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周期疗法就是模仿妇女月经周期,采用补肾法和活血调经法交替,来调整肾一冲任一胞宫之间功能的平衡,而达到调经种子的目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 ,补肾可以促进卵泡发育,在补肾的基础上用活血化瘀以改善循环和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提高排卵率

  (一)月经期中医认为,此期冲任血海满盈,如未受孕,受阳气的推动而经血溢泄,即为月经。现代医学认为如本周期未怀孕,黄体退化,卵巢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失去支持萎缩坏死而脱落,即是月经来潮,此期3&mdash5天。基本方桃红四物汤:桃仁9克,红花6克,当归12克,白芍9克,生地12克,川芎12克川牛膝18克,乌药12克。此期为阳气至盛、重阳转阴阶段。由于体内阳气日盛,血海按期满盈,在肾阳作用下,溢泄排出,使经血来潮。经血能否顺利排出,关键在&ldquo通&rdquo,旧血不去,则新血不生。因此本期的调治原则为活血调经,目的推动气血运行,使胞宫泄而不藏。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调经;牛膝活血通经;遵&ldquo气行则血行&rdquo之道,佐加香附理气之品。临床根据患者气虚、血热、阴虚的不同表现而佐以益气、凉血、滋阴等药物。服药时间每日1剂。连服3~4剂。对于停经的患者,可根据停经的时间,采用不同的方法。停经在3个月之内,可肌注黄体酮20rag3&mdash7天;停经在3个月以上者,可口服补佳乐安宫黄体酮7-12天,配伍活血化瘀的中药桃红四物汤川牛膝,以引血下行,如果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可辨证服用启宫丸化裁;停药撤退性出血后再行中药调周法治疗。

  (二)卵泡期约为月经周期的第4&mdash13天,祖国医学认为,月经后,血海空虚,需要一个逐渐蓄积恢复的过程。因此此期为阴长时期,即阴精积累期,治疗上应补肾益天癸,养血调冲任,使精血充盈、气血和调,以促使卵泡发育,为真机期打下物质基础。同时此期胞宫在肾气的作用下行使藏精气而不泻的功能,现代医学认为,此期卵泡逐渐发育成熟,雌激素水平相应升高,子宫内膜增生变厚,为妊娠准备条件。促卵泡方:二至丸四物汤: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枸杞子15克,菟丝子15克,当归12克,白芍9克,川芎12克,生地12克,制香附12克,炙甘草6克。超促卵泡方促排卵方中生地改熟地12克,加山萸肉12克,茯苓15克。分析与加减经血来潮后,阴精暗耗,血海空虚,此时,为阴血的恢复和滋长期。胞宫在肾气的作用下,达到精血充盈,气血调和,为&ldquo真机&rdquo准备良好的物质基础。此期宜补肾滋阴,使肾精盈满,冲任得养。方药中二至丸滋肾育阴;枸杞子、菟丝子补益肾气;四物汤养血活血,寓&ldquo补肾需活血&rdquo之意;加之&ldquo妇科之总司,女科之主帅&rdquo的香附,使滋而不腻,补而不滞,诸药共奏补肾益阴,养血调冲之效。若用促卵泡方三个周期卵泡发育不良,内膜达不到A级,或超排卵周期中,应用超促卵泡方。若双侧卵巢分别多于5个以上卵子共同生长,此时应加强滋肾益阴之力,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菟丝子改为18克,以增强滋肾育阴之功,并重用茯苓24&mdash30克,加用白术12克,泽泻15克,取健脾利水之功,以防过激综合征的发生;如果用超排卵药时间超过10天,优势卯泡直径小于14ram,子宫内膜未达到A级,可配合经阴道盆腔理疗,以暖官助孕,促进卵泡成熟与排卵。还应根据患者以下情况随证加减:子宫小者,加用红花9克,炒枣仁15克;多囊卵巢综合征者,酌加葛根12克,肉桂6克;闭经泌乳综合征者,加用生麦芽30克,茯苓15克;免疫性不孕症患者,加用黄芪15克,党参15克,徐长卿15克;子宫内膜异位症者,酌情加用红藤15克,玫瑰花15克,丹参24克,等等。服药时间促卵泡方和超促卵泡方均于月经第3^H4天开始,每日1剂服至优势卵泡直径达到18mm。

  夏老认为,经间排卵期只有一天,在出现蛋清样白带前后,基础体温下降之时,常用朴肾促排卵汤加减.药用丹参、赤白芍、怀山药、山萸内、熟地(腹泻者改为生牡蛎,偏阳虚者用楮实子)、茯苓、川I断、菟丝子、紫石英、五灵脂、山楂、红花。

  排卵之后进人经前期,阳长不及较多,临床多以补阳为主。方用毓麟珠加减。若基础体温高温相持续时间较短(<11天)或温差较小(<0.3度),应加大紫石英或鹿角片的用量,对不孕症、闭经患者改善黄体功能有较大意义。在经期,夏老认为经血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