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学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公元前1500年的希腊,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452~1574年),对女性盆腔器官解剖学的了解取得了巨大进步。到17世纪,生理学、生殖学和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得以确立。18世纪时,随着手术协会的创立以及不同医学杂志的发行,外科医生的手术技术逐渐提高,此时期的许多欧洲著名的外科医生对妇产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世纪前半期,随着对盆腔解剖学理解的逐渐深入,现代常用的妇科检查器械及手术类型在欧美先后问世,19世纪后半期,由于麻醉、抗菌技术和手术缝合材料的出现,促进了盆腔手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众多巨大突破,同时对盆腔解剖的理解也得到了进一步加深。至今仍被视为经典的很多妇科手术,如经腹、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宫颈癌广泛切除术等都是在这个时期确立的,随之撰写的妇科手术学及图谱为妇产科学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妇产科学真正得到飞速发展是在20世纪,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Howard Atwood Kelly医生首次将妇科从外科学中独立出来,并在美国建立了妇科住院医生培养制度,为妇产科得以进一步作为一个外科亚专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0世纪60年代中期,Jack Robertson医生开始了膀胱尿道镜及膀胱压力测定工作,他的文章引起了人们对长期被忽视的妇科学和泌尿学的注意。由此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首次建立了专门的尿失禁诊所。当时全世界范围内从事此项研究的医学中心不超过5个,被认为是这方面专家的医生屈指可数,在大量的医学杂志中只有很少的相关文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尿失禁患病人数的增多,此领域急需建立相关的学术团体和组织,以扩大和传播尿失禁治疗知识及经验。在此情况下,于1971年欧洲的泌尿科医师、生理学家,医学工程工程师组建了国际尿失禁协会,当时仅有非常少的妇科医师成员。首批女性尿失禁科学研究中心分布在挪威奥斯陆,瑞典Uppsala,英国伦敦,美国旧金山。他们中著名的妇科泌尿学专家有:Torkel Rud,Morgen Asmussen,Ulf Ulmsten,Axel Ingleman- Sundberg,Email Tanagho医生,以及Stuart Stanton工程师。这些中心都建立了自己的尿动力学技术。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微细传感导管第一次被用于尿动力学。而在美国洛杉矶,双腔球囊导管和Beckman生理记录仪被用在了尿动力学上。1976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尿失禁诊所将前述2种技术应用到了临床。同时他们将微量测径规和其它仪器使用于测量膀胱、尿道的各项数据,还测量记录了肌电图活性,由此得到了尿动力相关的有用数据,如尿道的功能性长度,尿道关闭压以及膀胱的逼尿肌压力。很快尿动力学就普遍应用到了尿失禁病人的诊断和研究上。在1976年墨西哥城召开的FIGO会上,在瑞典Axel Ingleman- Sundberg 医生倡导下,不同国家的25位妇科医生组成了国际妇科泌尿协会(IUGA)。之后,美国、英国、德国、挪威、瑞典、日本、台湾相继成立了妇科泌尿的专科协会。1978年美国首次设立了全日制妇科泌尿的专科学习制度,1988年则把此专科学习内容加进了妇产科住院医生的培训计划中。1980年来自全世界的60位医生召开了妇科泌尿的第一次国际会议,同时出版了相关专著及教科书。自第一次会议以来,到去年,IUGA已开了33届会议,国际尿控协会开了39届会议,美国妇科泌尿协会(AUGS)和妇外科协会(SGS)分别开了30和35届会议,专科从业人员已从当时的60人发展到了在发达国家中几乎所有医院的妇产科都设有此专科医师,出版的专著几十部,并有几种专业杂志定期出版,每年发表的论著几百篇,妇产科、泌尿科、肛肠科专业杂志上刊登的专业文章比例不断增加。而且随着对妇科泌尿学研究的深入和临床治疗发展的需要,各种书籍及杂志也更加专业化,有的加上了盆底功能障碍的内容,有的则更加专业化,如神经尿动力学杂志(Neurourol Urodyn),盆腔医学和手术杂志(J Pelvic Medicine & Surgery)等。越来越多的专科中心及科研组织更名为女性盆腔医学或盆腔重建外科等名称,希望这些名称更能涵盖和符合此专科的研究内容。

我国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也针对子宫脱垂、生殖道瘘进行过卓有成效的工作。近年来紧跟国际发展动态,于2004年在福州召开了我国第一次全国性的妇科泌尿专题学术会议。翌年12月在广州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女性盆底学组,并于2007年在成都又举行了第二次学术会议。在此期间,各地学者报告了我国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了相关的基础研究,总结了我国在此领域的一些初步的治疗经验,并举办了多次专题学习班、学术研讨会,至此这一亚学科的专家队伍在我国已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