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医学技术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每位妇科医师对所从事专业的有关治疗方面的特殊的医学伦理要求有所了解,妇科手术诊疗工作有着不同于一般科室的医学伦理要求。通过对妇科手术前、中、后三个时间段的不同伦理要求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只要妇科的医护人员能以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在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技术的同时,倡导在医务人员中对医学伦理学的学习,在对人高度尊重的基础上认真履行医护职责,一定能使每位妇科患者的手术治疗全过程符合医学伦理要求。
  〔关键词〕妇科;手术;治疗;伦理要求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因妇科疾病进行手术治疗的范围日趋广泛,手术的难度、精度和危险越来越大,新的医学技术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这样要求每位妇科医师对所从事专业的有关治疗方面的特殊的医学伦理要求有所了解。
  妇科医师的服务对象都是女性,涉及生殖器官、隐私和婚姻、家庭、生育等,与之相关的不仅是患者本人,而且与患者的家庭、子女和社会有关,从而使妇科临床工作有覆盖面广、社会性强、风险性高、技术性精、责任性大、获利性显等特点,所以妇科手术诊疗工作有着不同于一般科室的医学伦理要求。
  1  手术前的伦理要求
  1. 1  是否需要实施手术必须遵循必要原则,即手术确实是需要做的,也就是手术适应症的问题。作为医师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权衡利弊,即在当时的条件下,只有手术才是最理想、现实和有希望的治疗方法,凡是可做可不做的手术,术后也无希望、甚至会加速病情恶化或患者死亡的手术,需要手术但不存在手术条件的手术都不应当去做,不得违背医德贸然去做非必要实施的手术。如前所述,妇科手术获利性显,有些医师甚至医院单纯追求所谓的医疗指标或经济利益随意放宽手术指征,有的在根本不具备手术条件的卫生所(室)实施手术,这些都是有悖于医学伦理的。
  1. 2  手术方式与麻醉方法的选择应遵循最优化原则,其作为临床诊治的最普遍、最基本的伦理原则,是指在选择和实施诊治方案时,尽可能用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效果,使诊治达到最佳程度。最优化原则的伦理意义在于为医师树立一个医学———伦理价值目标,强调培养医师动机—效果、目的一手段、科学理性—人文理性协调统一的现代临床诊治观念和主体素质,指导医师追求诊治的完美境界。安全可靠是医师手术追求的另一目标,任何手术对患者来讲都具有一定的组织破坏性,所以术式和麻醉方法的选择都应最大限度的避免副损伤或将其损伤降到最低点,要求妇科手术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尽量保留生育功能和性功能。如:子宫肌瘤手术能核除就不要切除子宫,能子宫次全切就不要全切。痛苦和消耗最小也是医师手术追求的目标所在,痛苦指的是患者肉体上的痛苦,而消耗除了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消耗,也要考虑到患者经济负担,医师应根据术前患者具体情况通盘考虑,才是符合医生道德伦理的。
  1. 3  手术前与患者或其家属交换意见,在决定要实施手术、制定手术方式和麻醉方法上应与患者或其家属交换意见,这是对患者知情权的尊重,也可避免将来医疗纠纷的发生。术前与患方相关人员认真协商讨论,讲清手术的利弊,如患者丈夫对妻子的子宫切除有顾虑,应通过术前医患双方交谈使丈夫对妻于的疾病了解、理解并支持。同时应注意严格保护性医疗制度,对患者隐私应保密。临床医疗是医学科研成果的应用,所以临床医疗行为也是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这些禁忌就成为医生作为一种职业所特有的职业道德。这不是“医学伦理”,而是“医生伦理”。例如医师把就诊学生的宫外孕一事报告给所在学校领导或辅导员,就违反了医生的职业道德,如果医生因为可能泄漏隐私而失去患者信任,使患者不得不对医生有所隐瞒,对诊断是非常不利的,医生不应兼负对患者进行道德监督的责任,这是一个重要的禁忌。
  1. 4  手术前应对患者心理上的反应给予一定的心理安慰。这是由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决定的。妇科疾病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和老年患者,因性器官疾病就医,除疾病本身痛苦外,常常出现一些特殊的心理活动:羞涩心理,如因未婚同居导致异位妊娠或意外妊娠等。猜疑心理,如对手术本身或手术将要切除生殖器官的心理负担,产生心理缺失感,担心手术会影响性生活、夫妻感情、生育和家庭的稳定。抑郁心理,由于患病部位的特殊和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不轻易向外人诉说疾病所致的痛苦,终日郁郁寡欢。烦躁心理,这是多方面的因素所致,如内分泌影响、住院后环境改变等,患者常感情绪不稳、容易激怒,疾病的折磨再加上手术,对患者的确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术中配合和术后恢复。现在术前收受“红包”现象,手术者对“红包”的退与留往往对患者的心理作用影响很大,一些手术者若退还不掉,可请第三者将“红包”中的现金交到患者的住院费中,待其出院时将交费条还与患者。术前医护人员也可在不妨碍保密原则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使其平稳度过手术前的等待期,增强信心,打消顾虑,以利手术。如术前手术室的护士进行术前探视病人,给患者以心理安慰,相关医学知识宣教,生活照顾等,减轻患者痛苦,安全度过手术期。
  2  手术中的伦理要求
  2. 1  术中各级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从最简单的着装规范,刷手达标等项目做起,将感染降到最低。
  2. 2  严格执行手术操作的流程,尽职尽责,对不同婚姻状况、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以及不同经济状况的患者实施手术时应一视同仁,操作态度严肃,技术精益求精,不得讨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更不能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手术室,同时,也不能将病人的隐私做为笑料传播。在我们术后回访中就有患者反映手术时手术室象个“自由市场”,医护麻醉三方大声说话,非常热闹,全然不顾患者的感受。
  2. 3  术中遇到意外状况或与术前诊断不符的情况时,应本着科学的态度,沉着、果断、灵活,不得因手术时间的长短、个人私事或顾及个人荣誉等,而对患者不负责任,潦草完成手术;有些在出现术中误伤邻近脏器时甚至发生掩盖事实真相的事件,令人痛心,有悖于白衣天使的神圣职业。
  2. 4  关腹前后手术台上台下各级人员均应严格清点器械纱布等物品,待手术前后各个物品数字完全吻合时方可关腹,结束手术,医护麻醉应与患者同时离开手术室。若草率行事,手术台上下的工作人员不当面点清,仅凭感觉,则是不负责任不道德的,象妇科手术中阴道填塞的纱布、开腹手术时的腹纱及手术器械的遗留等等,这些都是有血的教训。
  2. 5  对手术者应有一定的伦理要求。手术者不能不顾个人能力和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争抢手术,有一定声望的医师不能出于对自己名利的考虑或以保证手术质量为借口,控制一些高、精、尖、难的手术,压制同行,忽视对下级医师的培养;同时,手术者又不能把存在一定难度的手术推给不具备操作该手术能力和资格的医师,本着对医患负责的态度,作一名具有高尚职业伦理道德的医师,做名副其实的“名医”。
  3  手术后的伦理要求
  3. 1  严格重视对手术患者术后的观察、护理和临床必要的处理,及时发现并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不能错误的认为,手术结束就万事大吉,手术只是整个治疗中的某一阶段,而不是治疗的结束。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可发现一些术中的误差,及时补救。
  3. 2  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术后伦理要求之一。有些患者特别是摘除生殖器官的患者,或未婚导致宫外孕,或计划外妊娠的患者易出现心理上的烦恼与困惑,导致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应及时给予心理上的疏导。
  3. 3  术后对家属的心理变化应及时洞察。这些现象常出现于术中改变了手术方式,影响患者以后的生育功能或性功能,家属因没有思想准备而表现出对妻子不满、嫌弃,甚至断绝经济支持,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间接导致手术失败。作为主管医师应及时发现这种情况,给予必要的解释开导,使患者及家属能科学的看待疾病,配合治疗,战胜疾病,共度难关。
  作者认为,只要妇科的医护人员能以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摒弃其冷漠态度,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同情和尊重,以亲情事医,以友情事医,对患者的内心世界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给予高度关注;在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技术的同时,倡导在医务人员中对医学伦理学的学习,克服重“病”不重“人”的现象,在对人高度尊重的基础上认真履行医护职责,一定能使每位妇科患者的手术治疗全过程符合医学伦理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艳,卢文军,施卫星1 对我国现行术前签字制度的思考J 1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 ,16(3) :32 - 32
2  逯改1 论患者隐私权的伦理价值J 1 医学与哲学,2002 ,23(12) :26 - 28
3  王德彦1 论知情同意的本质及其要素J 1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 ,1495) :24 - 25
4  张超英1 医患互动与医德行为J 1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 ,15(6) :10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