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避孕针(injectable contraceptive) 是长效激素避孕的方法之一。用于注射的甾体激素为其酯类,从物理学上采用微晶体而有长效作用。目前常用注射避孕针有单方孕激素和复方雌、孕激素制剂两种。单纯孕激素类有:醋酸甲羟孕酮避孕针(DMPA ,狄波- 普维拉) ,每支150 mg ,每3 月肌内注射1 次;炔诺酮庚酸酯避孕针(MET - EN) ,每支含200 mg ,每2 月肌内注射1 次。复方雌、孕激素类有:复方己酸孕酮避孕针(避孕针1 号) ,每支含己酸孕酮250 mg 与戍酸雌二醇5mg ,每月肌内注射1 次;改良复方甲地孕酮避孕针(美尔伊) ,每支含甲地孕酮25 mg 与17 雌二醇315 mg ,每月肌内注射1 次; 复方庚炔诺酮避孕针( HPR102 ,mesigyna) ,每支含庚炔诺酮50 mg 与戍酸雌二醇5 mg ,每月肌内注射1 次;复方醋酸甲羟孕酮避孕针(lunella ,月纳) ,每支含醋酸甲羟孕酮25 mg 与环戍丙酸雌二醇5 mg ,每月肌内注射1 次。
  注射避孕针的避孕效果好,给药简便,而且避孕高效。特别适用于:那些容易忘记或不易正确掌握服用口服避孕药方法的妇女;需要采用高效的避孕方法控制生育,又愿意选择以注射方式避孕者;对采用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等避孕方法不适应者;有严重高血压、血管栓塞性疾病史,不适合用有雌激素成分的避孕药者,可选用单纯孕激素避孕针;禁忌妊娠的慢性病者,注射避孕针对已有疾病无不良影响,并与治疗用药无相互作用,如结核病、慢性肾脏病和智力迟钝等;有贫血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又需避孕者,对贫血有改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治疗作用;哺乳期需采用避孕措施者。
  1  主要不良反应
  注射避孕针虽然安全有效,但可因药物种类、剂量、用药时间以及个体的反应等出现不同的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1  月经紊乱 包括不规则出血、月经量多、点滴出血和闭经。这是单纯孕激素制剂的最主要的副反应。
  1. 2  体重变化 用孕激素注射避孕针的妇女可能出现体重增加,增加的体重是由于体内脂肪增加,而不是液体贮留。
  2  罕见不良反应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大量临床使用证实,避孕针是安全可靠的,虽有不同的不良反应报道,但这些不良反应是否由避孕针引起,至今仍有争议。且不同避孕针的研究报道非常不均衡。现概括如下,以供参考。
  2. 1  骨密度变化 避孕剂量的DMPA 可以抑制卵巢排卵,使雌激素分泌维持在卵泡早期水平。长期使用DMPA 与骨密度的关系目前结论不一。从绝经后妇女的资料表明,DMPA 与雌激素合用对骨密度是有益的影响。长期使用DMPA 者对骨密度可能的变化尚未确定,复合甾体避孕药对骨密度可能的影响,需要大规模长期的流行病学研究来准确地评价风险。
  2. 2  抑郁 在长效避孕针的诸多不良反应中,抑郁、焦虑是较少见的。长效避孕针与抑郁的关系目前结论不一。因此而停用率为017 %。
  2. 3  脂代谢变化 以往一直认为甾体避孕药影响脂代谢主要是雌激素的作用。近年来,发现由于孕激素有拮抗雌激素的作用,且含雄激素活性,因此也可以改变正常的脂代谢。认为长效避孕针可导致脂质、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正常代谢发生改变,尤其是与心血管密切相关的HDL2C ,用药后其水平下降,与用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但仍在临床正常范围,无明显临床意义。且停止用药后,HDL2C 水平迅速恢复。但对年龄较大、有高血压、高血脂趋向的妇女应慎用。
  2. 4  血清酶升高 有人对使用DMPA 的妇女用药前后的各项血生化指标作检测,表明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认为长期使用DMPA 对肝功能无影响。WHO 的一项研究表明,使用DMPA 虽然偶有用药后引起转氨酶升高者,但一般即使应用大剂量治疗子宫内膜癌也不影响肝功能。
  2. 5  糖代谢变化 我国“六五”攻关课题组也报道Mesigyna 对糖代谢无明显影响。LUNELLA 对血糖及胰岛素反应均无显著影响。在6 个报道LUNELLA 对糖代谢影响的研究中,均未发现对糖代谢的有害影响。胰岛素依赖和非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患者( n = 11) 已使用LUNELLA 9 个月,在糖代谢的控制和维持体重方面都无新问题。
  2. 6  凝血及纤溶系统变化 WHO 一项研究报道,DMPA 与NET2EN 均不增加血栓性和其它循环系统疾病的危险,甚至用大剂量DMPA 治疗肿瘤患者时,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均无变化。提示妇女长期使用避孕针后血浆中凝血和纤溶参数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虽然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但观察到相关变化在凝血系统的意义,并不增加使用针剂妇女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对纤溶系统没有明确作用。对用药妇女不具有显著临床病理意义。
  2. 7  乳汁 有人对1985 例中国妇女使用DMPA 共20772 妇女月的观察发现, 其中714 例哺乳妇女有117 %自觉乳量增加,913 %自觉乳量减少,8819 %认为DMPA 对哺乳没有影响。尽管它含有雌激素,很可能LUNELLA 对泌乳是无影响或好的影响,因为其雌激素水平是类似正常排卵月经周期的雌激素,而不像口服避孕药是连续的雌激素水平。已有报道,在产后5 天内给DMPA 避孕未见对哺乳婴儿有任何影响。使用口服避孕药怀孕的妇女也未对婴儿生长、疾病、智力产生影响。为减少新生婴儿接触乳汁中甾体,建议在产后6 周前不给予LUNELLA。
  2. 8  阴道分泌物及性欲 使用长效避孕针因性欲减退停用率为019 %。研究报道表明,7113 %的哺乳妇女和6519 %的非哺乳妇女觉得性生活没有受到影响。其他则有性欲增加或减少。
  2. 9  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 在长效避孕针使用中头痛、头晕、神经过敏、失眠的病例虽较少,但陆续都有报道。与使用口服避孕药或宫内节育器所报告的类型和频率相似。
  2. 10  腹痛、痤疮、黄褐斑及其他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还包括:胃肠道的恶心、呕吐、胃纳差、腹泻、腹胀、腹痛;皮肤和粘膜的痤疮、皮疹、寻麻疹、瘙痒等,发生率均极低,约在1 %或更低。
  2. 11  过敏反应 非常罕见。使用LUNELLA 妇女未报道过过敏性的呼吸反应,极少的反应是在皮肤,即荨麻疹、瘙痒、疹子,反应原的性质(药物、赋形剂、或环境) 尚未检测出。
  3  防治原则
  为了减轻避孕针的副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妇女选择避孕针时,建议向专科医生做详细咨询,了解可能出现不良情况;医生应严格按照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使用对象;避孕针的使用应充分做好知情选择;使用中若有疑问应随时咨询,及时解决,及时停用。具体防治原则如下。
  3. 1  严格按照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使用对象 禁忌证:以往有严重动脉性疾病或目前有很高的风险;以往用口服避孕药出现过严重副反应,且不清楚是否由于雌激素所致;不明原因的生殖道流血;糖尿病或糖耐量试验异常;可疑或确诊妊娠;最近有滋养叶细胞疾病;停药后1~2 月内打算妊娠;不愿意或不可能每1~3月按时接受注射者。
  相对禁忌证: ①动脉性疾病的风险度较高者(35岁以上吸烟,高血压需用药控制) ; ②甾体激素依赖性癌症患者,听取肿瘤医师建议; ③活动性肝脏疾病患者,此方法可用于非严重异常肝功能但能作认真监测者; ④月经不规则或闭经者; ⑤严重肥胖者; ⑥严重抑郁者; ⑦近绝经期妇女,因可引起不规则出血而导致不必要的诊断性刮宫。
  3. 2  根据不同药物和剂量的避孕针,严格按照注射第1 针的时间和以后注射的间隔时间,否则易造成失败而妊娠。第1 针在月经周期的前5 天之内,否则当月不一定能抑制排卵,需加用其他避孕方法。有的避孕针首次需要加量,如我国的注射避孕针Ⅰ号,否则失败率增高。
  3. 3  预约下次注药时间,避免因延迟注药造成避孕失败。
  3. 4  个人不适用性 对于不愿意注射方式避孕,或对月经周期的规律性特别重视的妇女不适用。
  3. 5  月经紊乱 这是单纯孕激素避孕针最大的缺点,但配伍雌激素的每月注射的复方避孕针则不太明显。因此,在接受人群中对月经改变的心理承受能力与继续接受注射避孕针有很大关系,医务人员需要作更多和更好的咨询工作和医疗服务。避孕的可接受性通常以续用率来了解。许多避孕针的研究报告不尽一致,有些甚至差异相当大。这与注射避孕针的种类、剂量,所发生的副反应程度,受试者的社会文化背景,接受咨询和医疗的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般来讲,影响受试者可接受性的最大问题是注射避孕针引起的月经紊乱。因此,加有雌激素成分的复方避孕针能很好控制月经周期,出血副反应较少,对增强可接受性和提高续用率具有重要作用。据报道,在美国首次复方甲羟孕酮注射避孕针的Ⅲ期临床试验表明,仅215 %因子宫出血而停用。还有研究者通过对1103 例使用复方甲羟孕酮避孕针的妇女用世界公认的问卷作调查,并与新的口服避孕药(Ortho - Novum7/ 7/ 7) 作比较,两组都有90 %以上的使用者愿意将此避孕方法推荐给朋友,表明具有很好的可接受性。已有许多研究证明,重视对受试者咨询和医疗服务,有利于提高注射避孕针的可接受性,增高续用率。为了提高注射避孕针的可接受性,对咨询可概括为6个步骤: ①比较各种避孕方法特点,供受试者作出避孕方法的选择; ②合理选择适合于注射避孕针的妇女; ③介绍选择的注射避孕针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④提出该注射避孕针可能出现的副反应; ⑤对应用注射避孕针出现的月经改变、体重增加等副反应进行咨询和处理;③约定重复注射的时间。
  注意随访,每次注射时应询问受试者的情况,并作血压、体重的检查,必要时作妇科检查。讨论有关的副反应和问题,消除受试者的疑虑,并对副反应作出必要的处理。对复方雌—孕激素长效避孕针使用者出现经期延长7 日以上者,可口服短效避孕药,每天1~2 片,连服至该周期注射避孕针时止。不规则出血可酌情加用雌激素或雌孕激素,无效则停药。月经过多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诊断性刮宫。据WHO 的统计,注射DMPA 者中需用雌激素治疗的病例仅015/ 100 妇女年,而且随医生经验的增加,雌激素使用减少。据20 个国家的35 位研究人员对使用DMPA 和庚炔诺酮注射避孕针发生月经紊乱的治疗经验介绍于下。
  3. 5. 1  闭经的处理 强调治疗前咨询,充分解释,随访时消除顾虑。如有其他症状或患者顾虑较大者应做阴道检查及妊娠试验。闭经持久忧虑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