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着人体必需元素的代谢异常,其中包括钙、镁、锌、铬、硒、铜、铁等。人体新陈代谢有赖于酶的催化,因而也是代谢调控因素之一,而酶的活性与众多微量元素密切相关。一方面,某些微量元素是酶的结构成分,活性中心;另一方面,某些金属离子作为激活剂影响酶的活性.此外,机体内所有元素都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彼此相互影响,处于平衡状态.元素间的平衡一旦破坏,将会发生病理过程。而微量元素缺乏引起孕妇血浆中氧化与抗氧化失衡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J。
一、血硒含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具有很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①具有抑癌抗癌作用;② 对心脑血管病有防治作用;③能刺激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产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④能拮抗和降低某些有毒元素(如汞、镉、铊、砷等)的毒性;⑤具有抗氧化作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硒偏低,这必将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有害母体和胎儿健康,所以,正常妊娠妇女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应合理补充硒剂和维生素C。
Mahomed 等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白细胞内硒含量高于正常孕妇,而血浆硒低于正常孕妇。有研究显示孕妇血浆中硒浓度与红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呈明显直线回归关系,即随着血浆中硒浓度的升高其红细胞内GSH—Px的浓度也增加,因为硒是硒依赖性GSH—Px的组成部分,故能提高GSH—Px活性,加速分解和去除过氧化脂质,保护细胞免遭过氧化作用的损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硒明显低于正常孕妇,且血硒水平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明显负相关,而与GSH—Px正相关。脂质过氧化物和抗氧化剂的拮抗剂的损伤机制与硒等微量元素的代谢存在着内在关系。同时,这些可能与妊高症的病理机制有关。此外,脂质过氧化物和血浆氧化过程的失衡是细胞毒素损伤内皮细胞的机理 。
二、血铬含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三价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的营养作用。它通过形成“葡萄糖耐量因子(GTF)”或其他有机铬化合物,发挥生化作用和生理功能。但无机铬离子生物活性很小,且难以被胃肠道吸收和机体利用;通常补充铬剂数日后才能进入GTF发挥作用。另外,食品在精制过程中使含铬量显著减少。因此,以精米、精面、精糖为主要热量来源的国家和地区,居民普遍缺铬,尤其孕产妇由于特殊生理需要,缺铬更加严重。近年来,我国居民的食品结构也趋于精制化,使缺铬成为新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 :血清铬的含量,健康未孕妇女为26.75 ±11.56~mol/L,正常妊娠者为1.60 4-0.57p,mol/L,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0.86 4-0.03p.mol/L。说明正常妊娠妇女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均需适当补铬。除了必要时服用铬剂外,要食用含铬丰富的食物,如啤酒酵母、家畜的肝脏、牛肉、粗红糖、粗米、粗面等。
三、血铁含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铁作为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它参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的合成,并与酰酶A、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还原酶的活性密切相关。三羧酸循环中,有一半以上的酶需铁参与才能发挥生化作用,由此可见,铁不仅是造血的原料,而且还参与
体内的能量代谢。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病的基础是周身小动脉痉挛,从而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甚至心、肾功能损害。重者患者凝血因子消耗、血小板减少、有出血倾向 造成血液含铁增高。铁过剩使发生子痫的可能性增加,因此,对于贫血的孕妇实施处理时应慎重 。
四、血铜含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体内以铜酶的形式参与铁代谢,造血、胶原结缔组织形成等新陈代谢过程,铜蓝蛋白是最主要的铜酶。血清铜95%是以铜蓝蛋白的形式存在。正常孕妇在妊娠第4 W血清铜开始升高,胎盘形成后血清铜迅速上升,以后随着孕期的延长持续升高,至足月达到高峰;分娩时血清铜值开始下降,产后3~5 W恢复至孕前水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铜含量显著升高 。侧链硝基化白蛋白S—nitrosoalbumin(SNO—Alb)是血浆释放一氧化氮(NO血管舒张剂)的主要贮存库,而维生素C(Asc)和铜等过渡金属元素是SNO—Alb释放NO的必备条件,增加Asc/Cu时,SNO—Alb才会释放NO,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有较高水平的SNO—Alb,而Asc/Cu偏低。所
以,考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铜升高是引起Asc/Cu低的主要原因 J。也有研究认为 增加Asc也可以改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
五、血锰的含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是精氨酸酶、脯氨酸肽酶、丙酮酸羧化酶、RNA多聚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的组成成分;锰离子还能激活DNA多聚酶、羧化酶、磷酸化酶、醛缩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胆碱酯酶等的活性;锰还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遗传信息的传递。因此,锰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缺锰对机体将要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相反,体内含锰过多可影响多巴胺、乙酰胆碱、组胺、去甲肾上腺素,5一羟色胺等中枢神经介质的作用和代谢,也对机体造成损害。有研究显示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锰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妇女,因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应适当采取降锰措施。由于铁与锰相互干扰其吸收过程,所以应适当补充钙、磷和铁剂,即可达到降锰的作用。
六、血锌含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锌是人体多种金属酶类的组成部分,较为重要的酶有DNA、RNA聚合酶、胸腺嘧啶激酶等。体内含锌总量2000~2500rag,血液中约占12% ,其中75% ~85%分布于红细胞中。正常非孕妇女血清锌含量为0.9~1.1ms/L,妊娠后血清锌进行性降低,足月达最低值为0.55~0.84mg/L,妊娠期血清锌的降低主要与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胎盘主动转运、血液稀释及血浆皮质激素升高有关。众多学者研究表明⋯j,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锌的浓度较正常孕妇明显降低,并认为这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肝、肾功能受损,血浆总蛋白(包括与锌结合的蛋白质)减少有关;另有研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组织锌含量亦较正常孕妇胎盘组织锌含量低。在给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注射高活性心钠素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好转,血清锌的含量明显增高。对孕妇营养学调查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钙、锌的摄入较正常孕妇低,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有人认为血清锌的降低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但究竟是缺锌引起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还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起低锌,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Pagte【12j认为胎盘对锌的摄取与温度有关,锌先成为微绒毛边缘膜上的成分后进入囊泡内,受镉的影响。脐血清锌含量高低,主要取决于胎盘的转运功能,过期妊娠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易伴有胎盘功能减退,转运锌的能力也随之降低,脐血清锌含量低可以理解。Ha丌na M【13j等研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锌有升高的趋势,且患者血浆锌浓度与其半胱氨酸浓度正相关。
七、血钙含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维持正常的血钙浓度对于人体细胞功能、突触神经递质释放、蛋白激素的合成、分泌和代谢以及细胞内外酶的释放与激活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血钙浓度超过或低于正常值时,人体作为一个协调功能的整体,各组织器官相互配合,通过对钙代谢的调节,使人体内血钙浓度维持稳定正常水平。研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红细胞内钙浓度明显升高,推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细胞内钙升高相关。然而,细胞内外的钙离子平衡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钙通道的转运功能。
正常钙离子的代谢主要与三个方面因素有关 :① 甲状旁腺素( H)。② 维生素D。③ 降钙素和CGRP:降钙素与甲状旁腺素是拮抗剂。CGRP是降钙素基因改变过程中产生的,它作为独立的血管内皮舒张剂。孕期CGRP是否受钙离子动态平衡的影响还不清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钙离子水平与正常孕妇比较既有不变的报道,也有降低的报道 。与钙相似有矛盾的报道同样出现在 H和维生素D中。细胞内的钙在引起和维持平滑肌细胞阻力和血管阻力中起着重要作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着细胞内钙代谢异常,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由于细胞内钙增加的生化机理还不能被确定。目前的研究认为未孕妇女钙摄入量和血压之间没有关系 16]。1980年Belizan第一次提出钙的摄
入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流行病学关系,认为钙摄入量充足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低,并且得到了随机临床实验的印证。同时,在低钙饮食的人群中钙制剂可以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人群的发病率 。有研究表明子痫前期一重度发展为子痫的可能性为86% ,子痫对母婴的危险性更大,而补钙可以改善子痫的发生。
八、血镁含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研究表明,正常妊娠时,血清镁离子的浓度低于非孕妇女,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清镁的浓度不一定呈低值,有时甚至较正常孕妇增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变化主要与细胞膜上ATP酶的钠泵功能有关,此酶依赖Mg“ ,其活性决定于细胞内钙、镁的浓度。有人认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可能存在某些未知因素妨碍血清镁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这或许与微量元素钼、铬等过量而拮抗镁进入细胞有关。亦有人提出血钠过高会使细胞发生水肿,开放钙进入细胞的通道,从而抑制镁的进入。某些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即使血清镁水平很高,甚至达到中毒剂量,但细胞内镁水平仍然很低,影响依赖Mg ATP酶的钠泵功能,病情改善不明显 。因此,常规应用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无显著效果者,应适时改用其它有效措施 。但另有研究 显示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ATP酶活性无明显改变,提示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体内镁不存在转运障碍,而是处于低镁状态。
缺镁引起钙在细胞内外的重新分布与结合,游离钙之间的失衡导致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的升高,引起血管收缩。
九、血镍含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镍在体内主要是维持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