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孕妇采取自由体位分娩对促进产程及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0例初产妇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在第一产程采取行走、蹲、坐、趴、卧、半坐卧等自由体位分娩;第二产程取床头抬高30~60°的侧卧位或半坐卧位、屏力,接产时采取截石位。对照组采取常规截石位、屏力分娩。结果 观察组产程时间缩短、先露下降快,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剖宫产率、新生儿低评分率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自由体位分娩使产程加快,满足孕产妇心理需求,有利于母婴健康。

  【关键词】  分娩;体位;产程

  转变产时服务模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促进自然分娩是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产时自由体位是WHO于1996年在《正常分娩监护实用手册》中提出的有用的、应鼓励使用的措施,是转变分娩模式的重要措施之一。笔者通过观察自由体位分娩对产程、分娩的影响,旨在探讨自由体位对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00年5月至2001年12月在本院住院自然临产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年龄20~30岁,孕37~41+5周。均为单胎,头位,无内、外科疾病和产科并发症,胎儿情况正常。两组产科条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体位分娩方法:入院后两组均常规行分娩知识宣教。观察组鼓励多活动,第一产程采取行走、上下楼梯、蹲、坐、趴、侧卧、半坐卧,选择自己舒适的体位自由活动;第二产程床头抬高30~60°,自由选择侧卧或半坐卧位,侧卧位为背脊挺直,臀部突出,双脚并拢,膝部尽量弯曲,手抱住大腿靠近臀部的地方,屏气用力至胎头拨露准备接产才转为截石位(下称第二产程体位)。对照组采取常规体位,即嘱取卧位(平卧、侧卧交替);第二产程开始即采取截石位屏力分娩。

  1.2.2观察指标:产程中采用产程图记录两组宫口扩张5 cm时、先露下降情况,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 h出血量,宫颈撕裂发生率等。

  1.2.3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NextPage}

  2结果

  2.1两组经阴道分娩产程时间、先露下降情况及产后2 h内出血量比较见表1。

  表1两组产程时间、先露下降情况及产后2 h出血量比较 略

  表1示,经阴道分娩观察组产程时间、先露下降情况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而产后2 h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2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比较(略)

  2.3两组经阴道分娩宫颈撕裂和产后2 h内阴道大出血(>500 ml)发生率比较见表3。
  
  表3两组宫颈撕裂和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比较 略

  表3示,观察组宫颈撕裂及产后2 h内阴道大出血发生率比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

  3讨论

  3.1第一产程采取自由体位可促进胎先露下降,加速产程进展分娩过程重要因素是胎头的位置要与母亲的骨盆相适应。变换体位有助于这一过程。 产妇取站立和坐位时,子宫离开脊柱趋向于腹壁,胎儿纵轴与产轴相一致,借助胎儿重力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使胎头对宫颈的压力增加,反射地引起有效宫缩,使宫颈口扩张,加快产程进展[1]。行走时由于关节的轻微运动可使胎儿在产道中转动,能使胎头的位置与母亲骨盆相适应,有利于胎头在骨盆内顺产轴下降。本研究在第一产程中鼓励和帮助产妇采取行走、站、蹲、跪、侧卧、半卧位等体位,使产妇采取感觉舒适的姿势且交替变换,从表1看出,产程活跃期、先露下降均较对照组加快(P<0.05,P<0.01)。

  3.2第二产程体位可促进自然分娩在产程活跃晚期开始及第二产程,采用第二产程体位,使产妇两腿不必受弯曲分开的限制,产妇容易通过屏气、用力等方法协助胎头下降,感到分娩容易,疼痛减轻。产妇取坐位或半坐位时,由于加大骨盆倾斜角,使胎头更适应骨盆入口平面,有利于胎头下降入盆[2],从而加速产程进展。侧卧位、半坐卧位、坐式分娩可减轻胎儿对腹部的压迫,解除下腔静脉受压和阻塞,使子宫、胎盘血流量改善,增加胎儿血液供应,从而降低胎儿呼吸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缺氧、酸中毒的机会。第二产程时取半坐卧位可增加腹压,使产力增加、加速产程,还能减轻产妇呼吸困难,增加产妇血氧含量,纠正胎儿宫内窘迫[2]。据有关报道,侧卧位分娩能使会阴放松,减少撕裂、巨大儿肩娩出亦较容易[3]。本组资料表明,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自由体位分娩明显优于常规体位。

  33自由体位分娩符合生理体位,减少产程干预

  产妇在产程中自由选择感觉舒适的体位,采取走、站、蹲、坐、半坐卧、侧卧等符合生理体位,使全身放松、情绪稳定。同时产程中可以和亲人一起自由活动、听音乐、看电视等,在轻松的环境下,使产妇有一种被尊重感和舒适感,可分散产妇对宫缩阵痛的注意力,减轻阵痛引起的不适,从而减少了产妇因精神紧张产生的宫颈水肿、扩张停滞等继发宫缩乏力导致的产程延长,减少了产程干预的机会。本次研究还显示,第一产程中喜欢行走、站、蹲、坐、卧等经常交替变换体位待产者85例,喜欢取站、蹲、卧交替变换体位待产者7例;第二产程喜欢取侧卧位者39例,喜欢半坐卧位和半坐侧卧位屏气用力者47例,喜欢取仰卧位者6例。产程中需用缩宫素加强宫缩者观察组13例(占14.13%),比对照组26例(占30.59%)明显减少。

  34改变分娩管理及服务模式,更新医护观念提高产妇对分娩的认识

  分娩姿势一般采取仰卧位,但仰卧分娩不是分娩的最佳姿势,长时间平卧位是最不符合生理的体位。仰卧位分娩时骨盆可动性受限,骨盆相对狭窄,胎头下降阻力增加后继发引起产力减弱,导致产程延长[1]。同时仰卧位由于腹部大血管受压,子宫、胎盘血供减少,对胎儿不利。故医护人员应提高认识,更新传统的仰卧位分娩观念,鼓励和指导产妇采取自由、舒适体位分娩。目前多种姿势分娩不论对产妇还是医护人员都比较陌生,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总结。

  综上所述,自由体位分娩能使产妇在整个产程得到轻松、舒适,使之体力充沛,有利于产程进展。同时能使产程缩短,先露下降加速,减少医源性干预,促进自然分娩。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