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子宫广泛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子宫颈癌的根治手段。该手术切除范围广泛,对机体创伤大,由于在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长,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我科于2006年5月~2008
年6月共收治子宫颈癌根治术92例。术后加强了泌尿系统护理,无1例泌尿系感染发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92例,年龄32-70岁,手术前均病理证实,其中宫颈鳞癌86例,腺癌5例,腺鳞癌1例。手术后保留尿管时间为14—17 d,最长者33 d。

2 护理要点
2.1 术前护理
2.1.1术前常规行尿液分析,若尿中有大量白细胞,则提示泌尿道感染,尤其是对于无症状菌尿的患者可及早诊断和治疗。
2.1.2手术前3 d,每日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阴道及尿道口周围,以控制和预防感染。
2.1.3向患者介绍术晨留置尿管的重要性及留置尿管期间可能会出现的不适及预防处理措施,以提高患者康复的自信心,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
2.1.4术前30 min留置导尿管,指导患者手术晨勿解小便,在留置导尿管前再解小便,将前尿道的细菌冲除后再插导尿管,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

2.2术后护理
2.2.1心理指导
由于该手术对机体创伤大,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较长。故术后应加强健康宣教及个体化床旁沟通,改善其精神状态,向其讲解留置导尿管的重要性及配合常识,增进病人心理适应能力,使病人能较好配合各项治疗护理。
2.2.2尿量的观察
由于输尿管、膀胱与子宫的解剖关系,在全子宫切除术分离粘连时有可能损伤输尿管。为此,术后观察尿量非常重要,每小时尿量至少50 ml直至尿量正常病情稳定,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在2000 ml以上。
2.2.3尿管及外阴的护理
术后保持床单元清洁,翻身时妥善固定尿管,保持通畅,以防扭曲受压,每日0.5%络合碘棉球擦洗尿道口及外阴2次,保持清洁,要及时倾倒尿液并每日更换尿袋1次,操作时严格无菌观念,防止逆行感染。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若主诉尿道口疼痛,除应加强清洁与消毒尿道口及外阴部基础护理外,还应鼓励病人多饮水,直到症状好转。
2.2.4术后常规重复尿分析和尿培养,根据化验结果选择治疗。
2.2.5指导患者行膀胱体操及肛提肌训练于拔尿管前3 d开始夹闭尿管,每2—3 h开放1次,夜间可适当延长时间开放尿管,以锻炼膀胱括约肌
功能。肛提肌训练的方法是自术后30 s以上,每次缩肛100次,直到拔除导尿管。
2.2.6膀胱功能测定
膀胱功能的恢复需经测残余尿量的检测来确定。测残余尿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导尿测量残余尿量,另一种是B超测残余尿量。我科大多采用导尿测量残余尿。方法是9am拔除导尿管,于当日5 pm左右测残余尿。拔管日清晨,在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并用温开水清洗会阴部,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促进了自行排尿,减少了尿储留的发生。拔尿管后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切勿憋尿。如不能排出或排尿后有明显不尽感,应即刻插入导尿管并保留,防止膀胱过度充盈。5 pm左右测残余尿插导尿管前嘱患者再次排空小便,若测得残余尿量<100 ml说明膀胱功能基本恢复即可拔除尿管。如大于100 ml则仍继续保留尿管,并遵医嘱肌肉注射加兰他敏针,促使膀胱收缩直至膀胱功能恢复后即可拔除尿管。

3  讨论
泌尿系感染是手术后最常见的感染,发生率约为10%一40%[1],发生率的高低主要与手术类型和留置导尿管有关[2]。手术后泌尿道感染的易感因素包括:潜伏的泌尿道感染、术前导尿、术后留置导尿管和尿潴留。故术后认真做好尿管及外阴护理,指导患者加强膀胱功能锻炼等各项治疗护理是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基本保障。更重要的是要把心理护理贯穿始终,取得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是一组特殊患者,宫颈癌根治手术对机体创伤较大,手术涉及生殖器官的摘除和生育功能的丧失。10%一15%的宫颈癌患者在生育期被诊断,其中包括许多有再生育要求的患者,对这些患者来讲,切除子宫有时是一种灾难性的打击[3]。所以笔者要针对患者较重的负性心理,及时给予解释疏导,讲解精神心理与疾病康复的内在联系,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治病信心。护理的成功
取决于护理人员熟练认真的护理操作、高度的责任心及病人的配合。

[参考文献]
[1]沈铿,郎景和,主编.妇科肿瘤临床决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5—158.
[2]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3—439.
[3]沈铿.妇科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4):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