卵巢产生的,因为腹腔积液中的卵巢激素以雌激素为主。如果腹膜被感染或是损伤,吸收能力下降,由卵巢分泌的液体就可能被周围瘢痕腹膜所包裹,形成盆腔包裹性假囊。盆腔手术(子宫切除术)后盆腔腹膜的损伤造成或术后炎症反应导致盆腔粘连,或术中止血不彻底致术后盆腔积血,是术后盆腔囊肿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盆腔手术中应注意操作轻柔,严密止血。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素,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以减少术后粘连的发生。妇科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时卵巢的去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保留卵巢可以保留其内分泌功能,但保留卵巢也存在原有卵巢疾病复发或发生恶变的风险。研究表明绝经后妇女的卵巢仍能继续分泌大量的睾酮、雄烯二酮及雌酮,并可通过性腺外转化为雌激素,所以不少学者主张绝经后5 a内切除卵巢都应慎重。另外,前次手术原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原有疾病的复发也是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囊肿发生的原因。
3.3盆腔囊肿的处理方法
目前治疗盆腔囊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经阴道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和手术治疗(包括腹腔镜手术和剖腹手术)。在处理盆腔囊肿前,明确囊肿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术前应常规作肿瘤标记物检查。在排除恶性疾病后可考虑行囊肿穿刺术。穿刺液应常规行细胞学检查。穿刺抽液后囊腔内可注入无水乙醇或地塞米松、糜蛋白酶、庆大霉素等。可反复进行,部分病人可免除手术之苦而得到治愈。对盆腔囊肿较大,症状明显或反复穿刺抽液效果不好的可选择腹腔镜手术或剖腹手术。但具体选择何种手术应根据医生技术条件决定。既往盆腔手术史曾经是腹腔镜手术的相对禁忌证。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手术器械的更新,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囊肿也逐渐成为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对盆腔囊肿巨大并与肠管粘连,或盆腔粘连广泛且致密,或腹腔镜技术不熟练的应选择剖腹手术。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又由于这类囊肿以包裹性假囊居多,腹腔镜手术可减少再次手术造成的粘连,所以是较好的选择。但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与术者的经验有关,医生应根据自己的技术条件决定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