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对罕见的宫颈疣状癌 2 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6 年 8 月~12 月收治的 2 例宫颈疣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对其诊治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2 例患者的宫颈赘生物均送病理检查, 宫颈分泌物人乳头瘤病毒相关亚型可为阳性, 激光治疗后均采用宫颈锥型切除的补充治疗。结论 宫颈疣状癌HPV 检查是必要的, 行冷刀宫颈锥形切除术以保证标本的完整性和手术的彻底性。
[关键词] 疣状癌; 子宫颈
疣状癌( Verucous carcinoma, VC) 是鳞状细胞癌的一种特殊2 讨论疣状癌( Verucous carcinoma, VC) 是鳞状细胞癌的一种特殊类型, 临床上较少见, 而发生于宫颈的疣状癌极罕见, 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例 1 女, 42 岁, 下腹部、腰骶部疼痛及肛门坠胀感 3 个月余,接触性出血 1 个月。于 2006 年10 月 9 日在三峡大学仁和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 妇科检查: 外阴、阴道无异常, 宫颈轻度糜烂,位于宫颈外口 8 点至 9 点处见一菜花状突起, 直径约 0.8cm, 颜色与宫颈颜色一样, 质地较韧, 取宫颈分泌物采用 PCR 方法检查HPV6 型 DNA(+)、11 型 DNA(+)、16 型 DNA(- )、18 型 DNA(- ), 宫颈细胞学检查( TCT) 无异常, 子宫、附件阴道彩超检查正常, 行宫颈赘生物激光治疗, 病检报告为疣状癌。患者于月经干净后 3d于 2006 年 8 月 25 日入院, 完善实验室化验检查、胸片检查及心电图检查, 于 2006 年 8 月 28 日在骶麻下行冷刀宫颈锥形切除术, 并再次送检, 宫颈外口 8 点至 9 点处用缝线作好标记, 切下的宫颈组织病检报告为慢性子宫颈炎, 5d 后出院, 2 个月后复查宫颈光滑, 腰骶部疼痛及肛门坠胀感缓解。3 个月后复诊, 以上症状完全消失, 无接触性出血。
例 2 女, 39 岁, 阴道分泌物增多 2 年。患者于 2005 年 1 月自觉阴道分泌物增多, 色黄, 时伴下腹痛, 于 2006 年 3 月在外院求治, 因宫颈糜烂并宫颈赘生物行阴道镜下活检示宫颈息肉, 未作
特殊处理, 近 1 年来, 症状未缓解, 于 2006 年 12 月 19 日月经干净后来三峡大学仁和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 检查宫颈肥大、轻度糜烂 6 点处外生性菜花状赘生物, 直径约 0.6cm, 颜色与宫颈颜
色一样, 质地较软, 取宫颈分泌物采用 PCR 方法检查 HPV6 型DNA(- )、11 型 DNA(- )、16 型 DNA(+)、18 型 DNA(+), 宫颈细胞学检查( TCT) 无异常, 在门诊行宫颈赘生物摘除术, 术后送病检示:镜下见鳞状上皮呈乳头状增生, 部分区域出现单个细胞角化, 因病变较浅, 疣状癌不能排除。于 2006 年 12 月 22 日收住院行实验室化验检查、胸片、心电图以及阴道彩超检查均无异常, 于
2006 年 12 月 25 日在骶麻下行冷刀宫颈锥形切除术, 宫颈 6 点处缝线标记, 送检宫颈组织病检报告为慢性子宫颈炎。7d 后出院, 2 个月后复查宫颈光滑, 阴道分泌物明显减少。2 讨论疣状癌是鳞状细胞癌的较少见的特殊亚型, 临床分为口腔、肛门外生殖器部位及跖部三型, 1948 年 Ackerman[1]首次报道了发生于口腔的疣状癌, 命名为 Ackerman 瘤, 并且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了描述, 提出这是一种生物学行为为良性的恶性肿瘤。
1966 年 Kraus 等[2]首次报道了 2 例发生于女性生殖道的疣状癌,1 例发生于外阴, 另 1 例发生于阴道。宫颈的疣状癌罕见, 呈外生膨胀性生长, 形成巨大菜花状肿物, 为一大而恶性的浸润性肿瘤, 其组织学形态却显示良性, 淋巴结转移少, 但可复发[3]。其病因至今不明, 但随着近年来对 HPV的深入研究认为疣状癌属于 HPV 相关性肿瘤, Prat[4]应用分子生物技术在外阴疣状癌患者中检测出 HPV6 型、16 型及 11 型的DNA。我们在以上 2 例宫颈疣状癌宫颈分泌物中, 应用 PCR 方法分别检测出 6 型、11 型及 16 型、18 型 HPVDNA。HPV 感染鳞状上皮在形态学上的共同特点是疣状或乳头状瘤样增生, 在临床病理活检中, 将疣状癌误诊为尖锐湿疣或息肉的原因主要是取材表浅或早期疣状癌病变范围小。如例 2 由于病变较小给病检带来一定困难。疣状癌细胞分化极好, 与鳞状细胞癌的细胞大小及核的异形性有显著性差异。但由于疣状癌局部浸润性较强, 其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 切除的范围和深度要足够, 术后不需进行放疗, 因此我们采用冷刀宫颈锥形切除术是为了手术的彻底性和标本的完整性。
[ 参考文献]
[1]Ackerman LV. Verrucous carcinoma ofthe oral cavity[J]. Surgery,1948,23(6):
670.
[2] Kraus FT, Perezmesa C. Verrucous carcinoma.Clinical and pathologic study
of105 involvingoral cavity, larynxand genitalia [J]. Cancer,1966,19(1):26-38.
[3] 连利娟, 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 第 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273- 283.
[4] Prat J.Patholog of vulva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and early invasive carcinoma
[J]. HumPathol 1991,22(9):877- 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