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近年估计,其5年患病例为150余万,其中100余万在发展中国家,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每年新患病例为13.15万,约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总数的1/3。宫颈癌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行为危险因素,诸如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口服避孕药、吸烟、多孕多产、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营养不良及配偶性混乱等。2、生物学方面,包括细菌、病毒和衣原体等各种微生物的感染。3、遗传易感性。
尽管宫颈癌是威胁妇女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危险,但它是感染性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疾病,这是因为: 1、目前已认识、了解其发病原因主要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 2、认 真、定期地普查,积极地处理癌前病变,可以阻断疾病的发展,预防宫颈癌,特别是中、晚期宫颈癌的发生; 3、早期诊断,可以达到治愈。所以宫颈癌的筛查和预防显得尤其的重要。 我国早在1958年即开展子宫颈癌和妇女病的普查,尤其在少数坚持定期开展连续性普查的城乡,如北京、上海、江西靖安县等地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经验,为在全国开展这项工作奠定了基础,我区自2003年开展宫颈癌和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工作,体会如下。
一、宫颈癌和妇女病普查早治的重要意义
1、筛查是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主要手段。各国的实践均证明普查可降低宫颈浸润癌的发生和死亡,原因在于宫颈癌有一系列的前驱病变,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宫颈癌,大约需10年时间。这些癌前病变可存在多年,而且宫颈具有有利的解剖学位置,易于暴露,便于观察、触诊及取材,如能在癌前病变阶段被发现,即可进行进一步治疗或检测。早期宫颈病变的治疗效果远比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好得多,据报道宫颈癌的五年生存率是67%,宫颈早期癌90%,而宫颈原位癌则几乎100%。因此通过普查可以达到早诊早治,降低宫颈浸润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结合普查,有利于开展流行病学、病因学的综合研究。通过定期连续性而不是一次性的普查早治,可以调查宫颈癌在人群、地理、时间上的分布,并掌握发病和死亡的动态变化。同时反映风俗习惯、经济条件、环境卫生、各种疾病与宫颈癌发病的关系。为宫颈癌流行病学、病因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3、通过定期普查,为开展宫颈癌癌前阶段阻断的研究提供了现场和条件。
4、普查工作还可以促进计划生育和妇女保健工作。
宫颈癌普查宜与计划生育和妇女保健结合来进行。我区5年来进行妇女病普查62860人次,治疗慢性宫颈疾病11220人,宫颈癌前病变320人,原位癌29人,Ⅰ期或Ⅱ期宫颈癌11人,子宫卵巢肿瘤1608人,为1100人进行了计划生育四种手术。因而普查又是搞好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普查早治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防癌普查具有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耗费人力物力较多,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因而必须做到广泛细致的宣传,有严密的组织,周密的计划,充分的准备,方能保证高质量完成普查早治任务。
宣传是搞好普查普治的开路先锋。既要做一般的宣传,又要做个别针对性的宣传。采用多种形式,宣传防癌的意义及科学知识,大造“抗癌运动”的舆论,使之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组织工作宜健全、周密、细致。要做好以下工作。
1、健全防癌组织领导 。
2、制定周密的普查早治计划,包括培训、查治、健网、科研等内容,有长计划,短安排,最终达到降“两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计划由政府下达,从组织上保证计划的实施。
3、普查前举办宫颈癌普查早治学习班。进行现场练兵,务求做到五统一(即认识、调查卡片、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统计方法)。
办学习班前应将宣传材料、妇女病普查卡及表格印刷好,药品、器械、敷料等一应准备齐全。普查中力求做到五结合。即普查与普治;普查与计划生育;普查与防治妇女病;普查与科研;普查与健网相结合。
三、普查的方法
1、普查的对象
我国宫颈癌的发病通常在35岁以上,高峰年龄45-59岁,近年来,由于HPV感染增加,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发病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委托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组织专家制定《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其中已初步制定的“宫颈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引”建议,对任何有三年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妇女应进行宫颈癌的筛查。
3、普查间隔
国内外尚无统一规定,一般可根据宫颈癌自然史和人力物力条件加以考虑。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筛查起始年龄为25-30岁;经济欠发达地区,筛查起始年龄在35-40岁。对于高危妇女人群,筛查起始年龄应相应提前。筛查间隔为每年1次,连续2次细胞学筛查均为正常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时间至3年。若连续2次筛查均为正常者,可延长筛查间隔时间至5-8年。
三、普查内容
1、询问病史,按全国宫颈癌协作组制定的“妇女病普查卡”逐项询问填写。
2、常规作妇科内外生殖器检查。
3、液基细胞学检测方法 液基细胞学检测仪购自美国新柏氏公司。用毛刷取宫颈管内及鳞柱交界处细胞置于保存液中,按仪器操作说明制片、95%乙醇固定,巴氏染色。由病理医生最后诊断。根据病变程度,按照TBS分类法,结果分为正常细胞、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癌5种。细胞学阳性诊断是指ASCUS及以上的病变。
4、阴道镜检查 TCT回报ASCUS以上者行阴道镜检查。先用棉签擦去宫颈表面及阴道内分泌物后,观察鳞柱交界及血管,再于宫颈表面涂3%醋酸溶液30~60s后镜下观察,出现白色上皮、镶嵌、点状与各种异型血管、脑回状改变为异常转化区。接着行碘溶液试验,柱状上皮、未成熟化生上皮、角化上皮、非典型上皮碘不着色为碘试验阳性区。
5、阴道镜下活检部位选择 选择阴道镜下病变最严重处进行多点活检,正常转化区则常规取移行带3,6,9,12点处。移行带上移行宫颈管搔刮术。
6、病理组织学检查 根据病变程度,分为慢性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1级(CINⅠ)、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INⅡ)、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INⅢ)、癌。
7、宫颈锥形切除术,主要用于进一步明确诊断,细胞学多次阳性,而活检未能证实者,久治不愈的慢性宫颈炎患者。
8、三联早期诊断法:我们在防癌实践中,将临床、细胞、病理等多种手段综合应用,初筛与精细诊断相结合,创用“三联早期诊断法”。
Ⅰ联:常规对宫颈局部进行严密的肉眼观察,对宫颈重中、度乳头状糜烂,颗粒样增生,菜花样增生,宫颈息肉,息肉样增生,宫颈白斑等给予TCT检查。
Ⅱ联:凡单纯HPV 阳性、病理诊断无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者,应在6个月后复查宫颈细胞学,12个月后复查HPV。细胞学正常者6个月后再复查细胞学;细胞学提示诊断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或鳞状上皮内病变者以及复查HPV阳性者均应进行阴道镜检查;不管宫颈局部如何,均在碘试验下行宫颈活检术及颈管搔刮术,复查HPV阴性者可在1—2年后复查宫颈细胞学和HPV 。
Ⅲ联:凡病检确诊宫颈非典型增生Ⅱ、Ⅲ级者,常规行宫颈锥形切除术,对切除圆锥进行病理检查。
四、早治方法
按照一、二、三级预防的要求,抓好以下工作。
1、积极治疗宫颈慢性疾患,是实现一级预防阻断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对象,应予积极治疗。常用冷冻、激光等方法。
2、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是阻断宫颈癌发生实现二级预防的主要对象。高危型HPV感染不伴宫颈病变的,6个月后复查细胞学,1年以后复查细胞学和HPV。CIN-I阴道镜检查满意的治疗,有糜烂病灶的冷冻、电灼、激光等物理治疗。6个月后复查细胞学,如无异常1年以后复查细胞学和HPV。如细胞学结果>ASCUS或高危型HPV阳性,都需要阴道镜检查。CINII、III的处理 ,阴道镜检查满意的CINII可选择LEEP或物理治疗, CINIII应行宫颈锥形切除,根据锥切病理选择进一步治疗方法,随访:每3-6个月的细胞学或细胞学加阴道镜,连续3次正常后,可选择每年1次的细胞学或细胞学加阴道镜随访。
3、子宫颈癌:是实现三级预防的主要对象。
4、对其他妇科病:应有计划地安排治疗,查治紧密结合。
宫颈癌是由癌前病变逐步发展形成的,从癌前病变发展到宫颈癌大约需要8-10年时间,因此只要患者细心观察,就有充足的时间去发现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可以治疗的,而且预后较好,还能为未生育患者保留生育功能。从这个角度看,宫颈癌并不可怕,它是一种可预防、可治愈的疾病。 虽然现代医学有很多先进的治疗手段,但人类对于恶性肿瘤治疗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因而,宫颈癌最好的治疗是预防,防治的关键在于:育龄妇女应该注意经期卫生,避免过早性生活,提高防范意识,杜绝性生活混乱;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终止其向宫颈癌的发展。我区坚持5年普查早治,基本控制了晚期宫颈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