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胃痛、肩背痛,或大或小的病痛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遇到。而作为女性,因为生理构造区别于男性,更承受了很多的“专属之痛”。对此,女性朋友们实在无法“痛并快乐着”。
承受巨大的疼痛,同时也收获巨大的快乐——产子之痛,想必是女性所经历的“最幸福的痛”。而更多的痛,却无法令人展颜。即使再注意个人卫生的女性,一生中都难免会遇到妇科病痛的问题。
对待不期而遇的痛,请不要慌张,更不能不理会。痛是信号,那是身体发出预警。尤其是急性的病症,更要及时施治,不然可能会痛及生命。
经痛 每月一次的煎熬
案例1 6月30日,记者在一中心医院采访时遇到了小菲(化名)。当她出现在妇产科诊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到了她身上——脸色苍白没有一丝血色,半长的头发凌乱地遮住大半张脸,几乎不能行走,全身都倚在母亲的身上,还不时因为剧烈的疼痛前仰后合。小菲的母亲说,孩子今年14岁了,来月经有两年多了。刚开始时还好,这一年来差不多每次来月经,她都会痛得受不了,而最近痛的情况更加严重,有时看着孩子好像就要晕过去了,每次都要到医院来打针才行。
案例2
小章(化名)今年26岁了,从来月经起的这十多年,每个月都要经历“大姨妈”的特殊问候——痛经。这个月从6月25日开始,心烦、头晕、乏力、四肢酸痛的状况就开始了——这是前奏,小章心里明白。不出所料,6月30日,经期开始了。可能是最近比较劳累的关系,小章说,这次痛得尤其厉害,而且恶心,吃不下饭,只想躺着。可是,不久前才新换的工作实在不好意思请假,只能忍着了。从月经来之前的难受到整个周期完成,算一算,也要小半个月了。
疼痛分析
痛经分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原发痛经 年龄是重要因素,在月经初潮的最初几个月里,发生很少,随后发生率迅速升高,16—18岁时达到顶峰。
性生活的开始,可以减少其发生率。一般在30岁之后能有所缓解,而分娩也是很好的缓解方法。
单纯对痛经的治疗就是指原发痛经,像小菲就是原发性痛经里比较严重的一种情况。
有时止痛药都不起作用。这样的疼痛与器质性的病变没有关系,没有真正的炎症之类疾病。
继发性痛经 常与盆腔器质性病症有关,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感染、宫颈狭窄、子宫畸形、处女膜闭锁、阴道横隔等。
经前期综合征 希腊“医药之父”Hippocrates对PMS的描述是:“妇女经前发生焦虑不安,这种焦虑不安通过 血液从头脑经子宫排出。”
焦虑、抑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和全身疼痛是PMS的主要表现,般会从经期前的一周开始到月经来潮结束。
中医把脉
经行腹痛 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经行腹痛”,即“痛经”。痛经是主症,头晕、恶心、四肢冰冷是为兼症。
“经行腹痛”的病因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实症型,一类是虚症型。
实症型分: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蕴结。这一类病症的共同特征就是“拒按”——即按压腹部疼痛加剧,血中有块,通则不痛。
虚症型分:气血虚弱、阳虚内寒、肝肾不足。这一类病症比较“喜按”——自己感觉揉一揉会比较舒服。往往经血量少,稀薄。
对“经行腹痛”的治疗除了对症开方之外,还可以使用针灸疗法,施针于相应穴位,效果明显。用麝香痛经膏外贴穴位,也可。
经行身痛 每次经前或经期,出现以身体疼痛为主的病证,称经行身痛,主要是气血不和,值经期的生理变化,肢体失于荣养而致,常见分型有气血虚弱和瘀血阻滞。前者需补气养血,通痹止痛;后者需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西医听诊
原发性痛经 对充满紧张情绪的少女,安抚情绪,解释痛经的发生很重要,这可以让精神因素导致的痛经或痛经加剧有所缓解。
口服避孕药可以有效原发性痛经,抑制内膜生长、降低血中前列腺素、血管加压素及催产素水平、抑制子宫活动。对这种疗法很多少女会有心理上的顾虑,其实没有必要。
NSAID指消炎痛、布洛芬、奈普生等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可以使子宫张国和收缩性下降。治疗痛经效果好(有效率60%-90%)副作用少,是现在最广泛使用的方法。
继发性痛经 这种痛经就要结合各种相关疾病的治疗,确诊很重要。
经前期综合征 案例中小章就有明显的经前期综合征。情感上的疏导和自我调节十分重要。尤其有痛经的女性,可能出于对痛经的担忧而使其加重。
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少吃过咸的东西,少喝咖啡,同时补充维生素E、B6也有一定疗效。
对严重的经前期综合征,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控制。
房事痛 难以说出口的痛
案例1 小红(化名)和老公结婚时21岁,两个人都很单纯,结婚之前就约定一定要把最美好的留到最后。可是,就在新婚之夜,小红却进了医院。原来是两个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出了问题。
小红知道女人的“第一次”会很痛,但是没想到自己会特别痛。她在心里使劲地忍着,心想:忍一下就好了。可是,突然的一阵剧痛让她再也无法忍受感出了声。两个人惊慌失措的看到床上是一大片的鲜血,而小红的下身还在不断涌出血来。
在医院里,医生的检查结果是:阴道撕裂。
案例2 苏苏(化名,27岁),高级白领,结婚已三年,宝宝两岁了。在她看来,所有的妇科疾病都逃不过不讲卫生这回事,在这方面她很是注意,所以结婚这么长时间,从来没有过妇科的病痛。她每年都会定时体检,因此对自己的健康很是自信。
可是,最近这段时间苏苏遇到了一件令人心烦,又难心启齿的事。从上一次月经结束后,她发现每次和老公亲密接触时,自己的下腹部都会感到疼痛。最后一次疼痛的感觉最明显,她感到自己阴道深处的疼痛不断上升,扯得小腹都坠坠的,难以直起腰来。更严重的是,这种症状并没有在第二天完全消失,只是减轻了一些。
于是,苏苏请了假到医院来检查。经过双合诊的检查,大夫告诉她:你患的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你的阴道穹窿处手触有一个小结节。
疼痛分析
性交痛也分原发和继发两种。
原发性性交痛 就是像小红遇到的情况。处女的阴道口本来就窄小,在第一次同房时尤其要小心,两个人充分的感情交流可以让女性的心理减少很多压力。男性的粗暴往往会导致女性器官受到损伤。这种疼痛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
很多疼痛没有器质性病变,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很多女性在同房时心里过于紧张,就会导致阴道痉挛,严重的情况可能使夫妻生活无法进行。这些女性在对性的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些误解,或者是有过疼痛经历。
当然也可能是自身器官存在缺陷,如阴道闭锁、畸形等。
继发性性交痛 指原本性生活正常无痛,后来因某种原因导致而成。像子宫内膜异位、附件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卵巢的囊肿或肿瘤等。当宫颈受到撞击时,引起腹膜振动而牵动脏器,就会产生疼痛。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继发性性交痛中较常见的一种,医生在检查时会发现在接近阴道后穹窿的宫底韧带上有内膜异位结节,像菲菲就是这种情况。这种病症造成的影响绝不仅仅是疼痛和不适,它还会导致月经失调、不孕以及功能异常。
失败的修复手术也成了导致性交痛的新原因。在所有进行阴道修复的女性中,有近两成的人因为阴道过于狭小产生性交障碍。自然分娩的侧切处瘢痕粘连也会引发疼痛,瘢痕造成严重影响可以考虑手术切除。
中医把脉
在《诸病源候论》中,有关于房事痛的说法:“阴肿痛”,亦名“小户嫁痛”,指妇女性交时阴部疼痛。如阴内掣痛,甚至牵引少腹,上连两乳胀痛,难以忍受者为“吊阴痛”。
本病多因七情内伤,肝郁气滞;肝肾亏损,失于濡养;或产后调护失宜,感受内邪所致。肝气郁结者应舒肝解郁,理气止痛;肝郁化火者应清泄肝热,疏肝理气;肝肾阴虚者应滋养肝肾;风邪外袭者应养血袪风。
西医听诊
黄沁松说,性交疼痛未必都是病。但如果可以排除心理因素,且同房之后一段时间内还有疼痛存在,就要引起注意,要到正规医院请大夫来检查。
原发性性交痛 心理因素引起阴道痉挛,可以尝试自我调整。如果不能起效可以向专业医生求助,能够得到正规的指导。对先天畸形,则要考虑正畸手术的施行。
子宫内膜异位症 保守治疗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避孕药、达那唑、内美通等。
对年龄较大、没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在其子宫内膜异位症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根除的方法。除了开腹手术,还可以采用腹腔镜手术。两种方法各有利弊,还要遵从医生建议。
产后痛 身心俱疲的折磨
可文(化名)今年28岁,她的宝宝一岁。生宝宝之前,可文就拿定主意,绝不听妈妈和婆婆的那套“月子经”,什么不能下地、不能洗澡、不能刷牙,甚至不能梳头。那还不把人脏死,她自己想。由于羊水不足,可文剖腹生下了6斤2的小宝宝。
可文恢复得很快,第二天别人还不能翻身呢,她就下地自己蹓跶了。她觉得自己除了爱出汗真没有什么事。那是冬天的晚上,可文就穿着一身病号服坐在凳子上给孩子喂奶,虽然门外的风呼呼的,她却只是一个劲儿的热、出汗。回到家,可文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关在卫生间痛痛快快地洗了一个澡。
可是,头发还没干,可文就躺在床上浑身抑制不住地发起抖来。一开始她觉得自己就是简单的冻到了,吃点药就会没事。可是从这以后,浑身的疼痛便一次次不断发作,疼起来全身的骨头缝都会痛,连照看宝宝都成了艰巨的任务。这让要强的可文意识到,自己应该就是老人们讲的“月子没坐好”吧。
疼痛分析
宫缩痛 这是女性朋友生宝宝后的第一份“见面礼”。这里说的宫缩痛不同于生宝宝时的宫缩,它是子宫回复的一个过程。这个时候的子宫较孕前要大很多倍,强有力的宫缩可以帮助子宫回复到原来大小。这个疼痛过程一般会持续两到三天,身体虚弱的女性可能会时间稍长。但如果疼痛时间过长就要考虑出现炎症了。
产后腹痛 女性朋友在产褥期如果出现腹部按压疼痛、恶露不绝且腥臭的现象,往往意味着有炎症出现了。因为女性在生产的过程中消耗大量体力,持续的出血又给细菌的入侵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所以这个时候尤其要注意卫生,防止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症的形成。
产后身痛 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月子病”。主要的表现就是关节酸痛、麻木,有的女性只表现在某些部位,像手麻或者腰痛。而严重的可能行动都会受限,阴天下雨的时候尤其厉害。这种痛往往迁延多年,反复难愈。
中医把脉
“儿枕痛” 就是“产后腹痛”,相当于西医的产后宫缩痛及感染引起的腹痛。
产后腹痛有虚实之分。血虚者,小腹隐痛,恶露量少,色淡;血瘀者,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少,色黯有块;热结者,小腹灼痛,按之剧痛,恶露初则量多,继则量少,甚如败脓。
血虚型腹痛的治疗以养血益气为主,可用肠宁汤(《傅青主女科》)。
血瘀型腹痛的治疗以温经活血,袪瘀止痛为主,可用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热结型腹痛的治疗以泻热逐瘀,活血止痛为主,可用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产后身痛 产褥期内,出现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著者,称为“产后身痛”。亦称“遍体痛”、“产后关节痛”。
王嚞说,现代中医依旧看重“坐月子”,并非全无道理。西方的很多理念对产妇的恢复和科学指导的确有好处,比如讲卫生可以防止产褥期感染,适当运动能帮助产妇恢复和下奶,这些可以借鉴。但很多事都是因人而异的。
古人讲,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这个道理。西方人从小的生活环境偏“凉”,婴儿可以喝从冰箱里取出的牛奶,平时的饮水也没有喝热水这一说,在穿衣方面也是很耐寒。而中国人则要吃热饭、喝热茶,冬天时绝不会把四肢露在外面。
故此,两种人种的体质在不同的环境里会有所不同。如果照搬西方的产后休养方式,必然会产生很多弊端。最大的问题就是外寒入侵,造成关节疼痛。
血虚型产后身痛是因素体血虚,产后失血过多,筋脉关节失养造成的。多感肢体麻木、酸痛,头晕心悸。治疗以补血益气,宣络止痛为主。
血瘀型产后身痛是因瘀血留滞于经络、筋骨之间,气血运行受阻。多感关节刺痛,按之痛甚,小腹疼痛拒按。治疗以养血活络,行瘀止痛为主。
外感型产后身痛是因百节空虚,卫表不固,腠理(汗毛孔)不密,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多为恶露过期不止,淋漓量少,小腹疼痛拒按。治疗以活血化瘀,理血归经为主。
西医听诊
产后腹痛 对产后发生的子宫炎症主要是采用抗生素治疗。需要注意的就是,如果这时候的女性在给孩子母乳喂养,治疗期间就要尽量停止哺乳。
这时候的用药与怀孕不同。药物的安全等级划分主要是针对怀孕期的女性,而绝大部分的消炎用药都会经由乳汁分泌。应该在停药48小时以后,药物从身体内排出后再继续喂奶。
关节痛 “产后身痛”是中医的说法,西医未把它单独作为一种疾病来划分,一般对产后长期的关节痛会按照风湿类疾病来治疗关键词:会诊 女性 中西医 在下面说说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