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宫角妊娠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9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误诊的宫角妊娠患者13例,应用宫腔镜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及协助治疗。结果:13例患者均由宫腔镜检确诊。其中12例在B超引导宫腔镜下彻底清除妊娠组织,另1例联合腹腔镜行患侧宫角楔切及同侧输卵管切除术。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出血少,疗效满意。结论:宫腔镜技术是诊断及保守治疗宫角妊娠的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方法。 
  【关键词】 宫角妊娠;宫腔镜;保守治疗

  宫角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在近子宫与输卵管口交界处的子宫角部,临床上较为罕见,容易误诊为早孕、流产、异
位妊娠、甚至滋养细胞疾病等,漏诊或误诊后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我院近年来应用宫腔镜对13例误诊的宫角妊娠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9月至2008年2月,我院利用宫腔镜检查及治疗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宫角妊娠患者共13例。13
例患者年龄20~43岁,平均31±2.5岁;停经时间38~136天。3例停经后无明显临床症状;另10例术前曾于外院行2~4次清宫,其中5例至少1次在超声引导下清官(均未送病理检查),术后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最短7天,最长3月余。所有患者术前作超声检查提示宫内有异常回声,其中2例B超检查提示为早孕合并子宫中隔,1例提示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5例提示不全流产或胎盘滞留,另5例怀疑绒毛膜癌。l3例患者术前血β-HCG为36~13583U/L,中位数为2642U/L。

  1.2  方法 

  1.2.1  设备  日本Olympus公司宫腔检查镜(外径4.5mm)、宫腔治疗镜(外径6.5mm)、宫腔电切镜(外径8mm)及配
套的其他设备和器械。膨宫液为5%葡萄糖溶液。

  1.2.2  手术方法及治疗方案  采用静脉麻醉或骶麻,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宫腔镜技
术对其进行诊断及镜下清宫术,出血多者行电凝创面止血。如妊娠组织较多,则用刮匙针对病灶部位搔刮或钳夹,再镜检观察病灶情况,可重复多次进行,最后在镜下清除残留少许妊娠组织直至完全干净。术中由B超监测。

  1.2.3   术后处理  术后均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5天,子宫收缩剂及止血剂3天。

  2  结 果

  13例均经宫腔镜检得以确诊。宫腔镜下可见妊娠组织占据患侧宫角部,新鲜者呈白色囊样或絮状绒毛样物质,陈
旧性者呈淡黄色或暗红色不规则机化坏死组织。有3例患者因血β-HCG较高、病情稳定,宫腔镜检查及活检确诊后,予甲氨蝶呤50mg肌内注射1~2次(间隔1周根据血β-HCG情况及血象酌情考虑行第2次注射),待血β-HCG稍下降后再行宫腔镜下清宫术。在宫腔镜协助下成功清除妊娠组织共12例,1次全部清除干净8例;另4例因胎盘组织机化、与子宫壁紧密粘连、部分植入肌层,1次未能清除干净,予己烯雌酚2mg肌内注射每1天2次,共3天,1 周后行二次宫腔镜手术,直至清除干净。另1例B超检查提示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患者 ,因住院期问突发腹痛及阴道流血,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检查,术中见患侧子宫角突出一包块,直径4cm,呈紫蓝色,位于圆韧带内侧,表面见一小破口及活动性出血,腹腔内积血800ml,故腹腔镜下行套扎法切除病灶及同侧输卵管,最后宫腔镜检证实宫腔内无组织残留。13例中2例B超检查提示为子宫中隔的患者,宫腔镜检确诊为宫角妊娠伴宫腔轻中度粘连,术中同时行粘连电切分离,清除胚胎及其附属物后,宫腔镜下见患侧宫角较对侧宫角明显变深、膨大。手术时问l5~30分钟,经过顺利,术中出血l0~80ml,未输血。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宫角妊娠。追踪1月至3年,所有患者术后26~55天月经来潮,4例1月后复查宫腔镜,宫腔形态恢复正常,有3例正常妊娠。
{NextPage}
  3   讨 论

  3.1  宫角妊娠的诊断  宫角妊娠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因其症状、体征不典型,早期诊断十分困难,误诊率非常高。既往宫角妊娠依靠B超检查及剖腹手术确诊,虽然B超检查已成为宫角妊娠的常规诊断手段,但正确诊断率较低。本组中所选13例即为被B超检查误诊的患者,其中有3例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显示:子宫肌层分布不均,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甚至见动、静脉瘘等,遂被误诊为滋养细胞肿瘤。宫角妊娠与早期绒毛膜癌在病史、临床表现、妇科检查HCG/β-HCG滴度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盆腔动脉造影检查均类似[1],难以鉴别,所以尤其应注意。在难以确定诊断时,不应冒然施行化疗之类损伤较大的治疗手段,此时宫腔镜检查可能是决定性的手段,直接关系到正确的诊断与治疗。
  宫腔镜检查有其独特的优越之处,它可直观准确观察宫内病变,弥补影像检查结果的误差,且还可观察宫腔有无其他疾病。而宫腔镜下清宫在直视下进行操作,能明确清宫是否彻底,必要时可对创面进行电凝止血及同时治疗宫腔内其他病变等,从而保证了手术质量,避免了盲目手术、反复清宫造成感染、出血、宫腔粘连、不孕等损伤,患者痛苦小、术中出血相对较少。为成功保留生育能力及提高术后的妊娠成功率提供了保证[2],值得临床推广。

  3.2  宫角妊娠的宫腔镜治疗  由于宫角处肌层较正常体部薄弱,容易导致子宫破裂引起腹腔内大出血,既往多需剖腹手术切除妊娠宫角或子宫[3],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宫腔镜的问世为宫角妊娠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由于宫角的肌层较薄,易发生穿孔,为手术安全,手术应在B超或腹腔镜引导下操作,手术时,特别是吸刮或钳刮时操作应轻柔,操作者应具备丰富的宫腔镜及腹腔镜手术经验及熟练的手术技巧。电切时,视野暴露应清楚,电切幅度要小,时间不能过久。如血β-HCG较高,则说明绒毛活性较强,在宫腔镜操作过程中易发生大出血,可先期辅以药物治疗来抑制滋养细胞增生,使绒毛变性坏死,从而便于妊娠物清除,减少术中出血。对粘连紧密或肌层浸润面积较广者,一次未清除干净,可1周后待子宫稍复旧后行二次手术,以防子宫穿孔、手术时间久造成水中毒。本组有4例患者1次未能清除干净,而行二次宫腔镜手术,术中见患侧宫角较第1次手术明显变浅,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残留妊娠组织也较清晰、病灶局限,既容易摘除,又安全。如果已有急性破裂,则需急诊手术,本组1例患者住院期问因突发腹痛及阴道流血,故急诊在腹腔镜下行宫角楔切及同侧输卵管切除术,取得了成功。如术中一旦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应立即中转开腹。  
   总之,宫角妊娠早期诊断、治疗,特别是在子宫破裂前明确诊断、积极治疗极为重要。随着内镜技术的成熟,宫腔镜可作为宫角妊娠较为理想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马良坤,向 阳,万希润,等.绒癌与不典型宫角妊娠的鉴别诊断[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28(4):602—603. 

[2] Sanz LE,Verosko J.Hysteroscopic  management of  comual  ectopic  pregnan-cy[J].Obstet  Gynecol,20O2,99(5 Pt 2) :94l-944.

[3] Katz DL,Barrett JP,Sanfilippo js,et al.Combined  hysteroscopy  and  lapar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stitial  pregnancy[J].Am J Obstet  Gynecol,2003,188(4):lll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