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8%-12%夫妇有不孕经历,不孕症的治疗过程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影响,引发心理健康问题[1]。相关研究显示,不孕症患者,尤其是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患者,存在诸多负性心理情绪问题,如恐惧、自卑、焦虑、抑郁等,其中以焦虑、抑郁情绪表现最为突出[2-4]。因此,诸多研究者呼吁,在辅助生殖治疗过程中,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生殖与心理咨询,进行必要的教育干预,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更好的进行治疗。

同时,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协会(ESGRE)[5]在《不孕不育与辅助生殖技术社会心理治疗指南》中指出,不孕症患者可能存在高于一般人群的心理压力,因此在其治疗开始前应该为患者提供自我评估工具,让患者了解其情绪状态。生殖工作人员应该专门定制心理健康教育以改善不孕症患者的特殊压力,如焦虑、抑郁等问题。

因此有研究者认为,应该发展心理健康专业人员(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MHP),建立完善的孕育咨询服务(心理咨询及治疗、医疗咨询)对患者提供心理支持[6]。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MHP)可以根据患者需求、自身的专业经验为患者进行生殖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包括:(1)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息收集及诊断、参与性及决策性咨询);(2)心理健康咨询(支持性心理咨询、危机咨询);(3)心理治疗(治疗性咨询)[7]。

对于健康教育改善不孕症患者治疗结局方面的作用,何萍[8]的研究结果也显示,适当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基于以上观点,笔者结合前人研究及患者的心理状态探索性的设计生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即三级生殖心理健康教育,包括:(1)第1级课程——集体授课:重点说明生殖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信息;(2)第2级课程——小团体授课及活动:以10-12人为1组,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需求,对患者进行不同主题的生殖心理健康教育;(3)第三级课程——1对1授课及咨询:针对患者在治疗关键期遇到的特殊问题,进行个体或夫妻心理咨询。三级生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运用后进行调查发现,在课程使用过程中,患者的焦虑情绪有所缓解,跟踪其治疗效果,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也有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生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应引起生殖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M Doyle, A Carballedo. Infertility and mental health. Adv Psychiatr Treat, 2014,20: 297-303.

2  李艳梅, 李梦洁, 柳雪琴, 等. 体外受精 - 胚胎移植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研究. 中国计划生育与妇产科, 2010,2: 73-75.

3  孙燕萍, 李梦洁, 禤丽, 等. 心理干预对体外受精 - 胚胎移植流产率的影响. 中国妇幼保健, 2014,29: 2943-2945.

4  Siamak Khodarahimi, Sara Hosseinmirzaei. The Role of Infertility in Mental Health,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Sexual Dysfunction in a Sample of Iranian Women. Women & Therapy. 2014,37: 178-194.

5  Gameiro S,Boivin J,Dancet E,et al .ESHRE Guideline:Routine psychosocial care in infertility and medically assisted reproduction–A guide for fertility staff.Hum Reprod. 2015,30(11):2476-85..

6  VA Hart. Infertility and The Role of Psychotherapy. Issues Ment Health Nurs, 2002, 23: 31-41.

7  B Peterson, J Boivin, J Norré,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infertility counseling: a guide for mental health and medical professionals.Assist Reprod Genet, 2012,29: 243-248.

8  何萍.生活方式干预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中国健康教育 ,2016,32(12):1128-1130.



作者简介:

李慧 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健康心理学方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现任邢台不孕不育专科医院(邢台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身心健康助孕中心主任,医院党支部书记。 

从事心理学工作以来,接受过多位、著名心理学专家的指导,多次参加国内大型学术会议、培训,擅长不孕症心理诊断、家庭治疗、夫妻咨询与治疗、音乐治疗、心理分析疗法(沙盘游戏、积极想像、绘画治疗)等,自工作以来,不断创新技术,多次组织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并不断总结经验,已于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