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概述

  患者女性,妊娠1个月余,经住院保胎治疗仍发生流产。曾有2次流产史,经胚胎组织染色体检查示,胚胎染色体异常。

  夫妻双方染色体检查示,丈夫染色体异常,2条染色体(即标号3、6号染色体)发生平衡易位。

  胚胎染色体异常

  胚胎染色体异常来源于2个方面:① 父母遗传,夫妻任何一方染色体平衡易位、倒位或缺失,均可使下一代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导致胎儿染色体表现为部分三体或缺失;② 受精卵受内外因素影响,受精卵在形成、生长及发育过程中可能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如卵子老化、精子染色体异常、不良环境(化学物质、放射线、高温等),在配子形成或受精卵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突变,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

  绒毛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两种。非整倍体是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三体型及性染色体单体型(常染色体单体型极罕见)。该病的发生机制为配子形成时或妊娠初期受精卵卵裂时出现某一染色体不分离,该染色体增多或减少一条,导致三体性或单体性。其中,16三体最常见,占所有三体的1/3,其他较常见的三体还有21号、18号、13号、15号、22号和X染色体。

  三倍体在流产儿中较常见,配子形成中异常有丝分裂、精母细胞或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中发生异常或双受精等均可导致该类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发生。该类型染色体异常导致妊娠8周以前流产的发生。

  夫妻双方染色体异常

  复发性流产因夫妻染色体异常发生概率为3.2%,其中常见的是染色体相互易位(占2%)和罗伯逊易位(占0.6%)。

  相互易位

  2条染色体发生断裂后,交换无着丝粒片段称为相互易位。相互易位若仅有位置改变,而无可见的染色体片段增减,称为平衡易位。因平衡易位携带者有一套完整的遗传物质,故其表型正常,但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的特殊配对及分离,形成正常配子的概率及形成与亲代一样带有相互易位染色体的配子概率分别为1 /18,因此,16 /18的配子有染色体部分重复或缺失,即遗传物质不平衡,进而可造成早期流产、宫内死胎或生育染色体异常后代。

  罗伯逊易位

  罗伯逊易位是相互易位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2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着丝粒或其附近断裂后融合成为1条染色体,其可分为非同源染色体易位和同源染色体易位。非同源罗伯逊易位携带者与正常人结婚,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时可形成6 种不同配子,包括1种正常染色体,1种罗伯逊易位染色体及4 种异常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易位在配子形成中仅可与正常配子相结合形成三体与单体型合子。

  倒位

  倒位是指1条染色体内发生两处断裂,形成3个节段,中段倒转180°后再连接形成1条重新排列的染色体,可分为臂间倒位和臂内倒位。

  臂间倒位以9号染色体最为常见,人群中发生率达1. 0%,因无遗传物质丢失,故表型及智力均正常。

  倒位在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时可形成4种不同的配子(1 /4正常,1 /4携带者,2 /4异常)。倒位片段越长,重组后染色体重复和缺失部分越短,其配子或合子正常发育可能性越大,出生畸形儿的风险越大;反之,其配子或合子正常发育的可能性就越小,多可导致流产、不孕不育及死产的发生,而出生畸形儿的可能性较小。

  小结

  有反复流产史的夫妻,妊娠前双方须做染色体检查,且流产后24小时内可将流出的绒毛组织送检,以确定是否有染色体异常。一旦确诊为染色体异常,再次妊娠时,则须在医生指导下做好产前染色体检查,以降低生育先天性畸形儿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