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成千上万的农民进城务工,有的把怀孕的妻子留在农村,农村妇女在妊娠、分娩和产褥期,承受着精神上、经济上和来自家庭及生活环境方面的一些压力,可以引发产后精神障碍。目前,我国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为11.38%[1],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农村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为14%~15%,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常感到心情压抑、沮丧,自我评价降低,自暴自弃、或表现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与家人、丈夫关系不协调,有的还表现为反应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对生活缺乏信心、病情严重者产生绝望、甚至自杀心理或行为。因此,产后抑郁症应给予足够重视。

  [关键词]  抑郁症;病因;预防

  1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

  1.1  心理因素  分娩是产妇自然的生理过程,但部分农村产妇由于没有进过孕妇学校,还有部分落后地区妇女还处于文盲及半文盲状态,对正常的分娩过程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对分娩存在恐惧、紧张心理,担心分娩时疼痛,分娩过程中母婴是否安全,有无畸形,婴儿性别是否达到预期值,能否被丈夫和家人接受等,这一点在农村地区特别是重男轻女的家庭显得尤为突出。目前,随着"80后"独生子女生育高峰期的到来,有的心理脆弱,独生子女群体独有的心理特点也是诱发产后抑郁症的原因之一。

  1.2  生理因素  产时产后的并发症、滞产、难产、手术产和产后的疼痛与不适是产后抑郁症的又一原因。妇女怀孕期间,女性荷尔蒙雌激素和黄体酮增长10倍,分娩后荷尔蒙水平迅速降低,在72小时迅速达到以前水平。一些研究显示,产后荷尔蒙水平迅速降低和抑郁症的发生有关。

  1.3  家庭压力  产后母体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情绪波动大,敏感性增强,此时产妇非常希望得到家人特别是丈夫的抚慰与照顾,以寻找精神上的解脱。可是,目前有的家庭由于经济压力,丈夫却远在他乡打工,产妇感到孤独、郁闷与无助。此外,如生女孩后遭亲人的冷漠,家庭不和睦,经济条件差,居住环境低劣等都是产后发生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1.4  社会因素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多数妇女只生一个孩子,形成现代社会的"小家庭"日益增多的局面,家中可以帮忙的亲属越来越少,产妇对孩子由谁来照看产生焦虑情绪,部分母亲由于分娩的原因,影响农业生产,可能失去外出务工的机会,家庭经济来源的日益减少,经济上的开销随着孩子的到来也日益增加,常常造成入不敷出的矛盾,这也是产后抑郁症的诱因之一。

  2  危害

  2.1  抑郁症不仅给产妇带来很大的伤害,如影响大脑、导致头昏、记忆力下降以及睡眠障碍和诱发躯体疾病,损害健康,病情严重者,有离家出走或弃婴行为,甚至有伤害婴儿的倾向以及自杀的举动,还会造成母婴连接障碍。医学研究表明:产后抑郁症容易引起母婴连接不良,对孩子关心、爱抚较少,缺乏感情上的交流,易产生情感上的饥饿和性格上的不完善,导致婴儿发生情感障碍,行为异常,如表现出好动、认知能力低下,容易焦躁、易患病等。{NextPage}

  2.2  抑郁症的产妇因神经内分泌的显著变化,影响乳汁的分泌,由于情绪低落,容易疲劳,饮食睡眠欠佳,自认为乳汁分泌不足,不积极进行早吸吮,按需哺乳,影响婴儿吸吮乳头的次数和乳房的排空,导致乳汁分泌始动时间延迟,乳汁分泌量不足,影响婴儿的正常发育。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患有抑郁症的产妇孩子当中,近40%出现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情智启蒙起步晚,活动能力受影响。

  3  预防

  3.1  开展健康教育  因为产后抑郁症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医生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了解孕妇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孕产妇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孕妇学校,宣传有关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等知识,健全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农村住院分娩率,提高产科质量,对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缓解孕妇对妊娠、分娩的紧张情绪,减少产时、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产妇的心理起到"减负"的作用。

  3.2  提倡导乐陪伴在分娩过程中的运用  因为产时服务模式直接关系到母婴安全,导乐陪伴能够给予产妇心理上安慰,感情上支持,生理上帮助,减少其对自然分娩的各种干扰,充分发挥产妇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产妇安静、融洽、得到依赖和力量。使产妇能愉快地渡过分娩期,确保母婴身心健康[2].从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3.3  营造温磬和睦的家庭及和谐的社会氛围  产妇应有一个安静、舒适、生活方便的环境。丈夫和家人要给予物质上的支持,精神上的爱抚,让产妇感到心情愉快、有安全感,有利于身体早日恢复,同时,更要注意其情绪变化,及时帮助产妇减轻心理负担,若产妇生的婴儿不符合家人的期望,尤其是对那些重男轻女的家庭,要积极宣传男女平等的意义。医务人员应善于运用语言技巧,宣传农村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目前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与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的落实,免除了靠儿赡养的后顾之忧,对其生理、心理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婴儿的身心健康,而且威胁着婚姻家庭和社会。因此,对产后抑郁症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干预,积极关注孕产妇在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帮助她们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及早治疗,及时处理潜在征兆,这对于预防产后抑郁症和减少发病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日化,罗阳。产后抑郁症病因研究及防治进展[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4,5(4):305-307.

  [2]项小英。导乐陪伴分娩在产程中的作用及经验简介[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