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1998年日本国民营养调查,20-29岁女性的能量中,脂肪占34%,比理想的20%~25%有较大幅度升高,营养缺乏已基本解决,代之而来的是营养过剩所致的非感染性慢性疾病,孕妇胎儿的营养指导也发生明显变化。
妊娠20周前,胎儿体重增加较缓慢,20-38周胎儿体重急骤增加,38周以后体重增加又减慢。
孕妇不仅要供给胎儿在体内发育的营养需要,其自身也需要储存多量营养索。妊娠时,母体内分泌系统发生显著变化,与此相应的代谢机构也发生明显改变。如24小时基础代谢,从妊娠韧的23 kcal/l~(与非妊娠期基本相同),至妊娠6个月开始升高,妊娠7个月时增至24 kca1以哂1988年日本产妇人科学会营养问题委员会报道,妊娠末期母体体重增加分别是:胎儿、胎盘、羊水4.0 kg,子官哥L房1 kg,循环血量1.5g,组织液1,5 kg,母体脂肪储存3g。各营养素的储存量:水分约7.2 (其中胎儿2.35 kg、胎盘0.4 g、羊水0.3 g,蛋白质约0.93 g(其中胎儿0.45 g、胎盘0.06kg),脂肪约3.3 kg(其中胎儿0.3 kg、胎盘0.005 tm)。糖类以糖原形式储存在母体肝、子宫肌肉、胎儿肝等处。总之在妊娠中期,母体将营养物作为脂肪来同化储存,妊娠晚期则将脂肪分解转向异化。胎儿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母体供给葡萄糖,妊娠末期胎儿,按体重lmin需葡萄糖6 nag,一日量需30g。妊娠期体内蛋白质代谢,同化和异化均活跃,蛋白质储存量前半期为188.2g,妊娠后期为925.9g。
日本第六次改定日本人的营养所需量,即食物的摄取标准,是以增加普通营养需要量,减少或去除非感染性疾病的危险,作为指标制订的。从预防营养缺乏症的观点出发,测定特定年龄层或性别群体的必需量,推定满足这些群体50%人的必需量的一日摄取量,作为平均必需量。营养所需量是满足特定年龄层或性别群体97%-98%人一日必需的充足摄取量。
原则上是以平均需要量+2/卜标准差表示,目的是既要防止营养摄取过剩,又要预防营养缺乏或营养摄取不平衡。对孕妇、哺乳妇女的营养所需量,是在相应年龄层的所需量加上妊娠、泌乳的能量消耗即附加量。如相应年龄层的所需量是1 800kcal,加上附加量(妊娠)350 kcal。哺乳妇女每日泌乳量750ml,母乳的能量是平均0.65 kcal ml,故哺乳妇的能量是1 800 kcal+600 kcal。孕妇蛋白质是在非妊娠时55g基础上加10g。哺乳妇女加20g。孕妇脂肪能量比率增加5%以内:胎儿的发育成长,依靠孕妇的能量储存和能量代谢。近年由于孕妇的生活方式、环境、嗜好等非营养学的因素变化,如何科学地指导营养和饮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