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期停滞是产程异常的表现之一,是在阴道分娩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其手术产率高,处理不当对母婴危害大。本文对76例确诊为产程中活跃期停滞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5月至2006年4月我院住院分娩产妇1 964例,选择其中单胎,自然临产,骨盆正常,无妊娠合并症,无肝、肾疾病史,经过充分试产且有完整产程记载的初产妇152例,其中活跃期停滞产妇76例(停滞组),另外同期相同条件下未发生活跃期停滞的初产妇76例作为对照组。
1.2 诊断标准 (1)潜伏期延长:潜伏期是指从临产出现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 cm,约需8 h,超过16 h属于潜伏期延长。(2)活跃期停滞:宫口扩张3 cm后,宫口停止扩张达2 h以上[1]。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孕妇年龄及孕周比较 停滞组76例产妇年龄22~33岁,平均年龄(24.6±1.2)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0±0.5)周;对照组产妇76例,年龄21~32岁,平均年龄(24.7±1.1)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9.0±0.9)周。2组年龄、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潜伏期、胎位比较 对照组平均潜伏期为(5.5±0.3) h,停滞组平均潜伏期为(8.5±0.3) h(P<0.01)。对照组枕前位68例(89.47%),枕横位7例(9.21%),枕后位1例(1.32%);停滞组枕前位23例(30.26%),枕横位23例(30.26%),枕后位30例(39.47%)(P<0.01),见表1。
2.3 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新生儿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250±402)g,停滞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650±550)g,P<0.05。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4 000 g称为巨大儿[2]。对照组出现巨大儿1例(1.32%),停滞组出现巨大儿8例(10.53%),(P<0.05)。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 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根据窒息程度可分为青紫窒息和苍白窒息[3]。对照组中新生儿青紫窒息1例,无苍白窒息,窒息率为1.32%;停滞组新生儿青紫窒息4例,无苍白窒息,窒息率为5.32%(P<0.05),见表2。
2.4 产程中出现宫缩乏力及分娩方式比较 宫缩乏力的诊断采用手触摸法,宫缩间隔≥3~4 min,持续时间<25 s;强度:宫缩最强时触压宫低有凹陷,同时伴有产程异常[4]。对照组中出现宫缩乏力9例(11.87%),停滞组出现宫缩乏力37例(48.48%)(P<0.01)。
表1 2组潜伏期分布及胎位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2 2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 分娩方式比较 3组中出现宫缩乏力的产妇行阴道检查明显头盆不称者,即刻行剖宫产术结束妊娠;其余产妇均给予静脉滴注0.5%缩宫素,根据宫缩情况调整滴速,每分钟不超过40滴,观察有效宫缩2~4 h。如胎头下降异常,则采取适时人工破膜、促胎头下降,人工扩张和局部处理宫颈,以及徒手旋转异常位置胎头,为阴道分娩创造条件。如先露下降达坐骨棘下3 cm,可阴道助产,经试产失败者行剖宫产术。经过充分试产,对照组正常阴道分娩64例(84.21%),阴道助产胎吸术4例(5.26%),无产钳助产,剖宫产8例(10.53%),手术产率为15.79%;停滞组正常阴道分娩20例(26.32%),胎吸术16例(21.05%),产钳助产3例(3.94%),剖宫产37例(48.68%),手术产率为73.68%(P<0.01)。
3 讨论
3.1 潜伏期时间对产程的影响 本文停滞组平均潜伏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虽然停滞组平均潜伏期未超过16 h,但其时间长短直接影响着活跃期的进展及妊娠结局。产妇临产后,若胎头衔接不良,不能紧贴子宫下段,在产程一开始,就表现为不协调性的原发性子宫收缩乏力,使子宫颈口扩张缓慢,导致潜伏期延长。潜伏期延长者除了伴有产科因素外,还常伴有产妇体力消耗大,机体疲劳、肠胀气、进食少、甚至出现排尿困难、宫颈水肿,影响产程进展,最终引起难产。潜伏期延长是难产的最早信号,所以临床上要认真观察潜伏期,准确地判定临产时间,预防潜伏期延长。对潜伏期延长者,应及时查找原因,积极处理。
3.2 新生儿体重对产程的影响 分娩过程中,胎儿大小是决定分娩难易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组资料中,停滞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明显见到停滞组中巨大儿发生率远大于对照组(P<0.01)。胎儿较大,胎头径线亦较大,尽管骨盆正常,因颅骨较硬,胎头不易变形,使胎头难以适应产道而下降受阻,造成分娩困难,所以正确估计胎儿体重,对预测产程十分重要。对于巨大儿,预计不能阴道分娩者,应及时剖宫产结束分娩。
3.3 胎位异常对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本组资料中停滞组产妇胎儿枕后位30例(39.47%),枕横位23例(30.26%),而对照组枕后位1例(1.32%),枕横位7例(9.21%),停滞组枕后位及枕横位明显高于对照组。胎头位置异常时胎头下降受阻,胎头不能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因而不能引起反射性子宫收缩,导致子宫收缩乏力,而子宫收缩乏力时胎头旋转无力或俯屈不良,宫颈仍得不到有效压迫,进一步加重宫缩乏力,而形成恶性循环。胎位异常是引起活跃期停滞,头位难产的主要因素。本组资料显示停滞组手术产率73.68%,对照组手术产率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 活跃期停滞对新生儿的影响 活跃期停滞产程延长,胎盘循环反复多次受到干扰,此时胎膜多已破裂,胎体、脐带直接受宫缩压迫,新生儿窒息率增加[5]。本组资料显示,停滞组窒息率高于对照组窒息率(P<0.05),2组新生儿窒息均为青紫窒息即轻度窒息,而未发生苍白窒息即重度窒息。考虑临床医生对活跃期停滞,胎头位置异常及宫缩乏力认识充分,处理及时,减少了子宫胎盘循环发生障碍的机会。降低了严重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总之,产程中一旦出现活跃期停滞要积极查找原因,重新估计胎儿体重,警惕巨大儿的发生,发现头盆不称或严重胎头位置异常,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凡不属选择性剖宫产条件的头先露,均应阴道试产。试产时必须维持良好产力,有专人负责,耐心观察。若破膜后虽宫缩有效,但是产程进展迟缓或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征象时手术结束分娩,避免试产过度,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机会。另外临产后医护人员要向产妇说明分娩是正常生理过程,要正确对待宫缩时的阵痛,可提供适当的镇痛。产程中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关系体贴产妇稳定其情绪,解除其恐惧心理,给产妇以支持及鼓励,增加产妇顺产分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