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带证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属妇科四大症之一,故古有"十女九带"之说。带下过多对妇女健康危害很大,久而不愈,耗伤阴液,可致妇科诸疾,正如《傅青主女科》云:"虽无疼痛之苦,而有暗耗之害"。带下日久常可致月经不调,亦可与之相伴而发,形成临床常见的"经带复合症"。笔者试用"调经止带法"治疗"经带复合症",使经调带止,常可收一箭双雕之效。
月经不调和白带症是临床常见的两大类妇科病,常常相伴而发,有时互为因果,形成临床常见的"经带复合症"。用调经之法以达止带之目的,即为"调经止带法",是笔者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治疗"经带复合症"的有效方法,旨在总结,以利提高,冀有抛砖引玉之效。
带下,首见于《素问·空骨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症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者即指妇科诸疾,因其多发生在带脉以下。狭义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带下之分。生理性带下是人体阴液的一部分,是脾气健旺,肾气固摄,由胞宫渗润于阴道的白色透明、梯状无臭的粘液,其量以不流到体外或流到体外极少量为适度有个体差异和生理增多期。有自洁的作用,使人体自我防御功能的一部分。故清代医家王士雄说:"带下女子生而既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但过多则为病。"不但论述了生理性带下,也提出了量的改变即为病理性带下。除此之外,色、质、气味的改变也为病理性带下,《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带下》谓:"如其太多,或五色稠杂及腥秽者,斯为要侯。"从量、色、质方面对病理性带下作了具体论述。病理性带下即常说的白带症。其形成多因肝郁脾虚、湿热下注,伤及任带或肾气不足、下元亏损,以致任脉失约、带脉不固、脾经失守,不能化荣血以为经水,变为滑浊之物下注,从阴道绵绵流出而成带下。另外有"血不活则为水"之说,此之谓也。
调经止带法基本用药是调经止带方加减,基本方:当归、赤芍、丹参、红花、香附、小茴、川断、寄生、山楂、建曲、木香、黄芩、牡蛎、干草。随症加减:1:带下量多者加墓头回;2带下日久,或伴经量多或少、色淡质稀者,去丹参、红花加大剂量党参、黄芪;3:经量少者,加牛膝、益母草;4:淋漓不断者,去丹参、红花,加黑芥穗、杜仲炭;5:带下赤白者,去丹参、红花,加栀子、地榆炭;6:腰酸痛者,加杜仲、元胡,胀痛者加川楝、橘核仁;6:带下色黄气秽者,选加黄柏、连翘、银花、公英、鱼腥草等。
女子以血为本,当归、赤芍、丹参、红花补血活血,配香附、小茴俱入肝经之药,疏肝、理气、解郁共为调经之要药;辅以川断、寄生即能补肾为调经之本,又能固任带之脉以止带,配山楂、建曲、木香消导调气、助脾运化,使津液输布正常以绝带下之源,此乃寓补于消之中也;佐以牡蛎固涩止带,配黄芩清热燥湿以治其标;使以甘草补中调和诸药。全方药性和平,诸药合用,肝脾肾三脏同治,于调经之同时,亦改善了体内阴液的正常输布,使肝郁得解、肾气得固、脾经得守,以化荣血以为经水,滑浊之物无源,以达调经止带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