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10例原发性输卵管癌误诊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术前全部误诊。误诊为卵巢良性肿瘤5例、子宫内膜癌1例、子宫肌瘤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子宫腺肌病1例、卵巢癌l例。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术前诊断困难,明确诊断大多依赖术后病理,提高该病术前诊断率,关键是对本病的重视和认识。

  原发性输卵管癌是女性生殖道罕见的恶性肿瘤,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占0.18%-1.60%,好发于绝经妇女,临床症状极不典型,以盆腔包块、阵发性阴道排液和腹痛的“三联征”为特点。但很少同时出现“三联征”,而且输卵管位于盆腔内不易扪及,检查不够准确,输卵管与卵巢解剖上位置相邻,因此临床上极易误诊。多数误诊为卵巢肿瘤。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原发性输卵管癌10例,术前均误诊,现分析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患者。平均年龄(46±5)岁,绝经8例(80%),平均绝经年龄(49±5)岁,平均绝经年数(11±9)年,平均妊娠(5.4±2.0)次,产(4±2)次。1例原发性不孕,1例曾行绝育术。7例伴高血压,2例伴糖尿病,4例空腹血糖略高于正常。

  2.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异常阴道流血、排液,下腹痛为最常见症状。不规律阴道流血量较少;阴道排液多呈稀薄浆液性,淡红色或黄褐色,量大。1例无任何症状,因体格检查发现盆腔肿块入院;1例由子宫肌瘤术后病理检查意外发现。9例妇科检查发现盆腔肿块,质地较硬且无压痛。就诊原因:阴道流血或阴道排液6例,腹胀、腹痛或腹部不适2例,下腹部包块1例,后腹膜包块l例,颈部肿块1例。有腹水者6例。无一例患者同时有盆腔包块、阵发性阴道排液和腹痛的“三联征”。术前检测血清CA125,7例增高(>35 U/ml),其中2例>200U/ml。超声检查6例提示卵巢肿瘤,其中有乳头状回声3例,混合性回声1例,子宫腺肌病1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1例。

结果

  1. 误诊情况:误诊为卵巢良性肿瘤5例、子宫内膜癌1例、子宫肌瘤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子宫腺肌病1例、卵巢癌1例。

  2. 病理分期及诊断:按FIGO分期法进行手术病理分期,I期1例,Ⅱ期3例,Ⅲ期5例,Ⅳ期1例。术后病理:浆液性乳头状腺癌8例(80%);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10%);混合型腺癌1例(10%)。其中浆液性腺癌加透明细胞癌2例,浆液性腺癌加子宫内膜样腺鳞癌1例,合并子宫肌瘤2例,子宫腺肌病1例,卵巢转移癌2例(双卵巢癌1例),(淋巴结)转移性低分化腺癌2例(即初诊时腹膜后肿块、颈部肿块的患者)。

讨论

  1. 提高原发性输卵管癌术前诊断率和术中识别能力,关键是对本病的重视和认识。(1)提高对输卵管癌的警惕性。本病发病率低,且临床症状不典型,故对其重视不够。本组10例中2例因发现盆腔以外部位肿块而就诊,术后病理报告为转移性腺癌,经开腹探查证实原发灶为输卵管癌。因此对发现盆腔以外部位肿块的女性患者,临床上应该高度警惕原发性妇科肿瘤的存在。(2)血清CA125检查。输卵管癌患者的血清CA125表达升高。尽管血清CA125检查不能作为原发性输卵管癌的鉴别诊断指标,但仍对输卵管癌的监测具有与上皮性卵巢癌相似的价值。(3)不要过分相信和依赖辅助检查。因输卵管与卵巢在解剖位置上紧密相连,二者发病很难鉴别,其中绝大部分病例误诊为卵巢肿瘤,但卵巢恶性肿瘤多数合并有腹水,且腹水量较多,而输卵管癌合并腹水较为少见,且腹水量少,这是一项很重要的鉴别点。本组超声检查6例提示卵巢肿瘤,其中有乳头状回声3例,混合性回声1例,诊断性刮宫后误诊为原发性子宫内膜癌l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误诊为卵巢癌1例。

  2. 措施:(1)因对本病的临床特征认识不足,故未能通过进一步检查于术前获得诊断。但本病来源于输卵管,肿瘤生长后管壁扩张引起疼痛和阴道流血,促使患者较早求医,故早期诊断的可能性比卵巢肿瘤略大。多年来临床上以盆腔包块、阵发性阴道排液和腹痛的“三联征”作为本病术前诊断的依据,但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同时出现“三联征”的病例并不多,为3%-20%。而以阴道排液或不规则阴道出血伴有盆腔包块的“二联征”为多见,本组有6例。其中阴道排液是输卵管癌最具特征的表现,如果能抓住这一点深入分析,仔细检查,则很有可能在术前得到正确诊断。对于外溢性输卵管积水的病例,如宫颈活检及诊断性刮宫无异常发现,而盆腔一侧有肿块,即应高度警惕有输卵管恶性肿瘤的可能。(2)本病单纯宫颈涂片的阳性率不高。必须包括阴道、宫颈、宫颈管和宫腔吸出液涂片等。宫腔吸出液的细胞学检查对输卵管恶性肿瘤的诊断是很有价值的,其阳性率为50%-60%。阴道排液量多者,癌细胞可能被排出液冲走,致使细胞学检查阴性,故对此类患者应重复涂片检查,或可用特殊的子宫帽收集排出液,以增加阳性机会。也有学者认为阴道流血时,癌细胞经宫腔与血液混在一起排出,可使阴道、宫颈、宫颈内膜和宫腔吸出液癌细胞的阳性率增加。输卵管癌细胞学特征与子宫内膜癌不同,有以下特征:①恶性细胞均为腺癌细胞;②恶性细胞趋于变性,数目极少;③恶性细胞常呈球形或圆形的乳头状排列;④如病变未侵犯子宫内膜,涂片背景清晰。如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子宫内膜阴性,但细胞学检查阳性且符合上述特点,输卵管癌的诊断可成立。(3)对于绝经前后有盆腔包块的患者.应考虑本病可能。(4)要重视血清CA125检测,陈小祥等121报道血清CA125水平与病情变化是一致的,它随肿瘤的消减、增长而变化,对于恶化、复发的提示更为有力,在血清CA125升高的卵巢肿瘤病例中应考虑输卵管癌,结合病史、CT、MRI等明确肿瘤来源。对输卵管癌患者进行血清CA125的动态检测不仅可以反映治疗效果,而且还有助于判断预后及复发情况。(5)术前超声、CT检查可提高输卵管癌诊断的准确性,特别是经阴道超声更能精确地辨别肿块的形状、大小、内部结构、与邻近器官的关系以及肿块来源;恶性肿瘤有新生血管形成及低血管阻抗,而盆腔炎性反应有较高的血管阻抗,与附件的恶性肿瘤无交叉。故可以很好地判断良、恶性,发现早期输卵管癌的小病灶。李卓群等报道7例经手术病理切片证实为输卵管癌的患者,术前超声检查提示输卵管癌5例。CT检查发现附件小的梭形、蛇形分叶状实性或管状、腊肠形囊实性肿块,是输卵管癌较具特征的影像,特别是伴有输卵管积水和(或)宫腔积液时,对诊断有帮助拥;如果不伴输卵管积水,一般表现为附件较小的实质性肿块;如果伴输卵管积水.则表现为较大的混合囊实性肿块,输卵管积水为本病最重要的间接征象。

  原发性输卵管癌术前诊断困难,明确诊断大多依赖术后病理,文献报道误诊率达87.5%。所以应从思想上提高对输卵管癌的认识,尤其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如有阴道流血、排液。并存在盆腔包块,更需警惕本病的存在,绝经妇女在诊断卵巢癌或子宫内膜癌之前,要警惕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