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下生殖道感染患者阴道局部免疫状态及其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60例(VVC组)、细菌性阴道病(BV)60例(BV组)、滴虫性阴道炎(TV),0例(TV组)、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60例(HPV组)、宫颈沙眼衣原体(CT)感染60例(CT组)及各组同期6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的阴道灌洗液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1、2细胞因子水平,其中Th1细胞因子以白细胞介素(IL)2表示,Th2细胞因子以IL-4、5或IL-13表示,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BV、TV组患者同时测定趋化因子——IL-8。所有患者进行人防御素5(HD5)的检测。结果 (1)Th1细胞因子:VVC、BV、TV、CT组与各自的对照组IL-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组IL-2水平为(96±33)×10-3 pg/L,HPV对照组为(76±36)×10-3 p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h2细胞因子:VVC、CT组与各自的对照组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V组与BV对照组IL-5水平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TV组IL-13水平为(42±15)×10-3 pg/L,TV对照组为(30±29)×10-3 p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组IL-4水平为(103±28)×10-3 pg/L,HPV对照组为(36±22)×10-3 pg/L,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趋化因子:TV组IL-8水平为(5.8±2.7)pg/L,TV对照组为(2.6±2.4)p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V组与BV对照组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D5:VVC、HPV、CT、BV、TV组HD5水平均高于各自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阴道上皮的先天免疫因子HD5是下生殖道感染发病过程中的重要因子。(2)IL-13等Th2细胞因子在不同下生殖道感染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较IL-2可能更为重要。(3)趋化因子IL-8在TV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生殖道感染时,机体免疫系统的变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阴道局部的免疫变化常常与全身免疫变化不一致,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发生可能与局部免疫功能异常有关,但阴道的局部免疫状态变化在阴道感染中的作用还不明确。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并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分子,他们介导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换与信息调节,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过程。为探讨下生殖道感染时阴道局部免疫状态的变化,我们检测了VVC、细菌性阴道病(BV)、滴虫性阴道炎(TV)、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宫颈沙眼衣原体(CT)感染患者阴道灌洗液细胞因子水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04年8月至2006年11月,选择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VVC(60例,VVC组)、BV(60例,BV组)、TV(40例,TV组)及HPV(60例,HPV组)、CT(60例,CT组)感染者,留取阴道灌洗液测定阴道局部免疫因子。由于检测方法的局限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有较大波动,故各组均设立同期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均为行健康体检的妇女,月经规律,3个月内未服用甾体类激素,1周内无性生活和阴道冲洗。妇科检查及液基薄层细胞(TCT)检查无异常。
二、方法
1.标本的采集:取阴道上1/3侧壁分泌物行病原体检测,暴露宫颈后,先用棉签拭去宫颈口周围的黏液及分泌物,将无菌拭子伸人宫颈口内2-4 cm,轻轻转动拭子,并停留10 s,,以获取宫颈上皮细胞,样本留作宫颈衣原体检测。无菌刷在宫颈表面顺时针刷5圈,在保存液中充分涮洗,样本留作宫颈HPV检测,用3 ml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宫颈表面及阴道上段,于后穹隆吸出灌洗液2.5-3 ml,2000r/min离心10 min,上清液和细胞成分分别置于EP管中,-80℃冻存待测。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因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阴道灌洗液中细胞因子水平。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1细胞因子以白细胞介素(IL)2表示,Th2细胞因子以IL-4、5或IL-13表示。人防御素5(HD5)定量试剂盒为美国ADL公司产品;趋化因子IL-8定量试剂盒为美国RB公司产品;IL-2、13定量试剂盒为美国R&D公司产品;IL-4、5定量试剂盒为奥地利Biosource公司产品。
三、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采用t检验。
结 果
VVC、CT、BV、TV组患者IL-2水平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组IL-2水平明显高于HPV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HD5水平均较同期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组IL-4水平较HPV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V组IL-13水平较TV对照组有显著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VVC、HPV、TV组阴道灌洗液未检测出IL-5;BV组患者的阴道灌洗液IL-5水平为(1.19±0.38)×10-3 pg/L,BV对照组为(1.14±0.40)×10-3 p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组IL-13水平为(42±15)×10-3 pg/L,TV对照组为(30±29)×10-3 p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V组阴道灌洗液IL-8水平为(5.8±2.7)pg/L,TV对照组为(2.6±2.4)p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V组阴道灌洗液IL-8水平为(3.0±2.5)pg/L,BV对照组为(2.6±2.4)p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一、阴道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正常人群还是下生殖道感染患者的阴道灌洗液中,大多数都可以检测出IL-2、4,但水平差异较大。IL-5在大多数患者及对照组中都未能检测到,说明IL-5在女性下生殖道中含量很少,在局部免疫中的作用可能非常有限。有研究报道,体外培养的人阴道上皮细胞传代后分别与假丝酵母菌培养上清液、加热灭活处理的假丝酵母菌和假丝酵母菌孢子型共培养,发现假丝酵母菌感染人阴道上皮细胞时,肿瘤坏死因子(TNF)仅和IL-lO的分泌量均有增加,而IL-2和IL-8的分泌量无变化,说明阴道细胞在致炎因素的作用下,本身就可以分泌细胞因子,在阴道的局部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Th1、2细胞因子的功能及免疫调节作用
文献报道,小鼠体内存在Th1和Th2细胞因子。后来的大量研究证实,人类也存在Th1和Th2两类细胞因子。Th1细胞因子包括γ干扰素(IFN-γ)、IL-2、12和TNFβ,Th2细胞因子包括IL-4、5、6、10和13。Th1细胞因子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反应;Th2细胞因子主要参与体液免疫反应。本研究结果发现,除HPV组外,各种下生殖道感染时,IL-2水平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均无升高,因此推测,Th1细胞因子可能在阴道炎症发病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在以机体内环境紊乱为发病机制的VVC、BV中,IL4、5水平与同期对照组比较,也无明显升高,而在TV中,IL-13水平显著升高,这一结果提示,Th2细胞因子在外源性感染中可能有比较重要的作用。以往的研究报道显示,VVC患者阴道灌洗液中IL-5水平升高;但分泌型IgA(sIgA)和IgG并没有显著升高;而另有研究发现,VVC患者阴道灌洗液中IL-13水平及IgE均显著升高,这些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说明Th2细胞因子可能通过参与体液免疫反应而影响炎症的进程。HPV组患者IL-2和IL-4水平均有显著升高,提示HPV可能同时激发了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
IL-8是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具有化学趋化作用,可激活白细胞聚集到感染部位发挥作用,趋化因子在炎症反应的状态下有助于炎症组织的降解。本研究发现,IL一8在TV组患者阴道灌洗液中显著升高,BV患者阴道灌洗液中IL-8无显著升高,提示BV患者阴道分泌物缺乏炎性特征,因此推测,IL-8在外源性致病原如滴虫所致的下生殖道感染的发病过程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HD5属于人类防御素家族成员,防御素在多细胞生物中,位于黏膜表面,是先天性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因子。1998年,Quayle等首先自生殖道上皮细胞中分离,进而验证了其广谱抗病原微生物活性。HD5位于细胞胞质内,感染时自细胞内释放,可起到杀菌、抑菌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VVC、BV、TV、HPV、CT组阴道灌洗液中HD5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说明阴道上皮的先天性防御机制在感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Porter等检测了CT感染者尿道上皮细胞,发现上皮细胞产生的HD5前体,需要在中性粒细胞酶作用下,通过自我剪切,形成具有活性的HD5。本研究中TV组患者HD5与IL-8水平均有显著升高,也证实了这一结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