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状况。方法 按修正的美国生育协会(RAFS)分类法将38例内异症患者分为3组:Ⅰ、Ⅱ期13例(Ⅰ、Ⅱ期组),Ⅲ期15例(Ⅲ期组),Ⅳ期10例(Ⅳ期组),其中合并有不孕的13例;另设对照组(21例)。应用玫瑰花环试验和聚乙二醇沉淀法,检测各组血液中红细胞补体C3b受体花环(C3bRR)、免疫复合物花环(ICR)、红细胞补体C3b受体花环促进率(RFER)、花环抑制率(RFIR) 4项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内异症各组C3bRR、ICR及RFER均降低(P<0.05或P<0.01),而RFIR与CIC均升高(P<0.05)。另外,这5项指标在内异症各组间均无差异(P>0.05);在内异症未合并不孕与合并不孕者间,亦无差异(P>0.05)。结论 内异症患者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减少,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增加,由此引起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降低,这与内异症的发病可能有关。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 红细胞 免疫,细胞 受体,补体3B  玫瑰花结形成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病因与发病机理仍未完全清楚。1987年Gleicher提出,内异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迄今为止,内异症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涉及到了白细胞免疫的各个方面。本研究通过检测内异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4项指标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以了解其红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并从红细胞免疫方面探讨内异症发病的机理。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收集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附属湘雅医院妇产科自1995年8月至1996年5月经剖腹手术或腹腔镜检查证实为内异症的患者,共38例,术前1月内未患感染性疾病,未使用免疫抑制剂,临床表现及胸部X摄片、生化检查提示无结核、肿瘤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功能正常。按1985年修正的美国生育协会(RAFS)分类法分为3组:Ⅰ、Ⅱ期13例(Ⅰ、Ⅱ期组),年龄23~43岁(平均34.2岁);Ⅲ期15例(Ⅲ期组),年龄25~45岁(平均35.4岁);Ⅳ期10例(Ⅳ期组),年龄25~44岁(平均34.7岁)。对照组选自同期在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初次献血的女性献血者,共21名,年龄22~42岁(平均33.8岁)。4组间年龄无明显差异。 
  内异症患者中,合并不孕13例(不孕组),年龄25~45岁(平均35.5岁),另25例无不孕史(非不孕组),年龄23~42岁(平均34.3岁)。两组间年龄无明显差异。 
  二、方法 
  每例均空腹抽取肝素抗凝血3 ml,供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4项指标与CIC。 
  1.红细胞补体C3b受体花环(C3bRR)实验:按文献[1]进行,用以测定红细胞补体受体活性。在高倍镜下计数200个红细胞,以1个红细胞结有2个或2个以上的酵母菌为1个花环,计算出花环百分率(下同)。 
  2.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ICR)实验:按照文献[1]进行,用以测定红细胞膜粘附免疫复合物的能力。 
  3.红细胞补体C3b受体花环促进率(RFER)测定:按文献[2]进行,并按下式求出RFER。 
RFER(%)=[(58℃灭活血清组C3bRR-生理盐水组C3bRR)/生理盐水组C3bRR]×100% 
  4.红细胞C3b受体花环抑制率(RFIR)测定:按文献[3]进行,并按下式求出RFIR。 
RFIR(%)=[(58℃灭活血清组C3bRR-室温血清组C3bRR)/58℃灭活血清组C3bRR]×100% 
  5.CIC测定:按王艾丽等[4]建立的方法并加以改进,于测定管加聚乙二醇液3 ml,对照管加硼酸盐缓冲液(BB) 3 ml,两管均加待测血清0.1 ml,振荡1分钟,4℃过夜。用722型分光光度计(波长450 nm)测吸光度(A)值,用BB管调零。以A×100为待测浊度值。 
  三、统计学处理 
  测定结果用±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与t检验。 
结 果 
  一、红细胞免疫功能各项指标及CIC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内异症各组C3bRR、ICR与RFER均降低(P<0.05或P<0.01),而RFIR与CIC均升高(P<0.05)。另外,各项指标在内异症3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4项指标(%)及CIC的比较 组别总例数C3bRRICRRFERRFIRCIC
对照组2116.1±5.74.5±1.665.2±16.713.7±5.232.5±9.0
I、II期组1311.9±4.5*3.4±1.2*47.4±12.9**20.0±7.8*39.6±10.9*
III期组1512.3±4.7*3.1±1.3**50.0±13.3**19.1±6.6*41.0±12.1*
IV期组1010.6±3.5*2.9±1.1**45.8±16.3**18.8±7.2*43.0±9.8*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二、内异症并发不孕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及CIC测定结果 
  红细胞免疫功能各项指标及CIC在内异症不孕组与非不孕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内异症不孕组与非不孕组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4项指标(%)与CIC的比较 组别总例数C3bRRICRRFERRFIRCIC
不孕组 1310.2±3.03.0±0.847.5±15.921.8±8.344.1±11.9
非不孕组2512.5±4.73.2±1.448.3±12.818.1±6.139.5±10.3

讨 论 
  1981年Siegel等[5]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的概念,此后有大量研究表明,红细胞能以免疫粘附为基础发挥多种免疫功能,其中以增强对免疫复合物(IC)的清除作用最为重要。已知人类红细胞与白细胞膜上存在具有免疫粘附活性的C3b受体(CR1),CR1与IC结合后,将IC运送到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由巨噬细胞清除而红细胞本身不受损害。由于95%以上的CR1位于红细胞膜上[5],因此,绝大部分CIC均通过红细胞粘附、转运加以清除,避免CIC沉积致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受血清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双重调控,并且前者起优势调节作用[2]。 
  一、内异症患者C3bRR、ICR及CIC的变化 
  本研究表明,内异症患者红细胞膜上的CR1数量减少,活性下降,使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降低,粘附IC的数量减少,并因而使CIC增加。据文献报道,内异症患者血清中某些特异与非特异性自身抗体浓度增加或阳性率增加,但血清IgG、IgA及IgM总量并无明显变化,故推测IC总量亦无明显变化。因此,CIC增加是由于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下降所致,而并非IC产生增加引起。 
  二、内异症患者RFER和RFIR的变化 
  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耐热性能好,58℃30分钟不被灭活,而抑制因子不耐热,58℃30分钟即被灭活。本研究通过测定RFER、RFIR来反映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与抑制因子的量。本研究发现,RFER在内异症3组均低于对照组,而RFIR均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内异症患者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减少,而抑制因子增加,这种变化使得红细胞膜CR1数量减少、活性降低,并进而使C3bRR与ICR降低,即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降低。除了血清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影响CR1的活性外,内异症患者血液单核细胞的毒性增加[6]是否直接或通过其分泌产物间接地影响CR1活性,则有待于证实。 
  三、内异症并发不孕症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状况 
  本研究未发现内异症不孕组与非不孕组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4项指标及CIC有差别,这说明,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降低在内异症患者并发不孕方面可能不起作用。但由于病例不多,需作进一步研究。 
  四、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 
  本研究显示,内异症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降低,因而使血液中CIC增高,由此推测随血液进入盆腔的CIC在敏感组织或器官沉积,并在活化了的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参与下,引起这些组织与器官的免疫损伤,从而促进异位子宫内膜的种植和生长。另外,虽然红细胞免疫功能的降低与内异症的发病可能有关,但与病情的发展则可能没有关系。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欧苏松,林明津,牛桂兰,等. 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法的改进和应用. 临床检验杂志,1985,3:182-183. 
 2 郭峰,姚广金,孟祥英,等. 血清中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的测定. 上海免疫学杂志,1988,8:440-441. 
 3 郭峰,张延东. 血清对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作用的测定. 上海免疫学杂志, 1987,7:133-135. 
 4 王艾丽,武建国. 微量比浊法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实验研究与应用评价. 临床检验杂志, 1990,8:30-31. 
 5 Siegel I,Liu TL,Gleicher N . The red-cell immune system. Lancet, 1981,2:556-559. 
 6 Braun DP, Gebel H,Rotman C,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cytotoxicity in peritoneal macrophages from women with endometriosis. Fertil Steril, 1992,57:120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