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程图的应用


  明显的骨盆异常及胎位不正,通过一般临床检查不难得出诊断。但对无明显头盆不称的分娩迁延,是否需行剖宫产,常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学者企图寻求一种简便的方法对此做出决断,然而,多带有片面性,常是强调了分娩三大因素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


  上世纪50年代初,Friedman提出利用“产程图”观察产程,从而丰富了对产程的科学知识,不仅提高了阴道自然分娩率,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剖宫产,更重要的是对某些需要剖宫产,而一时又难以确定的病例得以及时手术,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母婴的安全系数。因为在产程进展中,通过“产程图”将产妇本身的分娩各因素综合地反映出来,弥补了测量及估计上的错误,为剖宫产指征提供了较准确的根据。


  产程图在我国广大医院普遍应用,并证实对观察产程有重要作用故有必要对其基本知识略加说明。


  在绘制的图型基础上,后来许多产科学者尽管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进,但宫颈扩张曲线和胎头下降曲线却是基本的。根据王淑雯研究资料,总产程平均为14h 33min,其中潜伏期为9°8′±4°31′,活跃期的加速阶段为 1°56′±52′,最大倾斜阶段为1°43′±60′,减缓阶段为28′44″±18′44″,第二产程为46′±27′36″。


  其中,何时为产程开始尚无统一规定,因此各家所得产程时限有所差别。王淑雯按每10min有2次~5次宫缩算产程开始。而吴味辛等按每10min有一次宫缩或住院待产者有规律性宫缩并伴有宫颈扩张即作为临产。笔者按每10min有2次~3次宫缩为产程开始。至于活跃期的开始,一般以宫颈口展平并开大2~3cm为据。


  但是,上述宫颈口开大的状况,也偶见于尚无规律性宫缩的经产妇,和曾有过一定时间的规律宫缩而后又消失的初产妇。以上均不宜说明已进入活跃期。对此,凌萝达教授建议根据宫颈扩张曲线与水平线构成的角度来判断,即两条线成14度角为潜伏期,而活跃期角度为60度,在两线相交处为活跃期开始。换句话说,宫颈活跃曲线急转直上出现在哪里,那里就是活跃期的起点。


  了解了上述情况之后,关键在于如何识别异常图型,并决定是否应行剖宫产。


  关于潜伏期的延长: Friedman认为超过20h为延长;在王淑雯的资料中,潜伏期的生理界限为18h10min;而凌萝达则以15h为限;妇产科学(2002年7年制教材)定为16h。但是,对潜伏期延长的数据,以多少为宜,尚待统一。 {NextPage}


  在过去,很少病例因潜伏期延长而行剖宫产,但入口平面处明显的头盆不称,也可表现为始终处于原发性宫缩乏力,后子宫收缩不协调的状态中,无论休息与刺激都无法改善者也只有以剖宫产结束分娩。目前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分娩前有人工流产史者不在少数,故应注意宫颈粘连所引起的宫颈难产,必要时也应行剖宫产术。


  关于有潜伏期延长倾向时,是否采用人工破膜,刺激宫缩,意见不很一致。多数人认为不需要,但在排除头盆不称和胎位不正之后,其他方法刺激宫缩效果不佳时,亦可行人工破膜。但最好宫颈已完全容收,或已开张2cm以上,或检查时触之羊膜囊明显突出者,破膜效果较好。


  活跃期宫颈扩张迟缓或阻滞:进入活跃期后宫颈应以大于1cm/h的速度扩张,如果扩张率低于1cm/h即为迟滞,停滞2h不进展则为阻滞,均说明产程进展异常。


  活跃期虽历时较短,但十分重要,绝大多数难产都在此表现出来。故一旦发现活跃期延长,应首先要寻找原因,当宫颈扩张3cm~4cm即可行阴道检查,若胎膜未破,可先行人工破膜。通过检查了解骨盆情况及胎头位置,如发现严重胎头位置异常,如高直后位,前不均倾位、颏后位及额位等,均应及时以剖宫产结束分娩。因上述严重胎头位置异常,形成后则很难改变。


  对没有明显骨盆和胎头位置异常者,可考虑催产素加强宫缩,若用药2h~4h无进展,宫颈扩张率仍低于0.5cm/h者,亦应行剖宫产。


  胎头下降迟缓和阻滞,均为头位难产在产程较晚期(第一产程末及第二产程)的表现,这说明胎头在中骨盆或中骨盆以下遇到了困难。胎头下降异常较宫颈扩张异常更为重要,故应及时做阴道检查,了解中骨盆及出口有无狭窄,并注意宫颈及胎头的情况。如头盆不称或枕后伴有漏斗型骨盆狭窄(中至重度狭窄)、宫颈明显水肿、胎头颅缝严重重叠等,均应行剖宫产。否则,试用催产素加强宫缩或本来宫缩良好,而胎头下降停滞90min以上,或第二产程已超过90min而胎头仍在+2以上者,亦应及时施行剖宫产术。


  二、试产


  “胎头是最好的骨盆测量器”的格言,是进行试产的理论根据。因为,头盆关系虽然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测量得出一定结论,但对那些临界病例,非经试产便难以得出最后结论。例如产力弱、胎头的可塑性和骨盆软组织对分娩的影响等,实际上均难以十分准确的测知。 {NextPage}


  通过试产,不仅有助于选定剖宫产指征,并可于试产中发现无法克服的分娩困难,随时决定手术,同时亦可使某些有难产因素的病例免于手术,得以自然分娩。


  (一)试产的条件


  试产的主要条件包括骨盆轻度狭窄。即一般骶耻外径为17cm~18cm,对角径为10.5cm~12cm,真结合径为9cm~10.5cm,其他径线正常,且为头先露。或者骨盆正常,而胎儿较大,没有或只有轻度头盆不称。或者曾有过剖宫产史,但无骨盆狭窄,且术中及术后经过良好者。一般试产应在宫颈管已成熟或已经破膜后施行。
  现代,由于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因素的变化,对试产发生了两种不同的影响。首先是有利于试产的条件改善了,例如广谱抗菌素的预防应用,甚至使已有感染因素存在的病例(如胎膜早破)也有可能进行试产。同时,分娩监护仪和其他新的检验手段被用于临床,也为试产提供了保障。但是,另一方面却由于文化科学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育子女的概念及对优生的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使得产妇本身不愿意在有难产因素存在的条件下接受试产,而要求径直行剖宫产。另外,医生亦认为行剖宫产术比试产容易处理,对疑有骨盆狭小者,往往径行剖宫产术。


  笔者同意“剖宫产究竟是剖宫产”的概念,应充分利用试产这个有利的手段,实事求是的选择剖宫产指征。


  (二)注意事项及试产时限


  在试产过程中,首先应向产妇说明原因,取得充分合作。医护人员应始终如一的进行详细地观察,切实保证其营养及休息,及时补液和必要时应用抗菌素。随时记录产程进展情况,不失时机的作出剖宫产的结论。对剖宫产后再孕的试产,除事先备血外,还要特别注意疤痕处有无压痛,并禁用催产药物。


  目前,关于试产的时限,尚纷纭不一,但一般认为不宜过久。行剖宫产时机应掌握:一是,在宫缩良好的情况下,产程历经6h~8h无进展;或宫颈口开大4cm~5cm,人工破膜后,经过2h良好的宫缩,胎头仍不入盆者;二是,胎头虽已入盆,但产程出现明显的活跃期延长或停滞现象,阴道检查时手指不能伸于胎头与耻骨联合之间,并可能出现胎头水肿或颅缝严重重叠,此均说明头盆不称明显,需行剖宫产。三是,胎头方位不正,但骨盆条件较好,宫缩规则有力,宫口也已经开大,但胎头仍被阻于“○”以上,且不能克服阻力而转正者,如枕横位、枕后位、高直位及颜面位等。另外,出现胎儿窘迫或宫缩无力者,均应急时行剖宫产术。


  值得注意的是,必须重视产力在试产中的主导作用。对宫缩乏力者应使用催产素静脉点滴加强宫缩,并调至有效宫缩进行观察判断,不应以“安全无效”的速度使用催产素,而最后以产程无进展而归属试产失败误行剖宫产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