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在“介入治疗”方面非常的权威,您能对“介入治疗”在妇产科方面的应用做些简单的介绍吗?
  陈春林教授:介入治疗是一种非常微创的治疗方式,分为血管性、非血管性。我们通常所说的是血管介入,即通过血管系统对疾病进行治疗,我们简称介入治疗。该项技术已经开展了很多年,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心脏介入。既往心肌梗死都是要手术,现在通过血管介入性治疗,把闭塞的冠状动脉各个降支打开。妇产科相对来说开展是比较晚的,但其运用的范围非常广,可应用在妇科良性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产后出血等,也可应用在恶性疾病: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滋养液细胞疾病等。它和传统的内外科治疗有明显区别,不同于外科治疗也不同于内科治疗,卫生部把它归于第三种治疗,叫介入治疗。好比现在妇科手术中有开腹手术、腔镜手术。而介入治疗完全是从血管系统进行诊断和治疗。例如经腹腔镜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遵循传统的开腹手术途径,从子宫上切除肌瘤然后缝合子宫;但介入治疗就不是这个途径,它从股动脉进入到动脉血管内找到子宫肌瘤的供血动脉,然后堵住供血动脉,子宫肌瘤就会因缺血缺氧坏死,机体会动用自身的吸收功能把肌瘤慢慢吸收。

  记者:您刚才提到的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产后出血,这些疾病也可以用介入治疗方法,那这种治疗方式与其他治疗方式相比有什么优势吗?
  陈春林教授:产科的难治性产后出血,以前的治疗手段就是切除子宫,大家都知道,产妇都是非常年轻的,由于难治性产后出血,普通的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没有效果的时候,最终还是会切除子宫。但是随着介入治疗的出现,我们可以用动脉栓塞的方法,把出血的血管栓塞住,之后会有98%的病人就可以免除手术痛苦,不需要切除子宫,大概只有2%的病人会失败,当然这和多种因素都有关系,但无论如何,介入治疗对产科医生和患者都是福音,而且创伤比较小。第二、治疗比较多的是子宫肌瘤,我们不能说那种术式好那种术式不好,这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来选择,如30多岁的肌瘤患者,她既可以选择切除子宫、也可以选择切除肌瘤或是介入治疗。那三者各有什么优缺点呢?30多岁的患者如果选择子宫切除,对其后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她比同龄的妇女衰老4年以上,这显然是不太适合的治疗方法;如果选择子宫肌瘤切除术,无论是开腹手术、腹腔镜、阴道途径的,我们都无可避免的需要面对肌瘤的复发问题,据统计,子宫肌瘤切除术后两年的复发率是20%,5年的复发率是50%。35岁的患者如果选择这种手术,5年后,可能还会再次出现子宫肌瘤,我们就要实施第二次手术,依此类推,后续治疗会非常多。而介入治疗,5年的复发率只有10%,这对病人来说或许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肌瘤切除者,如果有再次妊娠的需要,则需要两年后才能妊娠,伴随而来的就是剖宫产。如果是介入治疗,半年后就能妊娠,以后的分娩方式是剖腹产还是顺产,都没有影响。所以对35-40岁的女性来讲,介入治疗有一定的优越性。如果患者48岁以上了,除了子宫切除以外,子宫肌瘤切除或子宫肌瘤动脉栓塞都是比较好的选择。所以对子宫肌瘤来讲,各有优缺点。关键是看病人的年龄、要求、具体情况、医生的能力。
          关于子宫肌腺病,我个人认为,介入治疗是非常好的治疗方法。大家都知道,传统的治疗中最彻底的办法就是把子宫切掉,但对于年轻的妇女是不能接受的。但是不切子宫,只做病灶的切除的话,它不像子宫肌瘤一样可以把肌瘤完整的切除,只能部分切除,术后效果不满意,说明手术治疗对子宫肌腺病有很大的局限性。药物治疗一般不会超过6个月,它只是临时缓解,停药之后仍会继续发展。我们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发现子宫腺肌病做介入治疗以后,98%的患者可以明显地消除或缓解痛经,95%以上的患者可以解决月经过多的症状,50%的患者可以怀孕,其中的25%的患者能得到活胎,这一点对于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来讲,我个人认为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给70%-80%的患者完美的结局,既可以保留子宫,又保留生育功能。
          也有人对输卵管妊娠实施介入治疗,但我个人认为这种治疗不是首选,特殊情况下可以考虑。如病人不接受任何切口,腹腔镜也不接受,那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因为它只是在大腿的根部,切一个0.3cm的小口,对美观上没有太大的影响。其次就是反复宫外孕,已经切掉一侧的输卵管,这侧的输卵管对她非常重要,这时候也可以选择。还有一种是比较难治的异位妊娠,随着剖腹产率的逐年升高,此种称为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的发病率也升高,处理起来非常棘手。这时,介入治疗是首选,95%的把握可以杀死异位妊娠病灶,而后通过清宫取出胚胎,另外,清宫时因为已阻断动脉血流,出血少;其次可以加少量的杀胚药物,直接杀死胚胎。这样相比开腹、药物的方法,安全很多,并且处理上更及时、更方便。还有一种叫宫角妊娠,风险非常大,一旦出血,血量会达到2000ml左右,手术切除对子宫也会有比较大的损伤,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显然不是特别好的选择;这时候用介入治疗,可以保留子宫、保留生育功能,是最佳选择。总的来讲,介入治疗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之一。{NextPage}  记者:能谈谈“介入治疗”在恶性肿瘤上的应用吗?
  陈春林教授:追溯历史,介入治疗最早应用在恶性肿瘤出血,如晚期宫颈癌的出血。如果肿瘤体积较大,出血较多,传统的方法是压迫止血,效果欠佳。随后的动脉栓塞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到上世纪90年代,通过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加栓塞,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并栓塞血管对肿瘤细胞起到双重效果。经研究发现,如果把导管经动脉直接插入到宫颈癌的供血动脉,则微量的药物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此种疗效较好,也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
          宫颈癌术前的动脉化疗,是非常好的降期方法,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明显,使一些患者获得了手术的机会,尤其对年轻的患者有重要价值,提高了她们的生活质量。对于卵巢癌和复发性宫颈癌,介入治疗也是一种估息治疗的方法。

  记者:介入治疗子宫肌瘤,使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是否会使卵巢血供减少,导致卵巢的功能早衰呢?
  陈春林教授:这个问题在临床上的确存在,我们开展了2000多例的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但还是有2例患者出现了卵巢功能的衰退。其实国内其他医院也出现了这种现象。
任何技术都是有优缺点的,有的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有的是技术固有的因素导致而无法避免的。我们反思这两例患者,如果在术前做的更好,也有可能避免术后卵巢衰退。我们最近也做了一些数字人的研究,包括子宫动脉血管网和卵巢动脉血管网的研究,发现子宫动脉上行支发出的卵巢支和卵巢动脉供血是交叉的,所以我们在做介入治疗的时候,只要不栓塞子宫动脉的卵巢支,这个并发症是可能避免的。总的来说,就算是出现这些问题,我们也不怕,卵巢的代偿功能还是非常强的,只要不是使用非常细小的栓塞剂或液体栓塞剂,用比较规范颗粒栓塞剂,按我们现在的研究水平,这类并发症是可能避免的。

  记者: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中要做到盆腔自主神经的保留,难度比较大,您能给我们讲讲它的发展过程,这样很好的一个术式该怎样的去推广和普及呢?
  陈春林教授:传统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并发症太多,比较多见的是膀胱功能障碍,排不出尿或是尿潴留、尿失禁等,但实际上,并发症远远不止这些,比如说,直肠、肛门功能障碍和性功能的障碍。有些患者由于神经阻断,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是抑郁、离婚、自杀等。以前不太考虑生活质量,现在,患者不仅要求治疗疾病,同时还要求保障生活质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国的宫颈疾病发病年龄出现了年轻化,20多岁的也比较常见,手术技术、放化疗技术的发展,会对我们治疗宫颈疾病的5年存活率有大大的提高,但膀胱功能、直肠功能、性功能都由于这个手术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许多国内外专家不断研究,用来减少和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的新术式。关于保留神经的技术,最早是日本的妇科专家研究成功的,但当时未得到重视。在妇产科手术做成功后被应用到了肛肠科了,根治性直肠手术后95%的男性出现阳痿,没有性功能了,而采取保留神经的手术后,只有5%是阳痿,这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疗效,医生和患者都是非常欢迎这种新术式。之后用在泌尿科治疗前列腺癌上也有非常好的疗效。而在妇产科领域发展比较慢,此术式07年传到我国,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的确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膀胱功能、直肠功能、性功能,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好评。但此手术难度非常高,这个不单纯是手术的技巧,而是医生对神经的解剖认识不够充分,之前的学习中,只是单纯要求治好这些病,并没有考虑这些。现在就要求保留和保护患者的功能,并且也发现了传统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损伤的是盆腔的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负责女性的排尿、排便功能以及性功能。我们经过基础和解剖学的研究,对神经的走向和分布有了深刻的了解,现在能做的比较好了。这个手术确实需要医生经过特殊的训练,在术中如何识别、辨别、保护神经,术后如何指导病人训练。这个推广起来比较困难,但现在有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大家可以有很多的机会学习到,但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