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27岁,已婚,未育。因阴道不规则出血 4年于2004年7月20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4年7月11日。患者于4年前开始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当地医院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予结合雌激素(商品名:倍美力)+安宫黄体酮周期治疗,间断用药4个周期,每个周期3个月,治疗期间月经正常,停止治疗即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入院后身体检查和妇科检查无异常。B超示,宫腔内见1.9cm * 1.1cm * 1.2cm不均回声,双层内膜厚1.2cm, 双侧卵巢正常大小。血黄体生成素为16.O1 U/L,卵泡刺激素为7.31 U/L,雌二醇为229.0 pmol/L,孕酮为1.68 
nmol/L,睾酮为1.3 nmol/L,泌乳素为13.4 g/L;血CA125 为5.2 kU L 。入院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于2004年7月23日在骶管阻滞下行宫腔镜下电切割术。术中见,宫腔赘生物位于宫颈内口上方、宫体下段的左侧壁,为1.5cm * 1.5cm *  1.0 cm大小,表面呈灰白色,钳夹部分组织予快速冰冻检查,报告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遂将赘生物行电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复杂性不典型增生伴鳞化,息肉,局部癌变(为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示,雌、孕激素受体阳性。术后全腹CT检查示,宫腔尚规则,扩大不明显,肌层密度均匀;双侧卵巢多囊性改变;盆腔淋巴结无肿大。术后诊断:子宫内膜癌(I a1期),多囊卵巢(PCO)。

      因未生育,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 经告知患者保留生育功能后可能面临的风险后,于2004年8月5日行分段诊刮术及腹腔穿刺抽吸冲洗液检查,以确定下一步治疗。分段诊刮病理检查无异常,腹腔冲洗液中未找见癌细胞。遂于2004年8月8日出院,嘱其终身随访。出院
后予己酸孕酮500 mg,肌内注射,2次/周,连续3个月为1个周期;B超隔月1次,诊刮3个月1次,以了解病情的变化。术后己酸孕酮治疗2个周期,分别于2004年11月、2005年2月行诊刮术,病理检查无异常。于2005年4月开始在医生指导下测基础体温,并予枸橼酸氯米芬促排卵治
疗,患者末次月经2005年7月3日,当月行枸橼酸氯米芬+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排卵后成功受孕。孕期定期产前检查,未发现异常。于2006年4月13日足月剖宫产一活女婴,体重2950 g,经过顺利,母子平安。 
 
      妇女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尚不明确。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 因素之一已是共识,但PCO与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有学者认为,可以把PCO看成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本患者有明显月经失调及激 素治疗史,但无PCOS相关的临床表现,且血内分泌检查符合卵泡期改变,B超提示子宫内膜双层厚1.2cm,CT示双侧卵巢多囊性改变,符合PCO诊断。可见该患者如此年轻就患子宫内膜癌与其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增生、PCO这些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大多数学者认为,年轻妇女的子宫内膜癌趋 向于分化高、分期早,预后较好,且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日益受到重视 。对于尚未生育的早期患者,可以考虑高效孕激素治疗以保留生育功能,尤其当病理检查难以区分内膜癌与重度不典型增生时,应考虑孕激素治疗,定期复查,观察疗效。但是在保守治疗前要进行全面检查,准确评估分期。因年轻内膜癌患者常合并排卵障碍,因此保守治疗成功后可行辅助生育技术助孕。

      目前,国外已有应用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或早期子宫内膜癌,最终获足月分娩的报道。Randall和Kurman报道,17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孕激素治疗后,16例缓解;12例高分化子宫内膜癌孕激素治疗后,9例缓解。此25例有妊娠意愿的缓解者中已有5例足月分娩活婴(其中2例为内膜癌) 。Kim等分析了21例子宫内膜癌孕激素治疗后,13例(62%)保守治疗成功,已正常分娩6个活婴。而国内尚无这方面成功的报道。因此,对于迫切要求生育的早期、分化好的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可先予大剂量孕激素治疗,3个月诊刮1次,如果病情逆转,可于治疗6~12个月后考虑妊娠,必要时行辅助生育技术助孕。停药后继续监测,如果病变进展或持续存在, 则应行子宫全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