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茵病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的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检测8l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茵病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的解脲支原体情况。结果 复发性阴道念珠茵病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感染解脲支原体者48例,占59.3%。其临床特点以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症状为著,与未伴发解脲支原体感染者无明显区别;分别针对病原体进行治疗,疗效不佳。结论复发性阴道念珠茵病的发病可能与阴道内环境改变,茵群失调,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有关,针对病因治疗效果欠佳,应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candida vaginitis,VVC)是常见妇科疾病,其病原体为念珠菌,85%~90%是白色念珠菌属;有报道75%的育龄妇女一生之中至少有过一次此菌的感染,而且45%的妇女有重复感染史。VVC在某些妇女中经常反复发作,每年发作4次以上,称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细菌性阴道病(BV)是由多种致病性厌氧菌感染引起的无明硅黏膜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主要病原体为阴道加德纳菌。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是一类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最小的原核生物,通过其特殊结构紧密黏附于易感宿主细胞膜受体,使宿主细胞受损。本研究主要探讨RVVC合并BV患者的UU感染情况以及临床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组来源于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按第六版《妇产科教材》诊断标准诊断)。年龄18—53岁,中位年龄32岁。要求3 d内无阴道冲洗、放药和性生活史,l周内无口服相关药物史。行阴道分泌物镜检,VVC、BV、UU感染的相关检测,同时患VVC和BV者入组,共8l例。

  1.2检测方法

  1.2.1标本采集 专用无菌棉拭子从阴道侧壁或后穹隆处取分泌物2次,然后再用无菌棉拭子伸到宫颈外口内l~2 cm处轻轻转动30 s后取出。

  1.2.2 VVc检测 从阴道侧肇或后穹隆处取分泌物,进行快速革兰染色,干燥后镜检。镜下找到孢子、假菌丝即确诊为VVC。

  1.2.3 BV检测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依据Amsel标准:①线索细胞阳性;②阴道分泌物氨气味试验阳性;③阴道分泌物pH值>4.5;④薄均质的阴道分泌物,黏附于阴道壁易于擦拭。符合以上4项中的3项即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后穹窿处取分泌物,立即送检,由门诊专人操作,采用珠海市银科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BV快速检测卡(氨试验原理),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和结果判定,并镜检线索细胞(+)。

  1.2.4 UU感染检测子宫颈取分泌物,UU核酸PCR扩增荧光检测法,试剂由深圳市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ct值(PcR循环阈值)≤37.0的样本诊断UU感染。

  1.2.5 治疗81例首先阴道应用达克宁0.4 g,每日1次,共6 d,停药1周后复查,重复以上检查,若仍为BV,则甲硝唑0.2 g阴道后穹隆置入,每日1次,共7 d;若uu阳性顿服希舒美l g,1次治疗。停药1周后再复查。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分析,率的比较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RVVC合并BV患者uu感染情况及临床特征81例RVVc合并BV患者中,uu阳性48例,占59.3%。UU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详见表1。

  2.2 RVVC合并BV患者疗效81例患者中,用达克宁治疗6 d,停药l周后复查者共35例,其中uu阳性组复查20例,UU阴性组复查15例,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阴道清洁度均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测结果如下:34例RVVC控制,1例RVVC持续存在(假丝酵母菌阳性);UU阳性组中,仍为BV者13例(其余7例线索细胞转阴),UU持续阳性10例(其余10例UU转阴),其中BV合并UU感染者4例。对UU阳性组复查的20例患者继续治疗随访,行第二次复查者14例,其中5例检验假丝酵母菌、线索细胞、UU均阴性无症状治愈;5例用甲硝唑治疗后BV控制,RVVC仍在巩固治疗中;2例持续VVC症状无明显改善加用大拂康口服;1例持续BV阳性,用甲硝唑效果不佳并有间断VVC阳性;1例持续UU阳性伴腹部隐痛以盆腔炎治疗。

3 讨论

  在正常情况下妇女阴道有较强的自洁作用和防御能力,使病原体难以侵犯,但当月经期、妊娠、年龄的增长及其他原因造成的身体抵抗力的降低,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改变,使阴道的自然防御屏障被破坏而易发生感染。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约10%非孕妇女及30%孕妇阴道中有此菌寄生,并不引起症状,有念珠菌感染的阴道pH在4.0—4.7,通常<4.5适合念珠菌的繁殖,引起炎症。BV的致病菌也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与产生过氧化氢的乳酸杆菌减少或缺乏、厌氧菌过度增长有关;厌氧菌包括阴道加德纳菌、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动弯杆菌、普雷沃尔菌和其他厌氧菌旧J。其发病机制:阴道内一些细菌或噬菌体裂解产过氧化氢的乳酸杆菌,导致过氧化氢产生减少,从而引起普雷沃菌属、动弯杆菌属过度增生,产生丁二酸,进而抑制白细胞的趋化作用;普雷沃菌属降解氨基酸产-牛胺,这种升高氨浓度和下降乳酸浓度导致BV所特有的阴道pH值升高。BV适宜pH值>4.5,与VVc有交叉范围,故可以同时存在,混合生长。支原体寄居在阴道黏膜的表面,一方面造成细胞损伤发生炎症,另一方面代谢产物引起局部微环境pH升高,促进其他微生物的定位和感染。

  博炜昕等报道BV合并解脲支原体的占25.7%;邹冬冬等报道细菌性阴道病及阴道念珠菌病中UU阳性率分别为36.1%、41.4%。本研究结果显示VVc、BV、UU均阳性者48例,占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59.3%,明显高于其他研究报道中单纯RVVC或8V患者的UU感染率,提示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叮能与阴道内环境改变、菌群失调、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有关。在本研究的治疗过程中,由于RVVc合并BV、UU感染,阴道环境复杂、治疗时间长,且用药存在矛盾性、用药后病情改变多样化、患者用药与复查的依从性差,导致治疗规范化、统一化实施不佳,疗效的评估困难。治疗中以恢复阴道正常生态环境,提高患者抗病能力为主。国内外学者关于混合感染的相关方面报道不多,有待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长期的研究,指导临床治疗,有效控制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