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正确性。
    方法 对20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
    结果 本组误诊12例(60%),误诊为卵巢肿瘤7例,卵巢囊肿2倒,盆腔炎2例,阑尾炎1例。
    结论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不典型。有慢性盆腔疼痛、进行性痛经及CAl25升高者应警惕本病,及早诊治。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青春期;误诊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于育龄妇女,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较为少见。早期诊断可阻止疾病发展,减少对生育力的影口向。但因其症状复杂多样且不典型,术前误诊率高。现对我院近十年20例确诊者做回顾性分析,探讨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正确性。

l  临床资料
  我院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治疗19岁以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0例,术前误诊12例。本组平均年龄(17.5±2.2)岁,均有月经来潮。初潮年龄12-16岁,平均(13.9±1.0)岁。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距初潮时间(4.3±1.5)年。有性生活史2例。就诊时主要症状盆腔包块9例(45%),痛经7例(35%),慢性盆腔痛7例(35%),消化道症状2例(10%),急性下腹痛l例(5%),合并生殖道畸形2例(马鞍形子宫l例,双角子宫1例)。血清CAl25>35 U/ml 5例。

2  结果
  本组术前误诊12例,误诊率60%。误诊为卵巢肿瘤7例,卵巢囊肿2例,盆腔炎2例,阑尾炎r例。术中R-AFS分期标准分期I期2例,Ⅱ期3例,Ⅲ期10例,Ⅳ期5例。术后服药治疗。随访1-3年定期盆腔检查及超声检查未见复发。

3  讨论
  3.1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原因:(1)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不典型:本病较常见的症状是慢性盆腔疼痛,可表现为无周期性的腹痛,与生育年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周期性腹痛不同,易误诊为慢性盆腔炎和阑尾炎。进行性痛经亦较常见,可伴消化道症状、下腹部包块及月经失调。血清CA125系肿瘤标志物之一,机体炎症、肿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均可升高。故本病易误诊为卵巢肿瘤及炎性疾病。(2)临床医生警惕性不高:因以往子宫内膜异位症一直被认为是育龄妇女疾病,对青春期患者未予重视。①病史采集不详细:本组年龄小,且多无性生活史,初诊多就诊于儿科及内科,对其症状倾向于用内、外科疾病来解释。即便至妇科就诊,医生对痛经的青少年经过一般的止痛治疗后,常不再进一步随访。②体格检查不全面:
因年龄较小及绝大部分无性生活史,妇科检查配合不佳,加之早期症状不典型,一般的辅助检查如超声检查等难以做出诊断。

  3.2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①对有慢性盆腔痛、痛经或盆腔包块的青少年患者应仔细进行盆腔检查,注意子宫,附件、子宫直肠凹陷及骶韧带情况及有无生殖道畸形。资料显示:对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口服避孕药不敏感的慢性盆腔痛患者中,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高达70%,故临床上遇到此类患者应高度怀疑子宫内膜异位症。亦可通过经期血清CAl25水平相对于其匏时间的变化进行协助诊断。且血清CAl25浓度对手术诊断内异症严重性具有预测价值。②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严重程度与临床诊断的延搁时间有关,病情可能随年龄的增加而加剧。本组临床分期I一Ⅱ期5例,发病距确诊时间平均7个月;Ⅲ一IV期15例,发病距确诊时间平均18个月。提示诊治不及时可致疾病进展。③青少年合并生殖道畸形可能是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之一。故对慢性盆腔疼痛、痛经或合并生殖器畸形的青春期女性在排除其他内、外科疾病的同时应高度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④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通过腹腔镜可窥视盆腔情况、明确诊断,且可进行临床分期以决定治疗方案。

  3.3 青春期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治疗目标主要是控制疼痛,尽量缩小手术范围,保留生殖器官,恢复其生殖功能。腹腔镜手术视野宽广、清晰,创伤小,是诊断治疗最佳方式。术中尽可能剔除囊肿,电灼小的异位病灶,分离粘连。术后应用药物抑制激素分泌,减缓病情发展。对有生殖道畸形的患者,应行生殖道整形术。正常的经血通路建立后,痛经症状可明显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杨佳欣,沈铿,冷金花,等.青少年内膜异位症6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t2):721
[2]Hasan K,Hulya A,Nurettin D.Use of CAl25 fluctuation during the menstrual cycle as a tool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endometriosis[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oil,2004,116(1):85—88.
[3]方庆仙,陈志文,林俊.等.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分析[J].浙江医学,2004,26(8):59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