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加强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分娩前准备和治疗,提高病人分娩的耐受性,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妊娠期糖尿病人68例,入院后继续行饮食控制,孕期用正规胰岛素,剂量根据血糖水平调整,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补液以乳酸钠林格氏液为主。产前开始使用抗生素,预防产后局部及全身感染。分娩前将血糖控制在6.3~11.1mmol/L,尿糖(+)以下可行分娩,分娩前血糖不应<5.5mmol/L,以免分娩中发生低血糖。分娩时机以孕38周左右为宜。结果:对不同类型与不同阶段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改变了病人全身情况,增加了糖原贮备,提高病人对分娩的耐受性,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产前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备与治疗,提高了母婴分娩的安全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妊娠 糖尿病 分娩前 分娩中
资料与方法
1993~2008年收治妊娠合并糖尿病68例,占妊娠总数的0.66%,其中1型糖尿病11例,2型糖尿病57例;年龄22~36岁,平均27.9岁。
分娩前治疗:入院后继续行糖尿病饮食控制;密切监测血糖、尿糖、尿酮体、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按4g糖加1U胰岛素补液,补液选用平衡5%葡萄糖或糖盐水,少用高糖;分娩前给予抗生素,预防产后局部及全身感染发生;经治疗使患者血糖控制在6.3~11.1mmol/L,最好控制在8.4mmol/L,尿糖(+)以下可行手术,但血糖不<5.5mmol/L,以免发生低血糖。
分娩方式的选择:根据胎儿大小、胎龄、肺成熟度、胎盘功能综合考虑,一般以孕38周左右为宜,因孕36周以后胎儿死亡的发生率增高。若血糖控制不满意,伴血管病变,合并重度妊高征、严重感染、胎儿FGR、胎儿窘迫,应及早行羊膜腔穿刺,了解胎肺成熟情况并注入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胎肺成熟后应立即终止妊娠。
分娩中处理:分娩当日晨测空腹血糖和尿糖,数值应控制在8.4mmol/L,尿糖(+)以内。阴道分娩或剖宫产过程中,应定时监测血糖、尿糖和尿酮体,使血糖≥5.6mol/L,以防发生低血糖;剖宫产术前3小时不单独应用胰岛素。因剖宫产手术时间短,术中可不复查血糖和尿糖,除非手术时间长,术中发生低血压,尿量减少等异常情况。输液可用5%葡萄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按4g葡萄糖给1U胰岛素计算胰岛素用量。术中连续监测血糖、尿糖、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阴道分娩者,应在12小时内结束分娩,产程>16小时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分娩后由于胎盘排出,抗胰岛素激素水平迅速下降,故产后24小时内的胰岛素用量应减至原用量的50%,第2日约为2/3原用量。
讨 论
分娩前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全身症状,增加糖原贮备,提高病人对分娩的耐受性,是糖尿病患者分娩前准备的主要目的[1]。分娩前对糖尿病病情控制标准:①空腹血糖以维持6.1~7.2mmol/L为佳,不高于8.3mmol/L为宜,最高不超过11.1mmol/L;②无酮血症、尿酮体阳性;③尿糖测定为阴性或弱阳性(+或++),至少术前2周控制糖尿。病人经过饮食控制疗法及口服降糖药物达上述标准,为避免分娩中发生低血糖,分娩前不要求血糖降到正常水平。以用长效或中效胰岛素的病人,最好分娩前2~3天该用普通胰岛素,以免分娩中发生低血糖。糖尿病病人行急诊手术时,首先应急查血糖、尿糖、尿酮体,做血清钾、钠、氮、HCO-3、pH值等测定。如病人血糖高伴有酮血症时,说明糖尿病病情未获控制,权衡酮症酸中毒的严重性和手术的紧迫性,应先纠正酮症酸中毒。分娩中定时测血糖、尿糖、酮体、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等十分重要,分娩中一般应用短效普通胰岛素,应根据血糖及尿糖结果给予胰岛素。糖尿病人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差,应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妊娠期糖尿病者终止妊娠的时间不宜过早,因胎儿尚未发育成熟,易致新生儿死亡增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