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组疾病,多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其中子痫前期最为常见。子痫前期属于多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国内文献较少提及,国外文献报道为4%一8%。主要表现为孕妇于妊娠20周以后首次发生高血压,并伴随蛋白尿。子痫前期可能进展成为子痫,造成多器官功能严重损害,导致不良围生期结局,是目前我国孕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由于现阶段子痫前期的治疗方式有限,且危害较重,子痫前期的预防显得非常重要,故此文主要以总结子痫前期的预防为主。

1 体重管理及合理的日常饮食

1.1 妊娠期体重管理  妊娠期体重增长和子痫前期的发生存在正相关,妊娠前体重过大和妊娠前期体重增加过多均是发生子痫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超重和肥胖主要与轻度子痫前期相关,而晚发型子痫前期可能与代谢异常有关。

妊娠前体重正常的孕妇,妊娠期增重过多会增加子痫前期发病的风险;对于妊娠前体重偏低的孕妇,妊娠期增重过多则可能导致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加倍;而妊娠期增重较少者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明显降低,即使是妊娠前已经超重或肥胖的孕妇。然而,在限制体重增加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平衡其他潜在的风险,例如早产和小于胎龄儿等。因此妊娠期合理的体重增长尤为重要,控制体重应从能量摄入、膳食平衡等方面进行管理,详见表1。

1.2控制过多能量摄入  高能量摄入可能通过激活氧化应激应答转录因子和黏附因子表达等方式影响内皮功能,从而参与子痫前期的病理演变。有研究发现,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比未发生者能量摄入更高,且主要表现在孕早期能量摄入过多。当每日摄入能量超过2750 kcal时,相对于能量摄入低于2000 kcal者,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明显增加,且和发病时孕周小于37周的相关性更强。当每日摄入能量超过3350 kcal时,风险可增加5倍以上。因此孕早期应该合理的控制能量的摄入,尽量控制在2100 kcal左右;孕中晚期可适当增加一些,以不超过2400 kcal为宜。另外,针对不同的孕前BMI值,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并且单胎和多胎也应该有所不同。

1.3膳食结构平衡   碳水化合物作为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在日常膳食比例中占据主要地位。蔗糖作为其中一种,如果在日常饮食中占有的比例过大,将增加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且和发病时孕周小于37周的相关性更强。因此应该减少妊娠期间蔗糖含量较高的食物的摄入。

脂类是机体另外的一种供能物质。其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能对肾脏造成损伤;脂类代谢的改变可能引起内皮损害。并且子痫前期孕妇出现的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而to-3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一种,则可以降低空腹及餐后血液甘油三酯浓度,并能减少凝血酶A2的合成,降低血小板与白细胞的相互作用,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保护作用。不过,过量摄入∞一3脂肪酸也可能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故妊娠期间应该控制脂肪等的摄入,以每日不超过70 g为宜,并且适当增加‘t).3脂肪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在摄入脂类中所占有的比例。

蛋白质主要参与细胞的构成,是孕期需要增加的主要营养素之一,但过多高蛋白饮食可能诱发氧化应激,从而增加子痫前期的发生,故孕期不宜额外过度补充,妊娠中晚期蛋白质宜控制在80—90 g/d为宜。

2营养素的额外补充

研究发现,在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体内某些营养素的水平较正常孕妇低,而这些物质在子痫前期的病理过程中可能发挥作用,于妊娠期补充这些物质有望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生。

2.1维生素

2.1.1 叶酸作为辅酶和甲基供体参与氨基酸和核酸的代谢,妊娠期补充叶酸除了可预防神经管畸形,还有潜在的预防子痫前期的作用。

2.1.2 维生素C和E,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在抑制氧化应激中可能发挥作用。但是妊娠期大剂量补充这两种维生素并没有达到预防子痫前期的作用,反而增加了其他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如低出生体重儿、自发早产和胎膜早破等。更有研究发现,在某一特殊的人群中,补充维生素c和E反而增加了发生子痫前期及晚发型子痫前期的风险。

2.1.3 维生素D在骨骼发育、钙代谢及妊娠期免疫耐受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妊娠期妇女体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过低时,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明显增加。妊娠期额外补充维生素D可能在子痫前期预防中发挥作用,但是不排除是其与钙和c0-3脂肪酸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综上所述,单一补充某种维生素用于预防子痫前期的效果并不确切,目前推荐于孕早期甚至孕前期开始补充含有叶酸的复合维生素,且每种维生素的含量均不宜过多。

2.2 矿物质钙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钙缺乏可能导致甲状旁腺激素等大量释放,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引起血压升高。有研究发现,子痫前期孕妇血清钙水平明显降低。而补充钙可以预防内皮细胞活化,可能有助于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发现,低钙摄入的孕妇每天补充元素钙1.5 g,明显减少了子痫前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另一研究发现,对于饮食钙摄入低于1 g的首次妊娠者,妊娠期每日补充元素钙2 g可以明显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基于现阶段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提示,补钙使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风险显著降低,使子痫前期发生风险降低了55%,尤其是高危孕妇。

综上所述,对于低钙摄入人群和其他高危人群,妊娠期补钙能有效减少子痫前期的发生。且目前并未发现妊娠期补钙的不良反应。补钙应该于妊娠早期开始,且对于高危孕妇,每13补充元素钙剂量应该在1 g以上。

在高血压疾病的预防中,限制钠的摄入是常见的方法之一。但有研究提示,限制钠的摄入并不影响子痫前期的发生率,且会导致能量、蛋白质和钙等摄入不足。因此,不推荐妊娠期限制盐的摄入。

妊娠期补铁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有研究发现,子痫前期患者血清铁浓度等铁相关指标都显著升高,且血清铁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病率呈正相关。因此,对于子痫前期高危孕妇,应该慎重补充铁剂。

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参与抗氧化应激,对滋养细胞有保护作用,子痫前期孕妇血清硒浓度明显降低,提示补硒可能在子痫前期的预防中发挥作用。但是由于研究较少,目前并不推荐单独额外补充硒用于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

 

3 药物预防

3.1 阿司匹林阿   司匹林是一类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抑制环氧化酶的作用,从而起到抗氧化的作用,可能在子痫前期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中发挥作用。目前的临床研究发现,针对高危孕妇,低剂量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子痫前期有一定的效果,且对于胎儿及孕妇都是比较安全的;另有研究提出,于孕16周之前开始,每日睡前服用100 mg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妊娠期血压和预防子痫前期。但是现有研究的样本量都较小。基于现有小样本研究的系统评价提出,孕16周之前开始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足月前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

综上所述,虽然现有研究提示阿司匹林有效,且较安全,但是还需要大样本的研究予以支持,且用量及服用时间仍需考究。

3.2 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是抗血栓药物,有研究发现高危孕妇孕早期使用可以降低重度子痫前期的复发。但是现有研究较少,且样本量较小,临床使用需慎重。

 

4小结

由于子痫前期的致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目前多种学说共存。因此,现阶段其预防应该是多方面的综合处理。第一,建立健全的妇幼保健网络,指导妊娠前和妊娠期保健。第二,加强健康教育,让孕妇自觉进行产前检查;对于有子痫前期发病高危因素的孕妇,要予以重视且随访应更严密。第三,指导孕妇妊娠期体重增长,帮助其合理调整膳食结构,尤其是高危者。另外,由于妊娠期营养物质需求的增加,光靠从膳食中摄取并不能完全满足孕妇的需求,因此一些营养素的额外补充也是必须的。现有研究提示,孕早期补钙可能是安全有效的预防子痫前期的手段之一,其他营养素如叶酸、硒等用于预防子痫前期还需要研究支持。除此之外,也有研究指出妊娠早期开始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子痫前期的方法,但鉴于相关研究样本量较小,论证强度不够,临床上广泛使用还需斟酌。

目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尤其是子痫前期的预防,仍应该是广大临床医生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现阶段的研究多来自于国外,针对中国人群,还需要大量临床证据的产生,从而更加合适的指导国内孕期保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