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轻则产妇抵抗力降低易发生产后感染,重则导致产后出血性休克从而危及产妇生命。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有其重要意义。

1 产后出血原因

  1.1 产程延长难产使产妇体力消耗、精神紧张、休息不佳,应用麻醉剂或镇静剂过多。

  1.2 局部性因素如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等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张力减低,影响子宫正常收缩和复旧。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妊高征、重度贫血等。

  1.3胎盘滞留多见于粘连性胎盘、植人性胎盘和部分胎盘组织残留。滞留的全部胎盘或残留的胎盘组织影响子宫收缩,使剥离处血管开放而发生产后出血,注意观察可能导致产后出血原因,及时做好预防尤为关键。

  1.4 凝血功能异常如宫内死胎滞留过久、胎盘早剥、重度妊高征和羊水栓塞等,皆可影响凝血或致血管内凝血,引起血凝障碍、产后流血血不凝,不易止血。

2 预防

  2.1 妊娠期加强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并纠正贫血和其他并发症,有产后出血潜在因素,如双胎、羊水过多、妊高征及以往有产后出血史者住院分娩时应做好输血、输液的准备。

  2.2 分娩期进入第一产程给予导乐式陪伴,加强心理护理,注意饮食和休息,预防滞产发生,助产人员应加强责任心,严密观察产程进展。第二产程应避免胎儿娩出过快。对双胎、羊水过多、多产以及既往有产后出血史者,于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催产素1OU,促进子宫收缩,必要时胎盘娩出后再肌肉注射麦角新碱o.2mg,以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第三产程严格按产程处理。胎盘未剥离前不应过早揉挤子宫和强拉脐带,胎盘、胎膜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以免有残留副胎盘遗留宫腔。阴道助产后应常规检查软产道,以便及时发现,明确裂伤部位,立即缝合,仔细测量阴道出血量,尽量做到对产妇失血量心中有数,及时处理。

  2.3 产后留观产妇产后留产房观察2h,据统计产后2h的出血占产后出血率的8O,也叫第四产程。仔细检查及时发现产道血肿。督促产妇及时排尿,有利于子宫收缩,减少出血,观察产妇一般情况,注意生命体征并记录,注意血压波动情况,一般出血性休克对血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产后出血血容量减少,使心搏加快,故出血性休克早期血压明显下降之前,脉搏常表现为快而细弱,记录尿液情况。

3 产后出血的处理原则

  防治休克,要求护理人员情绪镇定、果断、工作有序,一方面主动采取措施,另一方面迅速通知医生。加强产褥期护理,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逆行感染,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加强护理,早日康复。