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疼痛由各种功能性或(和)器质性原因引起.以骨盆及其周围组织疼痛为主要症状,时间超过6个月。心理和社会因素对慢性盆腔疼痛的影响不容忽视,由此所致的慢性盆腔疼痛占5%-25%。

  心理性慢性盆腔疼痛的主要症状是下腹部疼痛或后背部疼痛。下腹部疼痛可以是整个下腹部,可以是双侧或单侧髂窝处,也可以是无明显定位、常伴有阴道不适的持续性或间断性疼痛。患者常说不清疼痛加重和缓解与何种因素有关。除了疼痛症状,患者抑郁症状显著,如:无食欲、
疲倦失眠、性欲丧失、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等。有些患者将所有情绪均躯体症状化,她们深信自己患有疾病,尽管检查不出阳性体征但仍认为医师的判断不可靠。

  慢性盆腔疼痛是机体、心理和社会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但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应进行心理治疗,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1.医生应使患者了解疼痛原因的复杂性——生理和心理因素对疼痛都有重要影响。患者应配合医生进行情绪、心理、人际、职业等方面全面评估,以便寻找引起疼痛的心理因素。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的心理素常常复杂多样.如:夫妻感情不好,女方精神遭到严重创伤导致长期伤苦恼;在性生活中男方粗鲁、女方恐惧引起的性交疼痛;避孕措施不经常提心吊胆,特别是避孕失败后的情绪焦虑不安:家庭关系紧张,婆媳姑嫂等关系不和,长期精神处于压抑苦恼状态,内心气愤不平……

  2.患者应参与并了解治疗的全过程,同时学会使用各种方法放松和分散注意力,从消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治疗的着眼点是放在主观认识问题上,通过对己、对人、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的改变.使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得到改善。另外,患者还可以通过肌肉放松训练想象性放松及深呼吸放松法,振作精神、恢复体力、消除疲劳、稳定情绪。如果患者对于周围环境有着明显的抵触情绪,可尝试短期内改变或转移环境来调整不安的情绪,待心情彻底放松后再逐渐融入新的环境。

  3.患者家属应积极配合,共同参与治疗。慢性盆腔疼痛是一个慢性疾病过程,患者多有易激动、性交痛等症状,久之家属对其会失去耐心,从而加重家庭的紧张气氛,加重患者的不良情绪.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患者家属应了解并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临床表现。体贴、关心、谅解她们,为其创造良好的心境。这对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心理治疗非常重要。

  4.有较严重的心理疾病的患者应进行心理咨询,并逐步进行特殊的心理治疗。如放松疗法、认知疗法、支持疗法、催眠疗法等。这些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消除对慢性盆腔疼痛症状的恐惧,增强治疗的信心,进一步分析症状背后的心理冲突,解开心结,铲除症状的根源。同时,经过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性格缺陷、家庭气氛及人际关系。

提示:在诊断为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慢性盆腔疼痛前,必须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最常见的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的器质性疾病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肠激惹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等。对这些器质性疾病,应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