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工流产;胎盘粘连

  产科是一个病情瞬息多变,且关系着两条性命的高风险专业,而产后出血为产妇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临床工作中笔者观察到分娩过程中的胎盘因素又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流产史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胎盘粘连的机会似乎比无流产史的产妇相对要多。我院产科2006年1月~2008年1月住院分娩的产妇总数为2159例,其中发生胎盘粘连90例,对其病例进行分析比较,就此探讨胎盘粘连与既往流产史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住院分娩的2159例产妇中,单胎初产妇1011例,将其中有流产史的产妇603例,发生胎盘粘连74例作为观察组,无流产史的产妇408例,发生胎盘粘连26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间年龄无显著差异。两组90例胎盘粘连病例中有产后出血71例。

  1.2  判断标准

  1.2.1  胎盘粘连诊断标准  第3产程>30min或<30min 除外其他原因的阴道流血,无胎盘剥离征象,探查宫腔直接诊断的胎盘粘连和部分胎盘粘连。

  1.2.2  产后出血标准  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发生胎盘粘连的关系

  观察组603例患者中,共有74例发生胎盘粘连,发生率为12.27%;对照组408例患者中,发生胎盘粘连13例,发生率为3.1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159,P<0.0001)。{NextPage}

  2.2  胎盘粘连发病率和人工流产次数的关系

  其中流产2次组胎盘粘连发生率与流产1次组比较,x2=9.2200,P<0.01;流产3次以上组与流产2次组比较,x2=9.0732,P<0.01,差异显著。见表1(略)。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流产、刮宫和子宫内膜感染因素增加,产后胎盘粘连发生率有上升趋势[1]。究其原因,流产、刮宫或刮宫过深易致子宫内膜及其浅肌层损伤及发生子宫内膜炎,可造成再次妊娠时子宫蜕膜发育不良或缺失,致使受精卵着床时绒毛附着异常,使得分娩时胎盘粘连甚至胎盘植入的发生率增加。另外,多次人工流产术施术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或人工流产术后过早进行性生活等,可能极大地增加发生子宫内膜炎的机会,从而使胎盘粘连的发生率增加[2]。由于胎盘剥离困难,造成人工剥离胎盘、胎盘缺损、产后宫腔操作及第三产程延长的发生率增加,使产后出血和感染机会增加。本组资料表明,有宫腔手术史者胎盘粘连发病率明显高于无手术史者。因此,做好计划生育宣传、落实避孕措施、减少计划外妊娠、注意宫腔手术的无菌操作、提高手术质量是降低胎盘粘连发病率、减少产后失血的重要措施[3]。

  参考文献

  [1]张伟平.120例胎盘粘连临床分析[J].湖南医学,2000,17(1):55.

  [2]杨青.胎盘粘连与人工流产术的关系[J].实用妇产科杂志,1988,4(4):211.

  [3]刘炳坤.人工流产与产后出血关系的初步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0,6(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