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道畸形常见于妇产科临床。在生殖道畸形合并妊娠时,据报道子宫畸形合并妊娠最常见,发生率占妊娠总数的0.03% 一0.38%。受孕后对母儿的影响与畸形的轻重程度有关。部分孕妇可顺利渡过孕期及分娩过程,常被忽略漏诊,故实际发生率应高于上述值。纵膈子宫是子宫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因非孕期无症状,使诊断有一定困难。
在妊娠期间并发症多,易造成处置失误,引发医疗纠纷。现就其诊断处置难点及对策作一简述。
一、导致诊断处置失误的原因
1.组织胚胎发育期异常构成解剖学特点 纵膈子宫主要为两侧副中肾管合并后中膈未退化消失形成,子宫外形正常,宫腔被分成两部分,称完全纵膈子宫。如纵膈部分退化消失,则形成不全纵膈子宫。不全纵膈子宫的子宫及宫颈外形正常,但宫腔内隐藏的纵膈是造成临床出现诸多异常症状、体征以及诊断处置失误的主要原因。
2.解剖学变化导致孕产史异常增多 基于解剖学上的变化,如孕卵着床于不健全的子宫壁或纵膈上,影响胚胎发育常使妊娠并发症增多。据报道,流产率可高达85%9o% ,早产率33.8%,比正常妇女早产率6% 14%高2.45.69倍。而胎位异常,手术产率以及因胎盘粘连、植入、早剥或滞留等因素造成产后出血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分娩。
二、诊断处置中的难点
1.解剖学的变化是诊断困难的基础 纵膈子宫非孕时可无症状,加上部分妇女能顺利渡过孕期及分娩,故给诊断增加困难。尤其是不全纵膈子宫在解剖学上与正常子宫存在较大的异常,在合并妊娠实行人工流产时,如经验不足或未能及时发现异常会导致处置失误而发生漏吸。完全纵膈子宫若检查时细心则常能及时诊断。
2.纵膈消失程度是处置难度的关键 纵膈子宫腔中纵膈退化消失程度,对处置难度有较大影响。若纵膈大部分消失,仅在宫底部见残留纵膈占宫腔深度1/3或小于1/2,可顺利完成分娩及人工流产手术,常被忽略漏诊。相反,如果纵膈大部分未消失,纵膈达到近宫颈内口水平,处置难度大,在人工流产或清官时可出现下述两种情况,一是操作恰巧在胚囊或胎盘胎膜存留的一侧腔内,手术顺利结束,但因纵膈对侧腔内蜕膜或胎膜未能及时完全清除,造成术后流血时间较长,甚至极个别有较大膜样物排出或大出血。另一种情况则吸出物中未见绒毛或刮出物中无胎盘胎膜组织,出现漏吸。
漏吸后如仍未引起重视,则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三、处置对策与技巧
1.早孕人工流产时,凡经常规操作步骤,吸管沿子宫前或后壁进入宫腔吸刮子宫四壁后,吸出物中无绒毛;或是孕龄与宫腔深度不符;以及首次漏吸后二次吸宫再失败时,应警惕纵膈子宫。处置时应改用吸管沿子宫侧壁进入官腔,并注意使吸管从相当于宫颈内口水平开始,紧贴宫壁一侧试探寻找进入宫腔的缺口,动作应缓慢轻柔,以防子宫穿孔伤及子宫动、静脉引发大出血。
2.中期妊娠引产后或产后胎盘胎膜不全清宫术中如有疑问时,可用刮匙或卵圆钳在宫腔内试探比较两侧壁的光滑度,纵膈较光滑,子宫壁在无胎膜附着时较粗糙。当感觉异常时,可试用卵圆钳钳夹并向下牵拉,出现滑脱,诊断可成立。清官时同样应将刮匙或卵圆钳退至宫颈内口水平以沿子宫侧壁进入宫腔,分别清理纵膈两侧腔。可有效地减少清宫不全导致出血增多。
3.足月妊娠需剖宫产时,应同时给予纵膈切开术,以减少其以后在避孕及意外妊娠要求流产时的难度。
最后,强调一点,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功的训练,认真体会感受每一次操作。重视主诉特点,注意从耳闻目睹的一些诊断处置疑点,乃至医疗纠纷中吸取经验教训。对开阔思路,提高处置疑难症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