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0, 2007(芝加哥讯)- 新的临床研究显示,排卵期偏头痛是常见的,且其严重度与发作时间长度都与生理期时的差不;作者表示,排卵期偏头痛的疼痛程度在三次不同的排卵期后达到最高峰
在里讨论的壁报发表于美国头痛学会第49届年会。
主要研究者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学医学院医学教授Vincent Martin医师向Medscape表示,这项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这些头痛会在生理期间发生,不是只在生理期时,且与雌性激素有关。
Martin医师表示,这些头痛可能于每三次排卵期中的任何一次,每次都代表不同的荷尔蒙环境;因此,作者的结论是,排卵期偏头痛可能存在且重复发作于女性偏头痛患者。
Martin医师表示,这些女性荷尔蒙的影响是超出我们所想像的。
【排卵期偏头痛的模式】
作者指出,过去的研究已经证实偏头痛在排卵期时并没有比周期中其他日子来得频繁;然而,Martin医师表示,这样的结论有部份是因早期的研究是使用14天的计算方法,且这些研究将所有妇女混在一起分析,这样的分析很难勾勒出偏头痛的模式。
Martin医师向Medscape表示,我们这项临床研究的目的在于确认排卵期偏头痛的不同模式,以及研究病患族群中不同偏头痛模式的发作频率;我们也要确认,在排卵期时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与有排卵期偏头痛的女性偏头痛患者,在生理期时发生的模式是否不同。
这项为期6.5个月的研究,由辛辛那提头痛中心与当地报纸广告共同招募20位病患,研究收纳介于21至45岁且生理期周期正常的女性,所有参与试验者都符合国际头痛学会偏头痛诊断标准。
这些女性被要求连续三次生理期周期、每天三次于头痛日记上纪录头痛严重度,同时收集早晨尿液样本,冷冻后之后用于雌素酮葡萄糖醛酸酐(EIG)分析。
研究者将三次排卵期与一次生理期的时间定义为:后滤泡(LF)期,包括EIG浓度最高时的排卵期两天与当天;前黄体1(EL1)期,包括EIG浓度最高后三天;前黄体2(EL2)期,包括EIG浓度最高后四至六天;以及生理(M)期,以月经来潮后前三天定义。
作者指出,之后纪录三次排卵期每天的头痛指标、或是以三次每日严重度分作图,且确认“最高”头痛严重度分数;如果头痛指数的最大值出现在这段时间,则该头痛最大值与特定时间有关。
每次头痛最大值都以三次排卵期中最大AUC决定并同化,以标准化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同时确认出特定偏头痛模式的病患,以三次排卵期中有两次同化后最高AUC高于0.25定义。
接着,排卵期的同化后AUC与生理期时比较。
作者表示,三次排卵期中有两次同化后最高AUC高于0.25的盛行率在M、LF、EL1与EL2期分别是75%、35%、30%与45%;在有排卵期偏头痛的患者,其排卵期同化后最高AUC与生理期时并无显著差异(P>0.33)。
Martin医师的结论是,排卵期偏头痛有三不同的时间模式,LF期代表血中雌性激素快速上升期;EL1期代表血中雌性激素快速下降期,而EL2期代表血中黄体激素快速上升期。
【与传统说法不同?】
未参与这项研究的德州休士顿贝勒医学院神经学临床教授Randolph W. Evans医师向Medscape表示,这是一向做得非常好的研究,且与传统说法不同,过去在医学界没有看过这样的研究结果;然而,因为这是项小型研究,在大型样本下是否可以看到同样的结果,令人感兴趣。
这项临床研究的经费由阿斯特捷利康药厂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